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有兩種方式:愛自己和愛別人;
如同呼吸有兩種 作:吸氣和呼氣。
把多數的愛給了自己,只留下少量的愛給別人,
就像吸氣多於呼氣,累得氣喘噓噓。
-《阿米2.宇宙之心》
再見愛人第一季,裡面有個職業是編劇的嘉賓,王秋雨。聽他訴說自己是在"天才式"教育中成長,就是只看成績,其他全不在乎的模式,讓我意識到,他那些讓人覺得很不舒服、會感覺生氣的片段也算是情有可原。
忽視、不在乎情緒、用指責的方式教育。
我爸就是這樣的人,只是我沒有活成他理想中的天才。我爸身上有一種,他自己的傲氣。他從小數學就很好,他說自己的數學好到老師會直接用他的考卷作為標準答案,如果我爸算錯,老師第一反應也是質疑答案是不是有問題。
於是我記得自己還很小的時候,大約是在國小和幼稚園,上學時間不長,常常只要上半天的那年紀,我爸就開始教我"負數"。他說這很簡單,只要我會加法就會了。於是他洗腦式的訓練我,讓我在他問我問題時,我能答出正確答案。
有時我上半天課,下課後就到我爸任教的中學去玩。通常我都到處跑來跑去,偶爾路過我爸上課的教室,或是跟著他去到教室,他會讓我表演負數的計算,然後跟學生說,你們看,我女兒年紀那麼小都會負數,你們教不會是不是該自我檢討之類的話。
我依然記得,國小中年級時,我的成績還不錯,學校老師也很喜歡我,都對我很好。有次我興高采烈的跟我爸分享自己有考好的科目,他問了問,知道我有一科沒考好,就開始一頓訓話:「那你那科為什麼不好考?是粗心還是不會?現在會了嗎?」
會了。我全部都不讀了,只讀我覺得感興趣的,反正都會被罵。
後來國中跟我爸一起生活,我最討厭的就是他每天都只關心「明天要考什麼?」、「讀好了嗎?」,看到成績後的暴走:「你知道你這樣讓我很丟臉嗎?」;我說要去補習,他說:「你這樣我面子往哪擺?」、「人家知道你去補習,等一下以為我不會教還要給別人教。」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那時的我,真心的覺得自己活著是個錯,甚至一度讓我以為,是因為我才讓他這麼辛苦的錯覺,想著把命還給他,當作兩清。
看到王秋雨,他給我的感覺好熟悉。好像句句都在理,活像沒有感情的機器。
節目裡的他不知道怎麼面對情緒、不擅長交際、不懂如何比較善意地對待感情。他一邊裝作無所謂,卻又因為吃醋而說出傷人的話,會因為不開心而忽視另一半情緒,以說教的方式顯得自己是對的。
很像我爸媽離婚後,我爸的反應。他很受傷、挫敗、不知所措、無奈,於是把問題全部推給我媽,對著我說我媽的壞話。後來才明白,那是因為他不知道怎麼面對這些情緒。自以為很理性的人,大概只是不懂得如何面對情緒,畢竟,從小就沒有人在乎他們的情緒,那是他們最習慣的生活模式。
雖然看到很多和我爸相似的地方,但我最欣賞的也是王秋雨。
雖然他在煩躁的時候會很失控的對伴侶喊:「閉嘴。」,但他也展現出自己很有擔當的一面。當伴侶在沙漠中不小心弄丟gopro,他沿著駱駝的腳印去找尋很有耐心的去尋找,也順利找到,當中沒有一句埋怨或露出不耐煩的樣子。在節目播出的最後一期,他很坦然的回應網路上給他的惡言惡語,還會自嘲他是去幫另一個被罵的嘉賓分散子彈,並開著玩笑讓他們如果看到太多惡評就去看他的,其他人的最多是說「你不配某某,快離婚吧!」但他的是直接「你不配活著。」
他笑著說,因為他覺得很多都不是在說他,如果是他認同的,那他就會改進。
看到最後一期,發現他已經有些很好的變化,甚至在第二季他做為優秀前輩上節目時,他已經能很好的分享許多經驗和真誠的建議。我很欣賞王秋雨的知錯能改、自信還有擔當,認真閱讀評論又不會輕易因為惡評而陷入自我懷疑這點,感覺他內心是真的強大。
我理解他,當然也理解了我爸,也釋懷了童年缺憾。只是覺得可惜,王秋雨知道自己原生家庭教育他的方式不好,於是他抱持著不能讓自己的孩子重蹈覆轍而耐心對待;雖然無意識的把舊有模式都留給了自己的妻子,但至少在他意識到問題之後開始重新練愛,而我爸沒有。
看到很多惡言惡語
我很想說,不用因為一個人片面的不好就去否定一個人的全部
那麼強烈的去指責別人的錯誤
是不是生活中對自己也非常苛刻,活得很累呢?
每個舉動的背後,都有個行為動機
愛自己與愛別人,如同呼吸
需要平衡
現在就開始練愛吧!
說不出的故事最想被聽見
從別人分享出來的故事,總能撿起一些碎片,甚至找到一些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