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筆記】自由之聲

更新 發佈閱讀 3 分鐘
raw-image

"What's your name?"
"Teddy Bear"
"No, not that name. Your real name."
今年七月在推特看到這段,即使只看文字都令我心碎,當時我僅是被關注的議題大數據帶領,還不知道正是這部《自由之聲》的片段。十月初,想著找一部電影填滿連假第一天,意外串起了七月的記憶。當電影播到此處,即使故事才開始,我已經淚流滿面。

《自由之聲》(英語:Sound of Freedom)是部2023年上映的美國犯罪動作片,劇情描述美國國安局探員提姆,為了揪出人口販賣源頭以及解救更多兒童,不惜辭去工作,遠赴哥倫比亞並滲透該組織的行動。故事背景源自於非營利組織「地下鐵路行動」(Operation Underground Railroad)創始人提姆·巴拉德的真實人生。身為前政府探員時,提姆·巴拉德主要處理兒童販賣的問題,卻感覺總是受限於層層官僚體系,且無法真正援救孩子。他毅然決然辭職並成立了組織,專注於打擊人口販子。

電影推出後得到的評價兩極,細究起來也極具爭議。在這篇心得裡,暫且不論立場問題,單就電影本身,我認為呈現方式確實尚待加強。以一個打著「改編自真實故事」的電影而言,我會期待劇情出現令人失望的地方,例如營救過程沒如此行雲流水、有人在過程中受傷,這都是可以接受的。整部電影帶給觀眾滿滿期望感,雖然令人心動,但也因為離我們所知的現實有距離,反而無法走進故事。即便如此,我仍會支持大家前去觀賞,為的不是一部藝術性高的作品,而是它想傳達的理念以及這個議題所需的關注度。

- 上帝的孩子是非賣品(God's Children Are Not for Sale)
這句話絕對是貫穿整部電影的軸心,也是步出電影院久久無法忘懷的一句台詞。當主角提姆被問起其信念時,他眼神堅定不移地答出這句話。

在人口販賣這個黑暗一角,孩子相對於大人的弱勢感讓他們被視為「物」,因此被任意掌控、買賣與為所欲為。人與生俱來的權益與自由不應受任何外界力量剝奪,常人認為理所當然要被接納的規則彷彿不存在於那個世界。每當友人與我討論起這個議題,我們總想滔滔不絕說出很多價值觀與大道理,沒曾想過可以回覆得如此簡單又有力。「上帝的孩子是非賣品」,我們所見的所有種族、性別與年紀都是,我們所有人都是。

- 因為毒品只能交易一次,而孩子每天可進行五到十次的交易
電影以數據明確指出人口販賣的猖獗,每年估計有200萬個兒童被販賣,並受到性剝削與被迫從事性交易,數據化的結果讓人不寒而慄。

主角遊說身邊的人加入這場行動時,他提到人口販賣比毒品更加嚴重,且是以翻倍的狀態持續增長。我們必須認知到,真實世界遠比檯面上的數字來得糟糕,他們實際的遭遇遠比這些畫面更殘忍。累積成數據的每個案例,都是一個理應有美好人生的生命。即使電影畫面僅點到為止,透過龐大、中立的資料顯現,反而對比出了真實生命遭受迫害的哀戚。

這份迫害影響的不只在事件發生的當下,還有受害孩童們長遠的人生。片中主要要解救被轉賣的女孩羅西歐,故事一開始她愉快的在房間打鼓,整個畫面以暖色調呈現。事件發生後的女孩一樣會歌唱,但那首原本充滿生命力的歌曲,不管怎麼唱都無法是原本的模樣。片尾女孩回到房間,她彷彿是克服了一般的打起鼓。不過畫面以較冷色調的方式呈現,如同我們看到的羅西歐的經歷,生命待她如此冷酷。最後伴隨著羅西歐的歌聲,一抹夕陽照入藍色調的畫面,我們會知道那代表著希望,但願每個正經歷苦難的小生命都能獲得救贖。

電影中可看到每個環節努力的人們都有自己的不易,或許是人身安全的考量、現有家庭的顧慮、所處職位的擔憂,跨過任何一道坎都有值得被讚頌的偉大。我知道一般市民如我不能成為電影中的英雄,但或許透過購買一張電影票,貢獻關注的力量,逐漸累積也能讓渺小成為力量。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YaZ * 愛寫筆記的社畜的沙龍
34會員
75內容數
「唯有被閱讀過,一本書才能活起來。」這句話出自紀優.穆索的小說紙女孩 書是栩栩如生出現在我生命中的導師或摯友 但願我能將這些生命過客帶給我的感動化作文字,分享給更多人知道
2024/09/17
我整場演奏會最喜歡的曲目也是芬妮的《義大利》。而談到《義大利》便不得不提及弟弟費利克斯在白金漢宮的小插曲,英國女皇維多利亞聽完費利克斯的作品後,表示自己最鍾愛的是《義大利》,是寄附於弟弟名下也仍然閃耀的存在。我想如果不是在那個年代,芬妮的光芒肯定能更閃耀吧
Thumbnail
2024/09/17
我整場演奏會最喜歡的曲目也是芬妮的《義大利》。而談到《義大利》便不得不提及弟弟費利克斯在白金漢宮的小插曲,英國女皇維多利亞聽完費利克斯的作品後,表示自己最鍾愛的是《義大利》,是寄附於弟弟名下也仍然閃耀的存在。我想如果不是在那個年代,芬妮的光芒肯定能更閃耀吧
Thumbnail
2024/08/17
人體會有生長痛,精神方面亦同。甫步入三十代的我,也時常會想起以前的自己,感覺浪費了好多時光在傷心,但正因有那個浸泡在悲處的我,才生成了有對萬事萬物都能有感觸的自己。有時候這種性格會很困擾我,但我並不討厭。我的二十代紀錄已經翻篇,現在開始書寫三十代了,有些課題漸漸落幕,而有些自然而然的接續下去
Thumbnail
2024/08/17
人體會有生長痛,精神方面亦同。甫步入三十代的我,也時常會想起以前的自己,感覺浪費了好多時光在傷心,但正因有那個浸泡在悲處的我,才生成了有對萬事萬物都能有感觸的自己。有時候這種性格會很困擾我,但我並不討厭。我的二十代紀錄已經翻篇,現在開始書寫三十代了,有些課題漸漸落幕,而有些自然而然的接續下去
Thumbnail
2024/07/26
我再次從這些藝文作品中看見了自由的可貴,失去自由進而失去姓名與性命,連眾人的共同記憶都要迫於陪葬。當安東尼奧帶著僅存氣息被拖到廣場,士兵們讓鎮民燒掉與他相關連的小書,這一舉止絕不是僅為了嚇阻,而是要將安東尼奧這個人從歷史上抹去。極權體制意味著全面掌控,連死亡都要從古至今死的透徹
Thumbnail
2024/07/26
我再次從這些藝文作品中看見了自由的可貴,失去自由進而失去姓名與性命,連眾人的共同記憶都要迫於陪葬。當安東尼奧帶著僅存氣息被拖到廣場,士兵們讓鎮民燒掉與他相關連的小書,這一舉止絕不是僅為了嚇阻,而是要將安東尼奧這個人從歷史上抹去。極權體制意味著全面掌控,連死亡都要從古至今死的透徹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自由之聲(Sound of Freedom)》,改編自真人實事,一部描述兒童拐賣正在全世界盛行的電影。 上帝的孩子都是非賣品。 藉著我們每個人的力量,把這些故事傳達給更多人知道,以期能降低更多兒童犯罪與性犯罪的發生。
Thumbnail
《自由之聲(Sound of Freedom)》,改編自真人實事,一部描述兒童拐賣正在全世界盛行的電影。 上帝的孩子都是非賣品。 藉著我們每個人的力量,把這些故事傳達給更多人知道,以期能降低更多兒童犯罪與性犯罪的發生。
Thumbnail
以反對針對幼兒的性犯罪,打擊兒童性販賣為主題的電影《自由之聲》 換個角度來說,主流抹黑“自由之聲”/對兒童性販賣真相的打壓, 恰恰說明了現在這個世界不可思議的黑暗腐敗。
Thumbnail
以反對針對幼兒的性犯罪,打擊兒童性販賣為主題的電影《自由之聲》 換個角度來說,主流抹黑“自由之聲”/對兒童性販賣真相的打壓, 恰恰說明了現在這個世界不可思議的黑暗腐敗。
Thumbnail
"What's your name?" "Teddy Bear" "No, not that name. Your real name."
Thumbnail
"What's your name?" "Teddy Bear" "No, not that name. Your real name."
Thumbnail
為什麼改編自未成年幼童被拐賣作性奴的真實營救事件《自由之聲》,本當是喚醒世人對國際社會陰暗面的關切,最後卻演變成政治意識的口水戰?略覽了一些資料,以下稍稍整理成懶人小包。 飾演本片主角的吉姆卡維佐(Jim Caviezel)是虔誠的天主教徒,因為演出備受爭議的《耶穌受難記》,並曾發表與 QAn
Thumbnail
為什麼改編自未成年幼童被拐賣作性奴的真實營救事件《自由之聲》,本當是喚醒世人對國際社會陰暗面的關切,最後卻演變成政治意識的口水戰?略覽了一些資料,以下稍稍整理成懶人小包。 飾演本片主角的吉姆卡維佐(Jim Caviezel)是虔誠的天主教徒,因為演出備受爭議的《耶穌受難記》,並曾發表與 QAn
Thumbnail
2000年初的盛夏,有一群小朋友坐在神聖的教堂裡,無法控制的鼓吹喧闐、雞爭鵝鬥,等待著成長訓練營帶來更好玩的團康遊戲,這時候帶領小朋友的弟兄姐妹們開始拉下投影幕、播放著DVD,和小朋友們介紹起梅爾‧吉勃遜執導的《耶穌受難記》。 「耶穌的寶血替我們洗淨罪惡,為我們承擔受苦。」當小朋友看到吉姆
Thumbnail
2000年初的盛夏,有一群小朋友坐在神聖的教堂裡,無法控制的鼓吹喧闐、雞爭鵝鬥,等待著成長訓練營帶來更好玩的團康遊戲,這時候帶領小朋友的弟兄姐妹們開始拉下投影幕、播放著DVD,和小朋友們介紹起梅爾‧吉勃遜執導的《耶穌受難記》。 「耶穌的寶血替我們洗淨罪惡,為我們承擔受苦。」當小朋友看到吉姆
Thumbnail
沒想到開啟方格子的第一篇,就是分享這部作品的觀後感。 其實看完這部電影後,我的情緒一直難以平復,雖然之前看預告的時候就已經做足心理準備,但沒想到在打出這篇的當下,眼眶還是會泛著淚。 暫且不討論這部電影中真實存在的提姆巴拉德近期陷入的個人爭議,《自由之聲》的確是這段時間以來,在已經被一堆改編/翻拍
Thumbnail
沒想到開啟方格子的第一篇,就是分享這部作品的觀後感。 其實看完這部電影後,我的情緒一直難以平復,雖然之前看預告的時候就已經做足心理準備,但沒想到在打出這篇的當下,眼眶還是會泛著淚。 暫且不討論這部電影中真實存在的提姆巴拉德近期陷入的個人爭議,《自由之聲》的確是這段時間以來,在已經被一堆改編/翻拍
Thumbnail
寫下這篇文章,成為說故事的人,是我能做的事情;若可以也歡迎分享轉發,讓這部電影能被更多人看見,這個議題能夠被更多人關注。 這世界的惡不會少,但與其活在恐懼之中,不妨嘗試做點什麼,活在希望之中,才能看見向陽之處。
Thumbnail
寫下這篇文章,成為說故事的人,是我能做的事情;若可以也歡迎分享轉發,讓這部電影能被更多人看見,這個議題能夠被更多人關注。 這世界的惡不會少,但與其活在恐懼之中,不妨嘗試做點什麼,活在希望之中,才能看見向陽之處。
Thumbnail
自由之聲不是好萊塢大片, 製片公司是小成本獨立製作的 Angel studio, 演員也都不是大牌知名演員, 真實故事改編, 美國聯邦探員打擊戀童癖罪犯與誘拐兒童的海外人蛇集團, 在講求自由平等的21世紀下 非法人口買賣奴役甚至與幼兒拐賣以及色情產業連結, 遠超過人們可以想像的黑暗, 甚至比
Thumbnail
自由之聲不是好萊塢大片, 製片公司是小成本獨立製作的 Angel studio, 演員也都不是大牌知名演員, 真實故事改編, 美國聯邦探員打擊戀童癖罪犯與誘拐兒童的海外人蛇集團, 在講求自由平等的21世紀下 非法人口買賣奴役甚至與幼兒拐賣以及色情產業連結, 遠超過人們可以想像的黑暗, 甚至比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