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力』‧『溝通』‧『可信度』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 如果無視這些事項,將會承受嚴重的損失和後果。

在國際政治,特別是在國家之間關係中經常使用到"嚇阻(deterrence)",想必台灣的大家也不陌生。 在政治學術語中,欲阻止敵人採取某些行動的策略,讓敵人意識到被攻擊國家的反擊報復所造成的損失大於敵人第一次攻擊所帶來的好處。

但在國際政治學中的嚇阻是需要有一定程度的要件才會生效。 通常許多學者爲了更詳細的說明,有時會提及統計,還會出現一些較複雜的遊戲理論。 從一般較為廣泛被接受的定義來看,嚇阻是意味通過讓想要做出不理性行爲的行爲者了解確認行爲的付出高於所獲得利益的事實來預防這種行爲。那麼更具體地說,是指讓對方了解在戰爭中遭受的損失將會比通過戰爭所獲得的利益更大,從而放棄或是不進行戰爭的行爲。

嚇阻戰略中必須要有發出威脅一方,而另一方才能實行嚇阻。因為才能充分因應對發出威脅那一方的軍事配置與手段,換言之,若無侵略威脅的一方,難以做出相應的軍事計畫與準備,那麼只能說是防禦措施。若無出現具體威脅,將難以事先做出準備,也無法對軍事資源做出合理的安排。

在嚇阻方面,是有"嚇阻的條件",即在什麼情況下嚇阻會起到作用。 「能力」「溝通」「可信度」,要讓嚇阻生效須滿足這三個條件。
首先是"能力",發出嚇阻的國家是否擁有執行自己提出的報復威脅的手段與力量,這裡指的是能夠將報復付諸實行的能力。 這將需要對武器系統、武器的生存能力、指揮控制等等進行審查評估。例如:武器的力量將是最基礎的指標,是指發出嚇阻國家的武器在數量、大小、作戰信賴度方面是否與威脅成正比,只有具備這種能力時,才能知道嚇阻國家的能力是否足以相信。

接下來是"溝通",就國際理論來說,嚇阻是一種溝通的行為。若想讓嚇阻有效果,那麼就是必須讓對方明確知道我方的底線和不能接受的行為,及若貿然行事的後果為何。因此發出嚇阻一方須慎重明確地將正確訊息傳達。
簡單白話來說:讓敵人準確知道,如果無視這些事項,我將會讓你承受嚴重的損失和後果。

最後是"可信度",這個部分會與上述兩個要件有密切相關。多半時候,會檢視發出嚇阻國家的外交努力和國際信用程度,會是發出威脅攻擊的那一方相當重要的參考指標。
讓對方相信我方"能力"和"所言"(溝通)不是空言的恫嚇。

衆所周知,韓國最直接的暴露在北韓的核武和導彈旁邊,如同我們長期以來我們面對巨大威脅,處於各種不對稱戰鬥力的威脅下。不僅僅是我們,這也是未來很有可能是周邊國家也要考慮的威脅。 那麼我們需要的就是完整的"嚇阻能力"。面對敵人的挑釁時,打擊敵人的中心的防禦能力和攻擊能力非常重要,但嚇阻能力卻比什麼都重要,因為這是在二戰之後被視為防止戰爭最重要的手段 。

2023國防報告書內頁〈國防部〉

2023國防報告書內頁〈國防部〉



毫無疑問,這些年台灣國防自主的「國機國造」「國艦國造」「潛艦國造」這些努力都是在提高我們軍隊的嚇阻能力。 希望這些我們的國防未來能夠順利紮實推進,讓現在和未來的敵人看到我們的能力,接收到我們訊息,相信我們的決心。
(那個要和談的,要對話的,如果有用的話還在那邊耗了70幾年嗎? 我就問?
回顧歷史就是有些人能力不足又貪心權力,造成今日的台灣。 (僅是個人淺見



👉🏻謝謝你看見我,希望有榮幸獲得你的【愛心】❤️
👉🏻謝謝你看見我,希望有機會獲得你的【追蹤】✅
你的支持與鼓勵,會成為我繼續寫下去的動力🚀,謝謝你。
(這周經常忙到都早上五點才睡覺,就連好不容易周末可以好好睡著時,還夢到在讀論文.....救命呀.....

avatar-img
151會員
152內容數
這些有的沒的,看似遙遠卻又如此貼近身邊的大小事,想透過每次學習,透過每次交換分享,每次思緒的整理,來自各方的文字,然後搭乘載有歷史脈絡,可以去未來的時光機。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雙人徐的自言自語 的其他內容
根據我們國家的法律就是4年選一次總統。 每位候選人的立場、政見、政治傾向,本來就是不一樣。 目前沒有一位候選人有曾表示當選後要對其他地方進行軍事行動。
回顧歷史的話,在一場大戰之前就會有一場海軍軍備競賽,當戰爭是爭奪霸權的戰爭時更是如此。就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和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前,主要交戰各國投入大量資源加強海軍力量。 海軍軍備競賽會是戰爭的象徵嗎?
.開啟台灣對國防軍事的封閉視角 .獲得台灣國民的力量與支持 對於台灣來說,台灣的國防力量應該要成爲台灣海峽和平的核心基礎事實,加強國防自主力量也就成為台灣必須要面對的現實。
"即使臺灣海峽發生衝突,也要讓北韓不能冒險草率行動" "臺灣海峽危機將對韓半島產生嚴重的政治和經濟影響"
此次經過新冠疫情的衝擊,人們看到了中國的經濟並不如想像的那樣強大,相反更凸顯出過分依賴快速經濟增長的情況,使得中國內部政治增添了許多不確定性。
金門的,「克里米亞化」 最近臺灣政府相關人士就中國最近發表的福建省開發計劃中其中一項提到"一國兩制的臺灣方案"。這裡很可能是指中國意圖將金門進行克里米亞化。
根據我們國家的法律就是4年選一次總統。 每位候選人的立場、政見、政治傾向,本來就是不一樣。 目前沒有一位候選人有曾表示當選後要對其他地方進行軍事行動。
回顧歷史的話,在一場大戰之前就會有一場海軍軍備競賽,當戰爭是爭奪霸權的戰爭時更是如此。就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和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前,主要交戰各國投入大量資源加強海軍力量。 海軍軍備競賽會是戰爭的象徵嗎?
.開啟台灣對國防軍事的封閉視角 .獲得台灣國民的力量與支持 對於台灣來說,台灣的國防力量應該要成爲台灣海峽和平的核心基礎事實,加強國防自主力量也就成為台灣必須要面對的現實。
"即使臺灣海峽發生衝突,也要讓北韓不能冒險草率行動" "臺灣海峽危機將對韓半島產生嚴重的政治和經濟影響"
此次經過新冠疫情的衝擊,人們看到了中國的經濟並不如想像的那樣強大,相反更凸顯出過分依賴快速經濟增長的情況,使得中國內部政治增添了許多不確定性。
金門的,「克里米亞化」 最近臺灣政府相關人士就中國最近發表的福建省開發計劃中其中一項提到"一國兩制的臺灣方案"。這裡很可能是指中國意圖將金門進行克里米亞化。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身為民主國家的一員,我很肯定這種民主國家的思維很不錯,畢竟多交流才能避免誤解,為什麼美國之前與中國、俄羅斯至少有超過50條直達上層的交流管道,就是因為怕有誤解。本文探討了中國對臺灣的武統問題,討論了中共內部思想以及領導層的影響。並且說明兩岸互動無法阻止武統臺灣,只能讓他暫停。
訴諸戰爭的話,就是「征服」。不訴諸戰爭,是「接管」?這報告表明了一種關切中共的「灰色侵擾」達成控制台灣的目標。有一種公民防禦的現象,那是奠基在對於民主的真心信仰與喜歡。 有美國說過,美國政府要給台灣政府與人民更多的信心,當然包括國際參與。可惜
【雙魚之論】英文拷到 G / D 找中文翻譯 "Preparing for war" aims to "prevent war." It must combine the concept of defense (defense measures) and the concept of dialog
Thumbnail
中國不需要入侵來實現台灣的統一 這也可能是美國害怕的-時間緊迫-最好在兩岸沒有統一之前迫使中國攻擊台灣,戰爭才能拖住或延遲中國的發展。 這是美國面臨二戰結束以來最具挑戰性的國際安全環境。 儘管中東戰爭仍在持續並有擴大的危險,烏克蘭戰爭卻仍在激烈進行中。同時,中華人民共和國持續騷擾和恐嚇鄰國...
Thumbnail
2024/4/22 互疑的大國正靈活思考怎樣用「枯竭戰」等彈性手段贏得「無可取代的勝利」,台海護欄可能只會變成未來中美無限制競爭下,一段短暫而脆弱的格柵(latticework)。臺灣在大國衝突第一線,遭遇此種道德與實務的雙重風險,如果還能安渡,若不是全民有極高的智慧,就是國際政治史上,罕見的僥倖。
哪一種概念是對的?這可能與幕僚的人際關係有關。
Thumbnail
認識問題為何非常重要,建立軍事常識的功能應該當作第一優先,上周已經講過了,如果處在一種搞不清狀況的環境中,會誤判也是很合理。如果台灣人全部都能了解,登陸戰非常困難,小股部隊上岸又怎樣,只要國軍組織還在,或是民眾的民防能力夠強,上岸幾百上千名解放軍.....
Thumbnail
強國的威脅: 美利堅國要求強國聯合聯邦屬國,遭拒。最後一次中央領導機關與聯合國國際大會—【聯合國會議】議論中,【美利堅】批【大東亞聯合國】屬強國,過度欺迫干涉他國之國事(包括企業建設操控、金融經濟操控、軍事權重操控等...)。 不久後強國政府秘密發射軍用衛星(美利堅聯合國強烈排斥及反對),便使用
Thumbnail
近年,有朋友問筆者,怎麼不大講政治跟軍事的實務問題了?因為不想講,好好去把事情做好即可。既然有個確認要做的大方向,剩下的就是把中程目標訂出,短程計畫擬好,然後一步步執行即可,網路的名聲很重要嗎?
Thumbnail
如果我們從歐洲的戰略角度來看,很多都是混雜在一起,軍事手段往往是一把尖刀,決定插在哪裡,能對敵人造成多大威攝力,才能從這評估其他經濟跟社會問題。說穿了理由沒什麼,美國有兩大洋保護,要把軍事抽離變成獨立項目,難度比較低。
身為民主國家的一員,我很肯定這種民主國家的思維很不錯,畢竟多交流才能避免誤解,為什麼美國之前與中國、俄羅斯至少有超過50條直達上層的交流管道,就是因為怕有誤解。本文探討了中國對臺灣的武統問題,討論了中共內部思想以及領導層的影響。並且說明兩岸互動無法阻止武統臺灣,只能讓他暫停。
訴諸戰爭的話,就是「征服」。不訴諸戰爭,是「接管」?這報告表明了一種關切中共的「灰色侵擾」達成控制台灣的目標。有一種公民防禦的現象,那是奠基在對於民主的真心信仰與喜歡。 有美國說過,美國政府要給台灣政府與人民更多的信心,當然包括國際參與。可惜
【雙魚之論】英文拷到 G / D 找中文翻譯 "Preparing for war" aims to "prevent war." It must combine the concept of defense (defense measures) and the concept of dialog
Thumbnail
中國不需要入侵來實現台灣的統一 這也可能是美國害怕的-時間緊迫-最好在兩岸沒有統一之前迫使中國攻擊台灣,戰爭才能拖住或延遲中國的發展。 這是美國面臨二戰結束以來最具挑戰性的國際安全環境。 儘管中東戰爭仍在持續並有擴大的危險,烏克蘭戰爭卻仍在激烈進行中。同時,中華人民共和國持續騷擾和恐嚇鄰國...
Thumbnail
2024/4/22 互疑的大國正靈活思考怎樣用「枯竭戰」等彈性手段贏得「無可取代的勝利」,台海護欄可能只會變成未來中美無限制競爭下,一段短暫而脆弱的格柵(latticework)。臺灣在大國衝突第一線,遭遇此種道德與實務的雙重風險,如果還能安渡,若不是全民有極高的智慧,就是國際政治史上,罕見的僥倖。
哪一種概念是對的?這可能與幕僚的人際關係有關。
Thumbnail
認識問題為何非常重要,建立軍事常識的功能應該當作第一優先,上周已經講過了,如果處在一種搞不清狀況的環境中,會誤判也是很合理。如果台灣人全部都能了解,登陸戰非常困難,小股部隊上岸又怎樣,只要國軍組織還在,或是民眾的民防能力夠強,上岸幾百上千名解放軍.....
Thumbnail
強國的威脅: 美利堅國要求強國聯合聯邦屬國,遭拒。最後一次中央領導機關與聯合國國際大會—【聯合國會議】議論中,【美利堅】批【大東亞聯合國】屬強國,過度欺迫干涉他國之國事(包括企業建設操控、金融經濟操控、軍事權重操控等...)。 不久後強國政府秘密發射軍用衛星(美利堅聯合國強烈排斥及反對),便使用
Thumbnail
近年,有朋友問筆者,怎麼不大講政治跟軍事的實務問題了?因為不想講,好好去把事情做好即可。既然有個確認要做的大方向,剩下的就是把中程目標訂出,短程計畫擬好,然後一步步執行即可,網路的名聲很重要嗎?
Thumbnail
如果我們從歐洲的戰略角度來看,很多都是混雜在一起,軍事手段往往是一把尖刀,決定插在哪裡,能對敵人造成多大威攝力,才能從這評估其他經濟跟社會問題。說穿了理由沒什麼,美國有兩大洋保護,要把軍事抽離變成獨立項目,難度比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