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

聊聊生物群集滅絕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在上一系列聊到生命演化的文章中,我們也有談到在近五億多年來發生了五次生物大滅絕,那大滅絕是什麼?以及萬一人類真的遇上生命大滅絕的環境有辦法挺過來嗎?

生物集群滅絕

生物集群滅絕是指在一個相對短暫的地質時段中,在一個以上並且較大的地理區域範圍內,生物數量和種類急劇下降的事件。這個概念主要是指宏觀生物,因為微生物的多樣性和數量很難推測和測定。據科學家推測,自地球誕生以來,曾經出現過的生物已滅絕了超過98%。每次滅絕事件所滅絕生物的比率都有較大的差別。

生物集群滅絕要滿足四個條件:

  1. 量值:達到具有實質意義的絕滅量值。
  2. 廣度:具有全球範圍內的廣度。
  3. 幅度:涉及廣泛的不同分類單元。
  4. 時續:限於相對短暫的地質時隔。

造成生物集群滅絕的可能原因很多,如星體撞擊地球、火山活動、氣候變冷或變暖、海進或海退(海平面上升或下降)和缺氧等都曾有學者提出,但目前仍未有完全的定論。每次的大滅絕事件都能在相對短時期內造成80%-90%以上的物種滅絕。但是,少數生命力或逃逸能力強的物種能夠忍受災變造成的極端惡劣的環境,或逃離災區至異地避難而留存下來。同時,災變引起的環境變化也給新物種的誕生創造了條件和機遇。大滅絕期間倖存的和新生的物種在滅絕事件後開始復甦和發展,並進而開創生物演化的新篇章,因此每次全球性的滅絕事件後,都伴隨著生物的復甦和發展。

科學家推測在太古宙與元古宙應該也有大滅絕事件,但那時以菌藻為主,缺乏化石記錄。在顯生宙,根據化石記錄,地球上曾發生過至少20次明顯的生物滅絕事件,其中有5次大規模的集群滅絕事件,即奧陶紀末期、泥盆紀末期、二疊紀末期、三疊紀末期和白堊紀末期的生物大規模絕滅。白堊紀-古近紀滅絕事件因恐龍的滅絕而受到廣泛關注,不過二疊紀生物絕滅事件卻是規模最大、涉及生物類群最多、影響最為深遠的一次。

在演化上的重要性

生物滅絕事件時常加快地球生命的演化,因為滅絕事件時常使原本生態環境中占優勢的生物急劇衰落甚至絕滅,從而為新的生物的發展提供了更大的空間。在一個生態系統中,新的優勢種往往因此取代舊優勢物種,而不是由於性狀更優。如近年來研究認為,寒武紀大爆發跟埃迪卡拉紀末期滅絕事件有關。

例如,哺乳形類與哺乳動物在恐龍占優勢的中生代時期即已存在,但是無法與恐龍競爭大型脊椎動物的生態區位。白堊紀-第三紀滅絕事件消滅了非鳥類恐龍,使哺乳動物能夠進入大型脊椎動物的生態區位。恐龍亦是大滅絕的受益者,因為三疊紀-侏羅紀滅絕事件消滅其最主要的競爭者偽鱷類。

另一種觀點是提升假說,它預測在有較多物種競爭之生態區位的生物較不易在大滅絕中倖存。這是因為在大滅絕時的劇烈變化,將使原本一些能夠讓該物種維持一定穩定數量的性狀,在競爭物種數量急遽減少時反而變成負擔,進而加速其滅亡。

再者,許多在大滅絕中倖存的物種並未恢復原先的數量與多樣性,甚至有數量長期下降的趨勢(有時被稱作「越過死亡線的物種」)。因此, 若以「哪些物種倖存或滅亡」的方式來分析某次大滅絕的話,往往會失於偏頗。

全新世滅絕事件

全新世滅絕事件,是於現今的全新世所發生廣泛及持續的滅絕或生物集群滅絕事件。涉及的滅絕集群包括了植物及動物的科,如哺乳動物、鳥類、兩棲類、爬行動物及節肢動物,大部份滅絕都是在雨林內發生。於1500年至2006年,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就列出了784個已滅絕物種。不過,有很多實際滅絕的物種都沒有紀錄,一些科學家估計於20世紀,就已有200萬個物種實際滅絕。根據物種面積曲線估計,每年就有達14萬個物種滅絕。

現今物種滅絕的速度估計是地球演化年代平均滅絕速度的100倍。巨型動物群的滅絕一直持續至21世紀。現代的滅絕事件基本上是人類直接造成的影響。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2485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經濟、科學、歷史發展新天地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avatar-img
43會員
166內容數
透過經濟、科學、歷史發展的相互結合 ,以新角度詮釋人類社會從古至今發生事情的真正原因,因為傳統的學科分科有其限制在,但真實的世界卻是相互影響且混雜的,全方位的看事情才能了解全貌而不失偏頗。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William Liou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恐龍的智商 起初科學家們從恐龍化石中的頭顱腔室斷定恐龍的頭腦非常小,即認定恐龍的智商不高,但近來人類從鳥類頭腦與智力關聯的研究中發現未必全然如此(上述研究指出烏鴉雖然頭腦小,但記憶力有時甚至贏過靈長類動物)。 如梁龍之類的草食恐龍的確智商不算非常高,但霸王龍等肉食恐龍根據一份刊登於《比較神經學期
心血管系統 一個名為「Willo」的奇異龍化石,可能具有石化的心臟 科學家普遍認為,恐龍的血壓相當高,才能將血液輸送到高舉的頭部,因此恐龍應具有四腔室心臟,心室已經分為左右兩邊。但是,脊椎動物的肺臟無法在過高的血壓下運作良好。在2000年,一個名為「Willo」的奇異龍化石,被發現有四腔室心臟與
之前的文章聊到恐龍的起源演化與分類,講到恐龍的體型與外表,很多人的腦海裡浮現的是如藍鯨般巨大凶狠的蜥蜴,且頭腦簡單四肢發達也無法自己調節體溫,但恐龍真的是這樣嗎?下面篇幅我們依序討論恐龍的體型、身體運作與行為。 恐龍的體型 陸地生物體型受限於地球重力,恐龍可以成為最大的陸地生物,就是因為牠們有結
在一般人的觀念裡,中生代與恐龍時代劃上等號,但其實在三疊紀中期以前,恐龍在陸地上根本不算優勢物種,恐龍開始嶄露頭角要等到三疊紀晚期,要真正稱霸陸地生態系須等到下面事件發生以後。 三疊紀—侏羅紀滅絕事件 三疊紀-侏羅紀滅絕事件(Triassic–Jurassic extinction event)
在上一篇文章我們談到進入中生代後陸地大型動物由鱷魚的祖先—偽鱷類,以及哺乳類的近親二齒獸類所稱霸,那中生代的代表—恐龍有在哪裡呢? 恐龍 恐龍是恐龍總目(學名:Dinosauria)中生物的統稱,是一類出現於中生代的多樣化陸棲動物,也是人類認知範圍內最著名的古生物。恐龍是地球歷史上在中生代最優勢
地球生命經歷了二疊紀與三疊紀之間的大浩劫,消滅96% 的海洋生物與 70% 的陸棲脊椎動物,同時也是地質史上唯一一次已知造成昆蟲種類大規模削減的單一滅絕事件。在這次的滅絕事件之後,地球花了數百萬年的時間才回歸到原有的生態規模。同時地球的生命紀元也由古生代進入中生代,而講到中生代大家都會想像到巨無霸恐
恐龍的智商 起初科學家們從恐龍化石中的頭顱腔室斷定恐龍的頭腦非常小,即認定恐龍的智商不高,但近來人類從鳥類頭腦與智力關聯的研究中發現未必全然如此(上述研究指出烏鴉雖然頭腦小,但記憶力有時甚至贏過靈長類動物)。 如梁龍之類的草食恐龍的確智商不算非常高,但霸王龍等肉食恐龍根據一份刊登於《比較神經學期
心血管系統 一個名為「Willo」的奇異龍化石,可能具有石化的心臟 科學家普遍認為,恐龍的血壓相當高,才能將血液輸送到高舉的頭部,因此恐龍應具有四腔室心臟,心室已經分為左右兩邊。但是,脊椎動物的肺臟無法在過高的血壓下運作良好。在2000年,一個名為「Willo」的奇異龍化石,被發現有四腔室心臟與
之前的文章聊到恐龍的起源演化與分類,講到恐龍的體型與外表,很多人的腦海裡浮現的是如藍鯨般巨大凶狠的蜥蜴,且頭腦簡單四肢發達也無法自己調節體溫,但恐龍真的是這樣嗎?下面篇幅我們依序討論恐龍的體型、身體運作與行為。 恐龍的體型 陸地生物體型受限於地球重力,恐龍可以成為最大的陸地生物,就是因為牠們有結
在一般人的觀念裡,中生代與恐龍時代劃上等號,但其實在三疊紀中期以前,恐龍在陸地上根本不算優勢物種,恐龍開始嶄露頭角要等到三疊紀晚期,要真正稱霸陸地生態系須等到下面事件發生以後。 三疊紀—侏羅紀滅絕事件 三疊紀-侏羅紀滅絕事件(Triassic–Jurassic extinction event)
在上一篇文章我們談到進入中生代後陸地大型動物由鱷魚的祖先—偽鱷類,以及哺乳類的近親二齒獸類所稱霸,那中生代的代表—恐龍有在哪裡呢? 恐龍 恐龍是恐龍總目(學名:Dinosauria)中生物的統稱,是一類出現於中生代的多樣化陸棲動物,也是人類認知範圍內最著名的古生物。恐龍是地球歷史上在中生代最優勢
地球生命經歷了二疊紀與三疊紀之間的大浩劫,消滅96% 的海洋生物與 70% 的陸棲脊椎動物,同時也是地質史上唯一一次已知造成昆蟲種類大規模削減的單一滅絕事件。在這次的滅絕事件之後,地球花了數百萬年的時間才回歸到原有的生態規模。同時地球的生命紀元也由古生代進入中生代,而講到中生代大家都會想像到巨無霸恐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科學家警告,第六次生物大滅絕正威脅地球生態系統及人類生存。物種滅絕速度比正常快出35至100倍,主因是人類活動引起的氣候變遷與棲息地破壞。過度開發、污染及集約化養殖加劇危機,並增加人畜共通病毒的風險。
Thumbnail
中新世(約2300萬至530萬年前)是目前地球上最後一個的溫暖時期,自中新世晚期開始經過上新世(約530萬至260萬年前)直到更新世的冰河時期(約260萬年前至現在尚未結束)這段時間地球的年均溫幾乎都在下降中,因此對中新世時期生態的研究可以有效銜接地球自溫暖時期到現代這段期間的生物演化過程。 在這次
Thumbnail
恐龍曾經主宰地球,但在6600萬年前的白堊紀末期完全滅絕。科學家通過化石證據確定了這一點。現代鳥類被認為是恐龍的後代,隨著盤古大陸的分裂和生態位的多樣化,恐龍在不同大陸獨立演化。小行星的撞擊被認為是恐龍滅絕的主要原因,並引起了劇烈的環境變化。本篇文章探討了恐龍的演化歷史及其滅絕原因。
Thumbnail
自然環境與繁榮發展,孰輕孰重?為換取短暫繁榮,人類犧牲了自然環境,持續掠奪資源,學者們都為無辜動物發聲,提醒人類的破壞行為,已造成地球眾多動植物絕種。此刻,人類必須作出改變。讓我們看看牠們滅絕的原因,亡羊補牢學習和大自然共存,別再重複犯錯!
Thumbnail
全世界有千百萬種動物,每日都有新物種被發現,每日都有物種滅絕,這是一個進程,這是一個循環。然而,人類文明的發展加速了物種的減絕速度,但我們應該如何取得平衡呢?
Thumbnail
人類對生物資源的不當利用,往往對生物多樣性造成許多影響,那麼我們是否能以繁殖個體填補這些傷害呢?
這個世界曾經毀滅過一次。 不。 也許不只一次。 只不過就紀錄上來說曾有那麼一次,人類從地球上完全消失了,就像是被誰從歷史上抹去。 而在那段時間裡,海洋、陸地上的生物大量繁殖,在與自然的交互作用下發展出了截然不同的地貌,更多樣的大氣、更深沉的海洋、更聳立的山脈、更陡峭的低谷。 少了人類,整個
Thumbnail
在動物的演化史中,寒武紀大爆發堪稱其中最重要、最引人入勝的時期。大爆發的發現源於早期對地層化石的研究,當時人們驚訝地發現,寒武紀地層中突然出現了大量豐富多樣的動物群化石,與前一時期的地層相比,這是一個極其戲劇性的轉變,也展開了顯生宙時代。早在18世紀,古生物學家威廉·布克蘭就曾談論過這一現象,連
Thumbnail
目前地球人類排放大量的溫室氣體從而使地球環境推向數百萬年首見的高溫,並且也對生態系統產生長遠的影響。不過就現在碳排放的程度,雖然在未來部分區域可能因為嚴重的溫室效應而不再適合生物生存,但是大部分區域依然是適合居住的。 而隨著太陽越來越老,其體積會越來越大,最終在數十億年之後成為紅巨星並吞噬地球。在
Thumbnail
從進化論的觀點來看,生命的演化應該是由簡而繁,由少而多,漸次地佈滿地球的舞台。但是地質紀錄卻告訴我們不是這麼一回事。大約在五億四千四百萬年前,地質學上的寒武紀年代,它的地質紀錄顯示,在短暫的幾百萬年到仟萬年間,所有的動物門全數出現,動命生命由單調乏味瞬間轉變為多樣與燦爛,地球舞台上搖曳著各式各樣的動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科學家警告,第六次生物大滅絕正威脅地球生態系統及人類生存。物種滅絕速度比正常快出35至100倍,主因是人類活動引起的氣候變遷與棲息地破壞。過度開發、污染及集約化養殖加劇危機,並增加人畜共通病毒的風險。
Thumbnail
中新世(約2300萬至530萬年前)是目前地球上最後一個的溫暖時期,自中新世晚期開始經過上新世(約530萬至260萬年前)直到更新世的冰河時期(約260萬年前至現在尚未結束)這段時間地球的年均溫幾乎都在下降中,因此對中新世時期生態的研究可以有效銜接地球自溫暖時期到現代這段期間的生物演化過程。 在這次
Thumbnail
恐龍曾經主宰地球,但在6600萬年前的白堊紀末期完全滅絕。科學家通過化石證據確定了這一點。現代鳥類被認為是恐龍的後代,隨著盤古大陸的分裂和生態位的多樣化,恐龍在不同大陸獨立演化。小行星的撞擊被認為是恐龍滅絕的主要原因,並引起了劇烈的環境變化。本篇文章探討了恐龍的演化歷史及其滅絕原因。
Thumbnail
自然環境與繁榮發展,孰輕孰重?為換取短暫繁榮,人類犧牲了自然環境,持續掠奪資源,學者們都為無辜動物發聲,提醒人類的破壞行為,已造成地球眾多動植物絕種。此刻,人類必須作出改變。讓我們看看牠們滅絕的原因,亡羊補牢學習和大自然共存,別再重複犯錯!
Thumbnail
全世界有千百萬種動物,每日都有新物種被發現,每日都有物種滅絕,這是一個進程,這是一個循環。然而,人類文明的發展加速了物種的減絕速度,但我們應該如何取得平衡呢?
Thumbnail
人類對生物資源的不當利用,往往對生物多樣性造成許多影響,那麼我們是否能以繁殖個體填補這些傷害呢?
這個世界曾經毀滅過一次。 不。 也許不只一次。 只不過就紀錄上來說曾有那麼一次,人類從地球上完全消失了,就像是被誰從歷史上抹去。 而在那段時間裡,海洋、陸地上的生物大量繁殖,在與自然的交互作用下發展出了截然不同的地貌,更多樣的大氣、更深沉的海洋、更聳立的山脈、更陡峭的低谷。 少了人類,整個
Thumbnail
在動物的演化史中,寒武紀大爆發堪稱其中最重要、最引人入勝的時期。大爆發的發現源於早期對地層化石的研究,當時人們驚訝地發現,寒武紀地層中突然出現了大量豐富多樣的動物群化石,與前一時期的地層相比,這是一個極其戲劇性的轉變,也展開了顯生宙時代。早在18世紀,古生物學家威廉·布克蘭就曾談論過這一現象,連
Thumbnail
目前地球人類排放大量的溫室氣體從而使地球環境推向數百萬年首見的高溫,並且也對生態系統產生長遠的影響。不過就現在碳排放的程度,雖然在未來部分區域可能因為嚴重的溫室效應而不再適合生物生存,但是大部分區域依然是適合居住的。 而隨著太陽越來越老,其體積會越來越大,最終在數十億年之後成為紅巨星並吞噬地球。在
Thumbnail
從進化論的觀點來看,生命的演化應該是由簡而繁,由少而多,漸次地佈滿地球的舞台。但是地質紀錄卻告訴我們不是這麼一回事。大約在五億四千四百萬年前,地質學上的寒武紀年代,它的地質紀錄顯示,在短暫的幾百萬年到仟萬年間,所有的動物門全數出現,動命生命由單調乏味瞬間轉變為多樣與燦爛,地球舞台上搖曳著各式各樣的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