遭到驅逐的古老艦隊 – 鸚鵡螺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鸚鵡螺(紅色)與鰭足類(黃色)在現代的分佈範圍(水也佑提供)

鸚鵡螺(紅色)與鰭足類(黃色)在現代的分佈範圍(水也佑提供)

在新生代鸚鵡螺曾經有著廣泛的分佈跟多樣性,然而到了現今鸚鵡螺的分佈卻被限制在印度洋至西太平洋的中部區域。為何鸚鵡螺的分佈會有如此大範圍的縮減,這在過去一直無法解釋(雖然有人認為是溫度降低導致,但這與鸚鵡螺在新生代的分佈演變並不符合),不過在去年九月一項研究的發表,提供了一個解釋。

研究人員假設是鰭足類等海洋哺乳動物造成了鸚鵡螺類如今的分佈範圍,因此分別比對了鰭足類,鯨類,鸚鵡螺類,和無管角石 Aturia(雖然無管角石屬於鸚鵡螺類,但其與一般的鸚鵡螺有著較大的差異,包含更快的反應速度、更高的繁殖效率、更輕薄的外殼等,所以研究人員特別將無管角石與鸚鵡螺類分開比較)在時間和空間上的分佈關係。

結果顯示自漸新世晚期開始當鰭足類動物出現在一個區域時同地區的鸚鵡螺類就會消失,而無管角石直到中新世中期才開始廣泛的分佈,但在中新世晚期又幾乎消失並且只局限在中緯度地區,最後在中新世末期完全滅絕,而在東北太平洋與西北大西洋的鸚鵡螺類消亡則與當地短吻齒鯨類的出現同時發生。

雖然鯨類是新生代最早演化出來的海生哺乳動物,而其中龍王鯨科的牙齒磨損程度又接近鰭足類,顯示兩者有類似的飲食習慣,但因為大部分早期鯨類缺乏迴聲定位的能力,因此被認為對鸚鵡螺類的威脅不大,而其他的巨食性掠食者亦不太可能會捕食像鸚鵡螺這類嬌小的獵物,因此早期鯨類的出現並沒有導致鸚鵡螺立即的威脅。

但隨後在漸新世,一些短吻的齒鯨類出現(包含阿哥洛鯨科 Agorophiidae、短鼻鯨科 Simocetidae等)改變了狀況,牠們的短吻被認為是對吸食的適應性演化,而牠們的牙列也被認為非常適合捕食擁有硬殼的鸚鵡螺,而牠們的出現也確實與當地鸚鵡螺類的消失發生在同一時間,不過總體而言與鰭足類相比,鯨類對鸚鵡螺類的演化只產生很小的影響。

漸新世晚期鰭足類開始出現,這時的影響就顯得直觀許多,鰭足類每出現在一個區域,同時期當地的鸚鵡螺類就會滅絕。鰭足類相比鯨類對處理食物擁有更複雜的行為,而行動緩慢的鸚鵡螺就成了鰭足類的絕佳獵物,因此鰭足類對鸚鵡螺演化與生存有著更大的影響,而且一旦鸚鵡螺被驅逐出境,之後因為鰭足類盤據於此,就導致了鸚鵡螺無法在回到原棲息地。(嗯連反攻的機會都沒有)

除此之外始新世至漸新世這段時間海洋的上升流開始增強,而上升流會產生大洋最小含氧帶 Oxygen minimum zone(指海洋水體當中缺乏氧氣的水域,其形成與上升流有關,通常認為是好氧菌降解有機物質消耗氧氣導致),這導致鸚鵡螺在遭到捕食時受到OMZ阻止無法退回深海躲避。

加勒比地區則是一個比較怪異的地方,這裡除了近代的加勒比僧海豹以外缺乏鰭足類動物,然而當地自始新世中期以後除了無管角石以外就沒有任何鸚鵡螺類紀錄,有研究認為這可能與上升流和OMZ的出現有關,但鸚鵡螺在加勒比地區的消亡,要早於當地上升流的出現,因此加勒比地區鸚鵡螺的消失原因尚無解。

如果說鰭足類同樣造成無管角石的消亡,那其影響必然沒有其他鸚鵡螺類那樣快速且致命,這得利於其更快的速度跟更高的繁殖能力,這讓無管角石可以暫時承受住捕食的壓力,同時漸新世開始無管角石的體型縮小,更是進一步增加捕食難度與降低營養價值,不過這同時也增加無管角石遭到其他較小型掠食者攻擊的風險。

在中新世末期無管角石滅絕,過去的觀點認為這是溫度降低所致,但此與中新世後期無管角石消失於熱帶而分佈於溫帶的情況不符合,因此本篇研究也提出了一個可能,來解釋為何是無管角石滅絕,而不是其他鸚鵡螺滅絕。在沒有上升流的情況,鸚鵡螺遭遇捕食時會退往更深層的海域躲避,而原本讓無管角石擁有更快速度的輕薄外殼此時卻變成了阻礙,無管角石因為其輕薄的外殼而無法退至其他鸚鵡螺類的深度,因此受到捕食的壓力增加,最終導致滅絕。

關於鸚鵡螺化石的缺乏可能會有人說這或許是埋藏學偏差導致的結果,不過在鸚鵡螺大範圍消失的那段時間裡無管角石依然存在,而兩者的外殼有著類似的成分、功能、結構,因此可以基本排除這個觀點。

最後是結論的部分。

第一、海生脊椎動物對頭足類的演化有著積極作用。

第二、新興掠食者完全有能力快速消滅無抵抗能力的獵物。(望向渡渡鳥)

第三、依目前趨勢來看若在未來數百萬年內鰭足類繼續向鸚鵡螺最後的領域進軍,那麼鸚鵡螺很可能會滅絕。不過這裡論文特別提到比起鰭足類,現在人類的漁業對鸚鵡螺造成的威脅更大更直接。(真不愧是你啊,直立猿)

作者:白稜

參考資料:

  1. Kiel, S., Goedert, J. L., Tsai, C. H. (2022). Seals, whales and the Cenozoic decline of nautiloid cephalopods. Journal of Biogeography.
    你對古生物了解多少呢?在進入這個領域之前這裡提供古生物學的基本認知~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在人類歷史的大部分時間,區分生物的方式往往是使用特徵來區分,比如有翅膀的歸一類,有鰭的歸一類,這種區分方法可以快速的依照不同生物的表徵進行分類,很有效率。 但隨著近百年來演化學的蓬勃發展,科學家們發現這種傳統的分類方法存在明顯的問題。 演化這個概念出現之後,每個物種之間親近與否不再是看外表來決定
    傳統分類上,學者依照恐龍的骨盆型態分為兩大分支:鳥臀目與蜥臀目(又可再分為獸腳亞目&蜥腳形亞目),此觀念於1888年由Harry Seeley提出。然而關於恐龍的分類亦曾有其他人提出的不同見解:一種是將蜥腳形類與鳥臀類合併成一個目Phytodinosauria(語意:植物恐龍類),獸腳類則是更早分化
    痕跡化石(Trace fossil) 痕跡化石保留了過去生物活動過的痕跡,例如腳印、抓痕、咬痕、覓食的痕跡、巢穴、糞便等。痕跡化石大部分不容易被察覺,早期有很多條狀的痕跡化石一度被誤認為是海草或某種蠕蟲的化石,有不少恐龍足跡也被當作是由某種大鳥所留下。現代的痕跡化石研究主要是德國考古學家阿道夫·塞
    1955年,一位美國業餘古生物化石收藏家法蘭西斯‧塔利(Francis Tully)獲得了一個源自伊利諾州馬孫溪化石層(Mazon Creek fossil beds)的奇特化石,由於該化石的形體特殊,在好奇心驅使之下送往菲爾德自然史博物館進行鑑定,之後讓當時博物館內的古生物學家目睹都啞口無言。
    生命的起源 目前根據C12/C13的比例推測地球最早出現生命跡象的時間約在37億年以前(始太古代,Eoarchean),但非常有可能更早在冥古宙(Hadean)就有出現類似生命的物質。生命如何出現一直以來都是個有趣的主題,有不少人曾為生命起源提出各種假說。有人認為生命誕生的來源是地球之外,因為在隕
    化石的形態、結構與功能 當我們看著現今的生物,會對牠們的外觀產生好奇。為何長頸鹿脖子這麼長?為何孔雀有著又長又美的尾羽?為何蜜蜂腹部有一根針用來防禦?這些生物我們可以親自接觸牠們來了解其形態、結構與功能。而古生物學家面對化石時也一樣會對化石上的生物外觀有著好奇心。有些古生物的形態在現今生物身上完全
    在人類歷史的大部分時間,區分生物的方式往往是使用特徵來區分,比如有翅膀的歸一類,有鰭的歸一類,這種區分方法可以快速的依照不同生物的表徵進行分類,很有效率。 但隨著近百年來演化學的蓬勃發展,科學家們發現這種傳統的分類方法存在明顯的問題。 演化這個概念出現之後,每個物種之間親近與否不再是看外表來決定
    傳統分類上,學者依照恐龍的骨盆型態分為兩大分支:鳥臀目與蜥臀目(又可再分為獸腳亞目&蜥腳形亞目),此觀念於1888年由Harry Seeley提出。然而關於恐龍的分類亦曾有其他人提出的不同見解:一種是將蜥腳形類與鳥臀類合併成一個目Phytodinosauria(語意:植物恐龍類),獸腳類則是更早分化
    痕跡化石(Trace fossil) 痕跡化石保留了過去生物活動過的痕跡,例如腳印、抓痕、咬痕、覓食的痕跡、巢穴、糞便等。痕跡化石大部分不容易被察覺,早期有很多條狀的痕跡化石一度被誤認為是海草或某種蠕蟲的化石,有不少恐龍足跡也被當作是由某種大鳥所留下。現代的痕跡化石研究主要是德國考古學家阿道夫·塞
    1955年,一位美國業餘古生物化石收藏家法蘭西斯‧塔利(Francis Tully)獲得了一個源自伊利諾州馬孫溪化石層(Mazon Creek fossil beds)的奇特化石,由於該化石的形體特殊,在好奇心驅使之下送往菲爾德自然史博物館進行鑑定,之後讓當時博物館內的古生物學家目睹都啞口無言。
    生命的起源 目前根據C12/C13的比例推測地球最早出現生命跡象的時間約在37億年以前(始太古代,Eoarchean),但非常有可能更早在冥古宙(Hadean)就有出現類似生命的物質。生命如何出現一直以來都是個有趣的主題,有不少人曾為生命起源提出各種假說。有人認為生命誕生的來源是地球之外,因為在隕
    化石的形態、結構與功能 當我們看著現今的生物,會對牠們的外觀產生好奇。為何長頸鹿脖子這麼長?為何孔雀有著又長又美的尾羽?為何蜜蜂腹部有一根針用來防禦?這些生物我們可以親自接觸牠們來了解其形態、結構與功能。而古生物學家面對化石時也一樣會對化石上的生物外觀有著好奇心。有些古生物的形態在現今生物身上完全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這個文章篇名好奇特喔!想了很久,還是想不出有什麼更好的寫法了。這篇重點是放在潛鳥的腳長得有多後位,但是題目如果這樣寫又會很長。然後講到潛鳥都會不得不提到鸊鷈,但是如果寫潛鳥、鸊鷈、海雀、雁鴨,又會被誤會這篇在說游禽、海鳥的分類。所以想了想,還是就只寫潛鳥的腳好了。
    Thumbnail
    一項新研究發現,1公尺高、約為人類平均身高一半的巨大鸚鵡「海格力斯」鸚鵡,約1900萬年前棲息在紐西蘭。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牠們』,就是『牠們』,不是任何人。」 鯨魚群的聲音傳遍了天與地,利維坦在大海中翻轉命令水龍捲狠掃四周。強大的火球與水柱相撞抵銷掉。 見到這一目的種族喃喃自語:「他……真的是有翼人嗎?」 下集 第十三章 水神護衛隊 目前作者在休息,還請耐心等待,復更時會在沙龍區第
    Thumbnail
    很久很久以前在台灣海峽所在的太平洋出現了一個奇景,那就是有一隻烏龜和兩條魚拉著一艘看起來十分破舊的大船,這一龜、一船和二魚在海上不知道飄流了多久,看起來很是滄桑。 還好在台灣因為AI科技的發展已經可以透過大數據的分析判別,了解魚族的語言系統並予以解讀,這才了解到這一龜、一船和二魚的來龍去脈。 以
    Thumbnail
    盾鱗狸藻(Utricularia punctata)是植物界食蟲植物,專門捕食水中的孑孓、水蚤、小蝦等小型水蟲。它是稀有物種, 外形小巧精緻, 花朵尤如小兔子, 很受食虫愛好者喜愛。
    Thumbnail
    Pteronisculus cicatrosus Actinopterygii 輻鰭魚綱     Pteronisculus 古鱈目       未定科         Pteronisculus  翼鳕屬 年代:中生代三叠纪早期( Mesozoic Lower Triassic )
    Thumbnail
    在2024年一月,多羅滿賞鯨的遊客們驚喜地看到了一群小虎鯨,這是一個非常罕見的瞬間。小虎鯨是黑鯨類中體型最小的物種,體長約兩公尺。雖然牠的體型類似虎鯨,但其實是一種罕見的小型齒鯨。現在還有機會參加賞鯨船活動,甚至可以免費獲得船票。
    Thumbnail
    Lepidotes jurongensis Neoptergii 新鳞魚次綱  Semionotiformes 半椎魚目   Semionotidae 半椎魚科             Lepidotes 鱗齒魚屬 年代:早三疊紀 (Early Triassic , ~ 250 m
    Thumbnail
    火海膽和斑馬蝦是海洋中一個特別的共生關係,它們彼此互惠互利,共同生存。另外,文章還介紹了花枝烏賊具有強大的偽裝能力,可以改變外貌以避免捕食者的攻擊。
    Thumbnail
    說到猛禽,嗯!所有的猛禽在沒看鳥的人口中就都是叫做老鷹。傳統分類上屬於隼形目包含鷹科、新大陸禿鷲( Cathartidae)等。較早期的形態學分類中,隼形目包含鷹科、美洲鷲科、鶚科與蛇鷲科等肉食猛禽。當然,後來依照分子生物分類,推翻了以前所認為的類緣關係。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這個文章篇名好奇特喔!想了很久,還是想不出有什麼更好的寫法了。這篇重點是放在潛鳥的腳長得有多後位,但是題目如果這樣寫又會很長。然後講到潛鳥都會不得不提到鸊鷈,但是如果寫潛鳥、鸊鷈、海雀、雁鴨,又會被誤會這篇在說游禽、海鳥的分類。所以想了想,還是就只寫潛鳥的腳好了。
    Thumbnail
    一項新研究發現,1公尺高、約為人類平均身高一半的巨大鸚鵡「海格力斯」鸚鵡,約1900萬年前棲息在紐西蘭。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牠們』,就是『牠們』,不是任何人。」 鯨魚群的聲音傳遍了天與地,利維坦在大海中翻轉命令水龍捲狠掃四周。強大的火球與水柱相撞抵銷掉。 見到這一目的種族喃喃自語:「他……真的是有翼人嗎?」 下集 第十三章 水神護衛隊 目前作者在休息,還請耐心等待,復更時會在沙龍區第
    Thumbnail
    很久很久以前在台灣海峽所在的太平洋出現了一個奇景,那就是有一隻烏龜和兩條魚拉著一艘看起來十分破舊的大船,這一龜、一船和二魚在海上不知道飄流了多久,看起來很是滄桑。 還好在台灣因為AI科技的發展已經可以透過大數據的分析判別,了解魚族的語言系統並予以解讀,這才了解到這一龜、一船和二魚的來龍去脈。 以
    Thumbnail
    盾鱗狸藻(Utricularia punctata)是植物界食蟲植物,專門捕食水中的孑孓、水蚤、小蝦等小型水蟲。它是稀有物種, 外形小巧精緻, 花朵尤如小兔子, 很受食虫愛好者喜愛。
    Thumbnail
    Pteronisculus cicatrosus Actinopterygii 輻鰭魚綱     Pteronisculus 古鱈目       未定科         Pteronisculus  翼鳕屬 年代:中生代三叠纪早期( Mesozoic Lower Triassic )
    Thumbnail
    在2024年一月,多羅滿賞鯨的遊客們驚喜地看到了一群小虎鯨,這是一個非常罕見的瞬間。小虎鯨是黑鯨類中體型最小的物種,體長約兩公尺。雖然牠的體型類似虎鯨,但其實是一種罕見的小型齒鯨。現在還有機會參加賞鯨船活動,甚至可以免費獲得船票。
    Thumbnail
    Lepidotes jurongensis Neoptergii 新鳞魚次綱  Semionotiformes 半椎魚目   Semionotidae 半椎魚科             Lepidotes 鱗齒魚屬 年代:早三疊紀 (Early Triassic , ~ 250 m
    Thumbnail
    火海膽和斑馬蝦是海洋中一個特別的共生關係,它們彼此互惠互利,共同生存。另外,文章還介紹了花枝烏賊具有強大的偽裝能力,可以改變外貌以避免捕食者的攻擊。
    Thumbnail
    說到猛禽,嗯!所有的猛禽在沒看鳥的人口中就都是叫做老鷹。傳統分類上屬於隼形目包含鷹科、新大陸禿鷲( Cathartidae)等。較早期的形態學分類中,隼形目包含鷹科、美洲鷲科、鶚科與蛇鷲科等肉食猛禽。當然,後來依照分子生物分類,推翻了以前所認為的類緣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