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10/03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雌雄同體之神 Ardhanarishvara

「Ardhanarishvara」是現代印度教地位最崇高的三位主神之一、信眾和廟宇佔比最為龐大、在佛教又稱大自在天 Mahakala(居於世界之頂・色究竟天,為三千大千世界之主,可隨意變化)的 Lord Shiva・濕婆神的雙性化現。
Ardha 字首的意義為「一半」(例如我們常用的身段技巧:擁抱Aalingan,只做單手就是Ardh Aalingan)。Nari為女性,字尾 Ishwara為神祇的變化形。
舞蹈的曲名「Ardhang」,Ardha為一半,Ang為身體。
濕婆的外貌

濕婆的外貌

濕婆的外貌

古典畫作中,濕婆常以恆河流髮 gangadhara(傳說慈悲的濕婆為避免河水不穩擾亂民生,便將恆河拾起作為自己的髮絲,從喜馬拉雅山深處緩緩下放,使各地土壤肥沃、作物豐腴,從此成為庇佑與潔淨的神聖象徵。這也是濕婆的另一個名字 Gangadhara 的由來,意為恆河的承載者)、頭戴新月 chandrama、束高髮髻、披掛108顆金剛菩提 Rudraksha(據說這種種子是濕婆的眼淚化成,數字則代表涵蓋了世界上所有的元素)、額上有第三隻眼 Trinetra;

右方後手持三叉戟 Trishula、右方前手作無畏印 Abhaya mudra、左方後手持「創造之聲」的達摩雙面鼓 Damru(發出宇宙之音的達摩鼓據傳是靈魂的有形化身,會在濕婆化身為舞蹈之王 Nataraja 時使用,當鼓聲響起時世界便即將迎來重整與新生)、左方前手在這張畫作平靜地置於膝上,有時也持「毀滅之火」 Agni,或持 Kamandalu(這種南瓜水壺儲存的是攪動乳海後出現的長生不死藥甘露 Amrit);

伴隨白色的公牛南迪 Nandi 為坐騎,及眼鏡蛇王婆蘇吉 Vasuki。

攪動乳海的蛇王

在古老的文獻《往世書 Purana》裡,婆蘇吉在攪動乳海時因不堪拉扯的痛苦而噴出了足以毀滅三界的毒液,濕婆不忍眾生受苦,便吞下所有毒液扼在頸部,頸部受到劇毒灼燒而發青,這也是濕婆被稱為「青頸 Nila Kantha」的由來。婆蘇吉對於自己差點鑄成的大錯十分後悔,對濕婆懷有感激之心,從此成為濕婆忠誠的追隨者之一,長伴左右。

民間社會普遍認知,眼鏡蛇含有劇毒且攻擊力強,因此一向被人們畏懼,受到婆蘇吉(有些神話版本為 Naga 那迦)虛心臣服的濕婆便得到了蛇中之王 Nageshwar 的尊稱。


存於印度拉賈斯坦國立博物館,年代約為西元六世紀的 Ardhanarishvara 雕像


Ardhanarishvara 半女神相。濕婆的雌雄同體樣態

Ardhanarishvara(以下稱「半女神相」)常被描繪為半身為男性、半身為女性的樣貌。像是附圖中:半身為擁有平坦的上身、腰部覆蓋虎皮、佩戴菩提、擁有第三隻眼、束高髮髻、伴有白牛與眼鏡蛇、手持三叉戟的濕婆,半身為擁有女性體型、梳理整齊的髮絲、伴有蓮花、頭上有珠寶額飾、穿戴絲綢、足配踝圈、腳染指甲花的雪山神女。

半女神相在印度並不被當作一位獨立的神祇來崇拜,比較像是一種概念,常在南亞或東南雅的許多濕婆信仰的廟宇可見這樣的神相化身。

比起一位被崇拜的神祇,祂更像是一種哲學概念,《奧義書》裡提及「世上的第一個生物,是有著同樣內心與外型的一男一女,緊緊相連,而後,它將自己切成兩半,才成為一位丈夫與一位妻子」。

當濕婆以這樣的化身出現,旨在提醒眾生男性與女性的同等重要性,彼此之間不可分割、相比。《濕婆往世書》寫道:梵天創造出了人類這個生物,但他們卻無法自行繁殖,當梵天見到濕婆以雌雄同體的相態出現,才恍然大悟自己忘了創造女性。

位於印度西南邊,卡納塔克邦一處名為Petirgal神廟,西元七至九世紀的雕塑

半女神相象徵在印度的宗教哲學上,對性別議題超越二元對立的整體觀,這也對古時的印度社會對多元性別所展示的極高包容性,提供文化背景上的解釋。

史詩《羅摩衍那 Ramayana》敘述毗濕奴化身的英雄羅摩,被逐出阿約提亞王城後,對一路護送的子民說:「所有的男人和女人啊,回到原本的地方吧」,當眾人離去以後,獨有一群人留在原地,守候了整整十四年,那就是印度古老的第三性別:海吉拉 Hijra;當羅摩歷經磨練、贏得最終勝利並結束了十四年的放逐後凱旋歸來,他為海吉拉的忠誠大受感動,便准許他們在慶典上表演歌舞、並讓他們為新婚夫婦及新生孩童祈福。

古印度的原始神話中,火神阿耆尼 Agni 除了擁有女神 Svaha 作為妻子,更「嫁給」了月神蘇摩 Soma;在有性廟之稱的卡修拉荷 Khajuraho 神廟群更有男男或女女配對的各種描繪。

半女神相傳達了這位神祇既是男性又是女性、既有力量又優雅、既嚴厲又溫柔、既有破壞性又有創造性、既是父親又是母親的特質。濕婆是苦行與修練的靈性精神代表,與之相反,雪山女神卻是權力與美麗的物質主義代表,在神話中,是薩蒂所轉世的雪山女神將濕婆從千年苦行中感化,讓他重新進入婚姻、進入世俗生活裡,即便濕婆具有毀滅三界的能力,沒有雪山女神所代表的 Shakti(女性/陰性力量),則無法將任何自然界的擁有延續。唯有雌雄同體,才能源源不絕地再生與繁衍下去。

半女神相 Ardhanarishvara 雌雄同體的濕婆。

這裡的雪山神女後手持蓮花,代表平衡與和諧

前手朝下,代表給予祝福與恩惠 Varadha。


另一幀畫像。比對前述的濕婆外貌,有哪些被畫上了、哪些沒有呢?

當濕婆化為雌雄同體的半女神相時,右邊為濕婆,左邊為雪山女神。印度普遍認為身體的左半部較靠近心臟,與創造力和感性相連,而右半部則與邏輯和理性相近,(與今日認知的左右腦理論不同)還是稍微刻板地如此區分了性別特質。雖然濕婆普遍被熟知的特質,是毀滅之神、舞蹈之王*...等,其實他還是一位潛心修練的冥想與瑜伽士。

*印度的舞蹈之神有兩位,濕婆與克里希納。濕婆僅在欲毀滅世界時起舞,克里希納則是普遍狀況便常吹奏牧笛,使自然萬物著迷,並歡快起舞,也是代表卡達克舞蹈的神祇。

婆羅多古典舞舞作的 tandava 實為舞蹈的單一面向,反映了濕婆的陽性力量。Tandav 的另一面為 Lasya(詳見卡達克讀本專題第一章:印度舞蹈藝術)


濕婆大多時候的狀態,從許多神話典故中可知

都是慈悲、平靜、仁慈,充滿恩典與和諧,
擁有強大的生殖力,並無所不知,是藝術與冥想之神。




_________寫於2023,9月的印度新德里。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5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