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不要被祖,數位時代,媒體與網路早已超越笑忘書。
最近,一個中部國立大學教授兼系主任『循學界慣例』把學生論文從一百頁縮減成十頁,變自己名字的文章發表,結果教授被法院判賠。
學界與社會卻毫無反應。
你想到聯合報找當年台大校長當選人管爺直接節抄縮減羅洛梅《焦慮的意義》部分章節,用自己名義發表在聯合報新聞網的大作;拿這個大作到北美洲各地台大校友會文大校友會演講(有酬喔)的報導。
你會發現,聯合報資料庫內,全部移除了。就算你有留過去網址,只要你當時沒完整截圖或把整個網頁下載,聯合報資料庫內那個這個網址還在,但任一網頁內容完全移除了。
台大X管爺X聯合報,『這樣那樣』重演,像不像湯姆克魯斯電影不可能任務系列每集都會來個『閱後即焚』的老梗?
以前,孫窮理時代的苦勞網再怎麼小眾或分眾,最起碼提供一個社運或至公共議題或公共論述不斷報導紀錄與論辯論述的資料庫。
對講求自己或標榜自己有點社會意識或任何阿沙布魯公共性公民意識的社會參與者,這個資料庫有其必要性。
講穿了,在這個只會更碎片化斷裂化,社會分眾化與失去連帶性,各圈圈為扈從權力者變遷不斷雙標三標,塗改記憶與記憶缺失的社群時代。對台灣社會,這個記憶資料庫有點像解離症者要了解自己是什麼狀況前,找到主記憶人格,把遺失的身份、記憶與時間像拼圖的拼塊一個個找回來。
過去中時、聯合報、公視(公廣集團),都有推這種(搜尋)資料庫。我們很輕易發現,隨著上位者與媒體內外部權力者的承壓/施壓,這種資料庫的『真實性』『價值』根本就『徹底失靈』,沒有功效也沒市場了。
骨灰罈個人臉版,不管怎麼被祖,過去臉書機制每到固定日期會推幾年前同日期的回憶,我就會轉貼分享出去,提醒大家當年小英幾年前與當下不同斷裂唬爛起笑的版本,或蔡培慧還沒當不分區立委前用農陣頭人身份在媒體與網路幫老柯助選新竹市區域立委選舉的原汁原味,來看懂當下蔡培慧的多面性與自圓其說。
現在臉書提供這個的功能好像也不見了。
記恨很重要。活生生的經驗的記憶,至少有條傷痕被留下來,不是好像什麼從來沒發生,跟過往斷裂,就可以往前看,然後大家一起集體起笑,輕盈到所有人手牽手在空中飛,忘憂且樂觀。
像柯文哲唬爛的『重開機 Restart』(斷裂,不連續)就會有『我們共同的未來』(柯文哲X姚立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