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天色漸暗,Mr.7和Ms.7從水原華城旅遊中心向上,一路走到西將臺後,開始下山,走到城神祠,向左轉繼續往華城行宮(화성행궁)方向行進,參觀華城行宮需購票,每人1,500韓元。Mr.7和Ms.7走到行宮時,天已經黑了,正好參加華城行宮夜間開放,各位看官就隨我們一起去夜遊華城行宮吧......
朝鮮正祖李祘將父親思悼世子的陵墓移葬至水原的顯隆園,並且修建了水原新城和城廓。1790至1795年間(正祖14~19年),正祖從首爾到水原的參拜陵園沿路,建造了果川行宮、肆觀站行宮、安陽行宮、始興行宮、安山行宮和華城行宮等,其中無論規模和功能,華城行宮都是其中首屈一指且最具代表性的行宮,有「景福宮的副宮」之稱。
華城行宮的特點在於在八達山山下,華城内中心地區的平地上做坐西向東而建,以新豐樓、左翊門、中陽門、奉壽堂等建築形成東西方向的中心轴,左右的建築格局對稱。
也是韓劇《大長今》、《擁抱太陽的月亮》、《王的男人》、《屋塔房王世子》、《李祘》、《仁顯王后的男人》、《雲畫的月光》等影視作品的拍攝地。
「月光情話」-一走進華城行宮內,在左翊門的右手邊布置了一個超級大的月亮燈飾,是許多訪客排隊拍照的熱門景點,有情侶、有一家老小、還有單身訪客,大家都想Fly me to the Moon 飛上月球,留下浪漫倩影吧 ^_^。
新豐樓是華城行宮的正門,1790年(正祖14年)這裡建造了6間樓門,被稱為鎮南樓。1795年,正祖下令更名為新豐樓,並名令曹允亨重新題寫匾額。“新豐”這一名字源自漢高祖的一句話“豐地是我們的新的故鄉”,對正祖而言,華城是如故鄉一般的地方。1795年乙卯巡查時,正祖大王親自在新豐樓前參加了向華城府的百姓分發大米,給饑餓的百姓分粥的“賑恤”活動。
左翊門位於中陽門之前,左翊意為“在旁輔佐”,是在內三門的正前方輔助守衛行宮和道的中三門。1790年竣工,匾額由鄭東准受正祖大王之命題寫。南側行閣的末端同外整理所相連。
中陽門是按照宮殿建築的三門設置形式,橫擋在行宮正殿—奉壽堂前面進行守衛的內三門。中陽門於1790年(正祖14年)竣工,由中央的正門、左右的右挾門和左挾門構成,城門左右各設有較長的行閣,以控制人員出入。
維與宅平時是華城留守居住的地方,正祖大王巡查時在此短暫停留並接見臣子。維與宅位於福內堂東邊的行閣和外整理所之間。維與宅始建於1790年(正祖14年),原名隱若軒,1796年(正祖20年)經過擴建後改名為維與宅。維與宅東面左側增建了一間拱宸樓,作為休憩空間。1795年正祖巡查時,正是在維與宅中聽取了關於各種典禮的報告並頒發了聖旨。
「秋風美談 추풍미담」特展,是在維與宅展出包括 고창선 (KOh Changsun)、김아라 (Kim Ahra)、송태화 (Song Taehwa)、이선미 (Lee Sunme)、 전경선 (Jeon Gyeongweon)、 정철규 (Jung Choulgue)和 최범용 (Choi Beomyong)等七名地區藝術家的作品,透過藝術家們的視野,闡述秋天月光下「光和光下的影子」的各種象徵性和意義。展期從10月14日至29日。Mr.7和Ms.7去參觀維與宅時,剛好趕上最後一天。
景龍館是可作為長樂堂外門使用的附屬建築,“景龍”代表著象徵帝王的一種大型的龍(取自唐太宗居住的宮殿的名稱)。景龍館始建於1794年(正祖18年),是一座兩層結構建築,二層用木板鋪地,下層設有三間板門,取名“至樂門”。
長樂堂是1795年乙卯園行時惠慶宮的寢宮,它建成於1794年(正祖18年)建設華城期間,位於奉壽堂南側,與奉壽堂的西南部房頂重合,是一座朝東的建築。 長樂堂名稱取自前漢都城長安城中的宮殿“長樂宮”。為了祈求惠慶宮能夠萬壽無疆,正祖用漢朝太后居住的長樂宮的名字來命名,並親自為長樂堂題寫了匾額。
奉壽堂是華城行宮的正殿,也是華城留守府的東軒建築,又名壯南軒。1795年(正祖19年),正祖大王正是在這裡為惠慶宮舉行進饌禮。當時,正祖為祈禱惠慶宮長壽,將這裡取名為有“獲得萬年之壽”之意的奉壽堂,並命令曹允亨題寫匾額。正祖大王計畫在1804年,再次在奉壽堂為惠慶宮舉行70壽宴進饌禮,下令妥善保管有用的物品。進饌禮是朝鮮時期最大的宮中典禮,在當時成為人們談論最多的話題。除王室的宗親和大臣之外,還有很多人參加了此次盛事。
得中亭是為了射箭而建造的亭子,正祖大王每次巡查時都要舉行射箭比賽,1790年(正祖14年),正祖大王在這個新建的亭子裡四發四中,為紀念此事取名為“得中亭”。 得中亭是從“射中,則得為諸侯;射不中,則不得為諸侯”的句子中取“得”和“中”字而得名的。
執事是指侍奉主人,並安排其日常生活的下人。行宮的執事廳同宮內的掖庭署(保管國王使用的筆、墨、硯,看管宮殿裡的鑰匙以及管理其他設備和儲備品的官廳)一樣,是供處理眾多繁雜事務的執事使用的建築。
裨將是指朝鮮王朝時期觀察使和節都使等地方官所帶的幕僚,到朝鮮後期這已成為官場上的一種慣例,連兼任防禦使的將領都配有裨將,這些幕僚會起到查探民情的作用。裨將廳是供華城留守府的裨將們使用的一座朝南建築物,位於外整理所的前方。
書吏是負責記錄檔、受領、支付等任務的衙吏,書吏廳就是書吏們工作的地方,它位於裨將廳的前面,是一座朝南的建築。這裡原本是執掌刑罰的禁盜廳的建築,經過擴建後作為書吏廳使用,在1795年的乙卯“園行”時還用作了水刺間(類似於中國的御膳房)。
南軍營是左右兩列分別安排的100名壯勇外營騎兵—親軍衛住宿和值守的地方。位於新豐樓的左右兩側,始建於1789年(正祖13年),1794年(正祖18年)增設了左右翼廊,達到62間的規模。
這次,Mr.7和Ms.7的水原一日自由行,就在水原行宮路上韓式餐廳的湯年糕和拉麵中,畫下句點,回程在八達門車站搭13路公車,回水原站轉1號地鐵,坐到市廳站再轉車回家,一路順風,沒失誤^_^。
水原華城全長約5,744公尺,占地130公頃,還有很多地方是Mr.7和Ms.7這次沒走到的,留待下次再來探訪吧。
朝鮮正祖是一位非常孝順的君主,11歲目睹了父親思悼世子的慘死,為了繼承大統,被迫不能承認自己的父母,而以伯父(孝章世子)之子的身分繼位,親生父母也不能在宗廟中祭祀,但是,正祖卻屢屢追尊父親的名號和墓地名稱,最後將父親思悼世子之墓由京畿道楊州郡拜峰山移葬至風水寶地-水原華山。
對母親除了加尊稱號之外,還在華城行宮的奉壽堂祝賀生母惠慶宮洪氏的花甲壽誕進饌禮,在在都顯示了正祖對親生父母的孝心與感念,也默默地對祖父英祖的薄情寡義提出嚴正的抗議。
水原華城和華城行宮的興建彰顯了朝鮮正祖的孝心,也展現岀正祖用經濟匡復國家發展,並改革政治體制的雄才大略!
謝謝您的閱讀,如果您喜歡我的文章,歡迎您:
❤️按愛心表示喜歡
💬留言表示意見
✅追踪表示關注
🔗轉發表示認同
💰贊助表示支持👉贊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