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東部旅行度假是希望轉換在台北的生活步調–緩慢。
原計畫搭火車到花蓮後能不費心地到達目的地–石梯坪,可是不管是以服務觀光客為主的台灣好行或客運班次都無法搭配,退而以計程車為替代卻所費不貲只好作罷,便租車前往但也因為這樣改變而有意外的收穫。
台11線海岸公路,身在海岸山脈與太平洋之間,有著「美麗山海走廊」之稱,沿線除水璉~芭崎為山區外,路線大多依傍太平洋而行,地質景觀優美奇特,成了令人嚮往的觀光景點。43k新社和石梯坪漁港旁則有台11線特有的海岸梯田景色,66~70k也有長虹橋與北迴歸線這兩個地標景點,這些都是這條公路在花蓮縣境內值得停留的地方。
從花蓮火車站出發後走193公路過花蓮大橋接上台11線,台11線在海岸山脈北端的盡頭處一個迴轉進入鹽寮,鹽寮段台11線就開始依傍著太平洋而行,而這裡是台11線遊客旅次最高的地段。當初在規劃設計時就以景觀與安全為重,所以除採用生態工法外,也利用路邊畸零地及新生的修造路邊公園、景觀亭、自行車道,方便用路人作短暫停留休息,而靠海那一側則不種植高大喬木,以免影響欣賞海景視野。
鹽寮之後公路將要離開海岸線進入山區,穿過2公里的跳浪、水璉隧道群後進入水璉,然後要再越過牛山,而花東海岸的旅遊亮點–牛山呼庭,就在公路下方的牛山灣。從水璉過來後不時會看到路旁販賣芭蕉的小販,這是因為芭蕉為這一帶的主要農產。
離開花蓮車站時已近中午,本來想在市區用餐或買個公正包子,最後是先買了便當再選擇海岸線旁的休憩區一邊吃飯一邊欣賞海景,就在考量哪個點最好狀況下車子已經到了巴崎休憩區;這裡可以觀看穿梭在芭崎與新社之間的台11線,遠方海岸山脈秀麗的山景或半月海岸,這份意外收穫的幸福感是多次行駛台11線不曾掌握到的。
這段長達二十幾公里的山區道路結束後海洋又再度呈現眼前,大片的藍色海洋像似地球旋轉的裙襬,撲岸的白浪是裙襬邊緣的蕾絲一盪一盪地搖擺著。來到43K的新社;在這個有一半人口是噶瑪蘭族原住民的村落,由於他們在蘭陽平原居住時便是歸為熟番的平埔族群,習得耕稻種田的技巧,也發揮在新社這片海階平台上,使新社擁有獨特得海岸梯田景觀。
停留,往前看、往後看是欣賞這段公路最好方式,慢行,只要自己的時間願意那怕片刻都是值得的–大灣休憩區、石門遊憩區、石門班哨角休憩區、石梯橋休息區。石梯漁港入口醒目的賞鯨發源地路標,在述說民國86年台灣第一艘賞鯨船-海鯨號在石梯港首航,開始了東海岸搭船賞鯨的生態旅遊。這次旅遊的目的地石梯坪抵達了。
石梯坪有面積極大的海岸階地,海蝕平台、珊瑚礁、海蝕溝、海蝕崖、壺穴等多樣的地景可以慢慢的遊覽,所以東部海岸國家風景區管理處在這裡設立石梯遊憩區及露營區,在園區周邊還有數家民宿業者,就是希望遊客能夠用緩慢的步伐細細品嘗。
清晨的陽光破雲而出將海面映照得金黃燦爛。昨天晚上雲層略厚所以改清晨五點就外出看星星並等候日出,而朝陽也沒讓我們失望準時從海平面出現。其實在民宿陽台就能看到日出景象,但我們還是前往半面山觀看,希望能無阻隔的看到升起時海面的變化。半面山在靠近陸地的一側緩緩的向內傾斜,而靠海的一側則是陡峭地插入海中,形成二側傾斜角度不同的山坡,地面呈現淡白色的火山泥灰岩。
看完日出沿著步道又將園區走了一遍,到露營區穿過民宅上到高處的台11線,遠眺灑滿陽光的海面與梯田是另一種感受。結束這趟旅行前驅車往南走,到樟原的彎進來餐廳午餐,也算是把台11線花蓮段給完成,整個旅行也因租車的關係,才能很細緻的欣賞到每個路段的精采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