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成長|對人不對事,還是對事不對人?運用轉念的力量,幫自己跳脫框架。

心靈成長|對人不對事,還是對事不對人?運用轉念的力量,幫自己跳脫框架。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LINE跳出訊息,是前同事Y。

「下禮拜你有空嗎?可以到某地方講課嗎?」

我回訊問了狀況,還有日期時間地點,評估一下自己這個月的行程,應該是可以的。

於是,意外地,接到一個小專案。


這位前同事Y,還記得他剛到前公司時,他的說話語氣跟態度,讓我很不舒服,我跟他有諸多部分需要磨合。

坦白說,當時的我有情緒,而且腦袋很多念頭。

但後來,我試著慢下來,看看自己為什麼生氣,是哪個點讓我過不去,是真的無法接受嗎?還是一時的情緒?可以商量跟調整嗎?

沉澱過後,我猜想,他可能有面對客戶的壓力,想把事情做好,或是他部門政策有所調整。

反正,我只有某專案會跟他接觸,試著跟他幾次溝通後,幾個月下來,習慣彼此的做事方式之後,倒也相安無事。

但我從沒想過,離開前公司之後,我跟他會再有聯繫。


「我很好奇,你怎會想找我?」我問前同事Y。

「不知道耶!剛好有人在問的時候,我就想起你,所以就問問看。」

聽起來他是幫忙想辦法找人,有顆善良熱心助人的心。

也謝謝他有想到我,願意給我機會。


每個人在對人對事,在不同場合,都有各種不同的面向。

我因為專案跟他有所接觸,只有看到他這個人的一小部分,如果當初就這樣評論一個人,似乎有點太過武斷,也不夠客觀。

是對人不對事,還是對事不對人。

我們常會因為討厭某個人,而不喜歡他做的每件事。抹煞了這個人的優點長處跟表現。

如果可以屏除己見,單就事情來看待,即使不喜歡的人還是有可取之處,值得讚賞。這樣就能更客觀地看待處理每件事情。

當然,這很不容易。

每個讓你有情緒的事件,都是自我成長跟學習覺察的好機會。

假使能在事件裡,趁機探索自己的情緒、觀點與期待,釐清自己的想法脈絡,就有機會更了解自己,心態上也會更自由開闊。

心念若改變,卡關的地方,就可以慢慢鬆動掙脫。

我們無法改變事情,但可改變面對事情的態度。

raw-image


avatar-img
蘇菲雅生活筆記-Sophia Chen 的沙龍
84會員
280內容數
與親子相關議題,包括親子溝通、親子互動,育兒經驗。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返鄉雲林東勢,一段尋根與告別的旅程。兒時記憶中的舊家、巷弄與人物,在時光流逝中產生變化,卻也意外地促成內心與過去的和解。一場溫馨的講座,以及熱心助人的師生,更增添了旅程的溫暖與感動。
邁入中年的女性,在扮演多重角色的同時,是否曾感到迷惘?這篇文章探討中年女性在家庭、工作與自我之間的掙扎與轉變,鼓勵她們重新探索自我,活出真正的自己。
車位被搶事件的分享,說明放下執著,反而能得到更好的結果。闡述生活中,看似吃虧,卻能意外獲得更理想安排的體悟。
返鄉雲林東勢,一段尋根與告別的旅程。兒時記憶中的舊家、巷弄與人物,在時光流逝中產生變化,卻也意外地促成內心與過去的和解。一場溫馨的講座,以及熱心助人的師生,更增添了旅程的溫暖與感動。
邁入中年的女性,在扮演多重角色的同時,是否曾感到迷惘?這篇文章探討中年女性在家庭、工作與自我之間的掙扎與轉變,鼓勵她們重新探索自我,活出真正的自己。
車位被搶事件的分享,說明放下執著,反而能得到更好的結果。闡述生活中,看似吃虧,卻能意外獲得更理想安排的體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