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0-02|閱讀時間 ‧ 約 3 分鐘

為何《自由之聲》引發左右派意識之爭?

為什麼改編自未成年幼童被拐賣作性奴的真實營救事件《自由之聲》,本當是喚醒世人對國際社會陰暗面的關切,最後卻演變成政治意識的口水戰?略覽了一些資料,以下稍稍整理成懶人小包。

Angel Studios 《自由之聲》電影劇照

Angel Studios 《自由之聲》電影劇照


  1. 飾演本片主角的吉姆卡維佐(Jim Caviezel)是虔誠的天主教徒,因為演出備受爭議的《耶穌受難記》,並曾發表與 QAnon 相關及被視作保守方的右派言論,而後有被好萊塢封殺一說;而身為《耶穌受難記》導演及《自由之聲》監製的梅爾吉勃遜,因曾針對猶太人的爭議發言同樣受好萊塢長年冷凍。
  2. 本片從拍攝殺青到正式上映,期間延宕五年,運命多舛。原本擁有發行權的福斯在 2019 年被迪士尼併購,也許是戀童題材與迪士尼本身形象不一致、或者顧慮到主角和監製的過往風波、又或基於未免宗教論戰的考量、或是片中提及美國目前是孩童性奴的最大輸入國,本片一直被壓在卷宗最下層,直到新成立的 Angel Studios 買下版權。這部小成本作品在上映第六天即已回本,然而據說 Angel Studios 的創立宗旨也脫離不了信仰,又為此片增添一層宗教色彩。
  3. QAnon 是美國稱呼以匿名者 Q 為中心的一派陰謀論者,包括提出美國富豪、政商名流(多是針對民主黨派 / 左派)信奉撒旦,宰制主流世界規則,私下則從事孩童的人口販賣及性犯罪,並以孩童的血或器官為食來回春。於是主題為孩童性奴的《自由之聲》究竟是真悲慘事件還是空穴來風的假故事,也成為兩方派別的爭執題。又,有人認為 QAnon 是民主黨派故意製造出來的虛空敵人,甚至指出《自由之聲》的行銷現象弔詭,我陰謀你的陰謀。
  4. 本片主軸是前 CIA 探員提姆巴拉德(Tim Ballard),也是一位虔誠信徒,偽裝身份深入哥倫比亞營救受害孩童、捕捉犯罪成員的故事。資料估算現每年有 200 萬名孩童淪為人肉貨幣,Tim 主導的拯救行動救出了上百餘位,這樣捨身取義的行徑令人佩嘆弗如,然而,目前卻有個案外案,現實世界中的 Tim 被多名同事指控涉性騷擾,留下無法忽視的疑念。

平心而論,以作品角度檢視《自由之聲》,它不是一部那麼好的電影。劇情節奏單線而簡單,演技及氣氛的塑造平板,多是以滿溢的配樂及文青式畫面試圖煽情,對我來說難以入戲,全片表現得最好在前十分鐘。值得一提是,影片穿插真實影像,篇幅極少只有兩段,但震撼度直衝靈魂,我差點真的吐出來。

整體來說整部表現得比較像是示意影片,讓觀眾知道這件事的功能性大於作品的藝術性,對一部分人應該也存有娛樂性(所謂擁有商業性,非指事件本身具有娛樂效果),結尾時哭聲此起彼落。

但若以作為公益片的視角來看,我仍會推薦去電影院觀賞,不僅是讓故事訊息擴散,知道的人越多越好,身為也許不夠勇敢、也許未成英雄、同時也遠在天邊的我們,也有另一種支持的型態,為你想要的世界投下一張電影票。

(以上資訊若有錯誤歡迎指正。)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