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9-01|閱讀時間 ‧ 約 3 分鐘

✨️🏍相愛相殺不是我的初衷🏍✨️ 😵‍💫愛情中繞不出的惡性循環迴圈😵‍💫

    #為什麼明明很在乎_卻要互相傷害? #為什麼曾經美好_卻只剩下猜忌與逼迫? #在關係中瘋起來_連自己都怕

    👨‍🏫弗洛伊德說過: ╭━═━═━═━═━═━═━╮ 在愛的時候,我們對痛苦是手無寸鐵、無法抵抗的。 ╰━═━═━═━═━═━═━╯

    也就是說,愛讓人脆弱卑微 ,當卸下防衛,期待對方會有所回應時,對方可能又會讓你失望受傷 那種墜落谷底的感覺的確讓人難以承受。

    相較之下,恨、防衛、攻擊、逼迫對方,反而讓人感到較有力量與控制感(雖然明知結果反而更糟, 但在難以承受脆弱情緒的當下, 人們還是會不自覺地選擇攻擊)。

    🐒讓我們從山道猴子男主身上解析這個微妙的心理轉折:

    當女友與陌生男人聊天時, 男主偵測到危險, 內心其實是很害怕失去女友的 但因害怕情緒過於脆弱,讓他難以面對,因此他改以憤怒情緒來調節害怕情緒。並出現指責、咄咄逼人的行為,這卻讓女主開始感到受傷、想逃。讓兩人陷入了“指責-逃避”的惡性循環。

    👇要跳脫惡性循環,可以這麼做:

    1️⃣一步步回顧事發經過,探索是什麼讓自己如此激動?也就是找尋 #引發憤怒的線索、#情緒刺激源、#痛點:

    你可以試著回想:事發當下你看到、聽到、想到、感覺到什麼、你怎麼解讀這個事件……。

    例如:山道女友跟陌生男人聊天時,男主想起前女友也是這樣勾搭起別的男人,而劈腿的傷心往事,這就是一個重要線索!

    2️⃣藉由此線索,試著處理自己的依戀恐懼與需求:

    除了探索自己受過的傷,好好為自己療傷外,也可試著向伴侶表達自己的恐懼與需求,讓對方可以理解,減少誤踩痛點的機率。

    3️⃣觀察自己的行為反應、行為動機,及行為後果:

    如果能正視目前行為其實達不到想要的目標時,調整、找尋新策略的意願也許會高一些。

    =========================

    更多文章:#心理思的有梗果菜汁、#伴侶諮商超有梗系列

    文字來源:#彭思蓉諮商心理師

    名言引自:<依戀與親密關係~情緒取向伴侶治療實踐>

    圖片來源:youtube #山道猴子的一生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