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10/06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翻譯生的百日修煉(5)

我從不熱衷各類自我認識或志向測試的活動,也討厭赤裸呈現權力地位的「自我介紹」環節,除非...問題是有過特別設計的,就像《釀電影》早前一期主題,以「MBTI 十六型人格測驗」介紹「影迷」這東西,那就有點意思了!

例如裡面分析到《沙丘瀚戰》的沙漠王子是「INTJ 建築師」、《小丑》的Arthur是「ENTP 辮論家」、《朱古力獎門人》的Willy Wonka是「INFP 調停者」,還有《媽的多重宇宙》的秀蓮是「ESTJ 執行官」等等,這些不同搭配的英文字母就是人格分析的指向,那跟翻譯有何關係? 在一整年的翻譯課裡,無論是語言類文法類寫作類甚至通識類,平鋪直敘的教學堪比沉默無聲的學生一樣規矩,世上有趣材料不少,心理測驗不就是一類嗎?這些有模有樣的測驗包含很多品格心理個性特質的詞彙,MBTI 就按內外面向與不同個性取向及習慣,弄出十六種人格名目。當然,單是那八個代表品性維度的英文字,翻譯成中文也可堪玩味:

Extraversion / Introversion / Thinking / Feeling / Sensing / Intuition / Judging / Perceiving

明顯地,每兩組字是具對比性,如內向與外向,也可理解為外露與低調,又如判斷與感知,單看兩組中文動詞並不清晰,要轉換(conversion)為一種人類行為或處事態度的描述,得把動詞變成形容詞,即 Judging 的人按條理行事,而 Perceivng 的人會即興隨機之類。所以一個概括的英文字詞,可能背後有萬般演繹的可能,如用作聯想遊戲,應該比做句子翻譯練習更有趣。像 Sensing 這個形容詞,還可想起什麼相關字...什麼詞性都可以,會是 realistic, informative, practical嗎?個性傾向確實不是三言兩語可說明,電影人物或對白更是性格與情節的脈絡反映,雜誌裡引述了幾段對白讓讀者瞭解主角的個人特質,字詞不深奧,難在如沒看過電影,對故事場景便空白一片。

"Dreams make good stories, but everything important happens when we're awake." 《沙丘瀚戰》

試譯:美好的故事都在夢裡,但每當有重要事發生時,卻在我們夢醒後。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