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仁川華僑歷史文化館巡禮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仁川華僑歷史文化館」隸屬於「仁川華僑協會」,於2021年11月22日開館,邀請當時的駐韓國台北表部唐殿文代表、仁川中區廳洪麟性區廳長、國立仁川大學朴鍾泰總長等人,共同為歷史文化館剪綵揭幕。

1882年,40多名華商跟著清朝鎮壓壬午兵變的袁世凱軍隊來到現在仁川中國城所在地,從事貿易和餐飲業,將地方繁榮了起來。1883年仁川港正式開港,1884年清朝便在此建立了租界,享有治外法權。

仁川華僑歷史文化館沿革

清光緒十三年(1887年)成立的中華會館(Ms.7拍攝)

清光緒十三年(1887年)成立的中華會館(Ms.7拍攝)

清光緒十三年(西元1887年)「仁川華僑協會」的前身「仁川中華會館」成立迄今,已有134年歷史,後歷經數度改名為「仁川中華商會總會」、「仁川華商商會」及「仁川中華商會」等,至1960年改為「仁川華僑協會」迄今。

「仁川華僑歷史文化館」所在的位置是朝鮮半島最早的電報局-漢城電報總局仁川分局所在地。1905年,清領事館的電報局被改成中華會館,該棟建築是仁川中華街內歷史最悠久的建築物,被用做「華商商會」和「仁川華僑自治區」的會議廳,如今成為「仁川華僑協會」辦公處。

仁川華僑歷史文化館(Ms.7拍攝)

仁川華僑歷史文化館(Ms.7拍攝)

「仁川華僑協會」收藏的資料中,詳細記錄了與韓國近代史同步發展的旅韓華僑生活,為彰顯先僑的奮鬥歷程,「仁川華僑協會」與「仁川市政府」及韓國「國立仁川大學」共同合作,積極整修建築物、整理史料,設立「仁川華僑歷史文化館」。

仁川華僑歷史文化館簡介

「仁川華僑歷史文化館」分為三個區域:

第一部分主題是「移居、定居」,介紹仁川華僑飄洋過海、異鄉奮鬥到落地生根的故事,包括中華會館的沿革、同鄉幫的組建等等。

先民飄洋過海移居、定居(Ms.7拍攝)

先民飄洋過海移居、定居(Ms.7拍攝)

第二部分主題是「經濟和教育」,介紹仁川華僑小學和中學的成立和華商經商所拜請保佑的神明等經濟生活。

經濟和教育(Ms.7拍攝)

經濟和教育(Ms.7拍攝)

第三部分主題是「快樂和悲傷」,介紹仁川華僑社會從出生到婚、喪、喜慶等傳統習俗。

從出生到婚、喪、喜慶等傳統習俗介紹(Ms.7拍攝)

從出生到婚、喪、喜慶等傳統習俗介紹(Ms.7拍攝)

清朝領事館會議廳改建的仁川華僑中山中、小學

仁川華僑協會辦公處原為清朝領事館會議廳建築。原清朝領事館會議廳是在華僑協會辦公處旁邊,在第一次清日戰爭和日本佔領時期被完全廢除。並在遺址上建立了仁川華僑中山中、小學

仁川華僑中山中、小學正門(圖片來源:仁川華僑中、小學官網)

仁川華僑中山中、小學正門(圖片來源:仁川華僑中、小學官網)

仁川華僑中山中、小學後門的三國志壁畫街

三國志壁畫街位於仁川華僑學校後門,壁畫描繪了三國志中的160個場面,全長150公尺。壁畫尾端矗立著孔子像,旁邊有一段石階是清朝和日本租借地的劃分線。石階約長100公尺,石階右側是中式燈籠,左側是日式燈籠,左側地區還保留了日式的房屋和以前的街道。

壁畫街(Ms.7拍攝)

壁畫街(Ms.7拍攝)

結語

「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熟讀歷史,飲水思源不忘本,是我國的傳統美德。諸位看官前往韓國仁川中華街旅遊時,由衷建議去本身就是一座歷史古蹟的「仁川華僑歷史文化館」參觀一下,經過仁川華僑中山中、小學,順便逛逛三國志壁畫街,來一趟歷史深度之旅吧!


謝謝您的閱讀,如果您喜歡我的文章,歡迎您:
❤️按愛心表示喜歡
💬留言表示意見
追踪表示關注
🔗轉發表示認同
💰贊助表示支持👉贊助
或到以下幾個地方找我聊天
👉方格子臉書IG

更歡迎追蹤【漫步首爾街頭傻子影劇觀點】出版專題

宓思槭沙龍開張啦.... 歡迎大家一起來緬懷過去,展望未來,活在當下. 分享彼此的職場酸甜苦辣,日常柴米油鹽,人生體驗觀察,寰宇旅遊手札..... 一杯飲料,音樂中, 緩緩道來心中想說的話.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宗廟是朝鮮王朝供奉歷代國王和王后以及追封王、王后神主並定期舉行祭祀的王室祠堂。朝鮮開國太祖李成桂將漢陽(今 首爾)定為新建國家的首都後,同時建造了景福宮與宗廟,兩者於1395年竣工。宗廟佔地56,500坪,主要建築有正殿、永寧殿、典祀廳、御肅室、香大廳、神堂等。
朝鮮時代兩班貴族家中的韓定食必訪餐廳-進士宅 진사댁 /Jinsa Daek 明洞店。 進士宅진사댁,在首爾明洞地區,是由一間50年的傳統韓屋建築改造、專門提供傳統韓定食的特色餐廳。店老闆的祖先曾是朝鮮時代的進士,故名之為進士宅。餐廳一共三層樓,採取包間式服務。
《重明殿》在1897年德壽宮被整頓成大韓帝國皇宮的過程中,為保管皇室的書籍和寶物而建的皇帝書齋,原名《漱玉軒》。1904年德壽宮發生火災,成為高宗處理政務的便殿與接見外國使節的謁見室,直至1907年被迫退位為止,高宗都高宗都居住在此。1905年11月,在日本武力壓迫下,於《重明殿》簽訂「乙巳勒約」。
想像一下:坐在傳統韓式建築中,由身著傳統韓服的侍者,為你端上大長今主廚的宮廷料理,等你品嚐,是不是馬上有了一種穿越回朝鮮王朝成為王室貴族的感覺? 品嚐韓國傳統宮廷料理 今天的用餐場地是韓國之家的聽雨亭,一男一女的侍者身著傳統韓服,站在寫有「鐵撥調絃彈琴瑟,金龜換酒送銀瓶」對聯的大門口迎賓。
青瓦臺(청와대),是大韓民國自1948年成立以來的總統府,最高權力象徵。由於1968年的青瓦臺事件-北韓武裝分子滲透到青瓦臺後山,意圖刺殺當時的總統朴正熙,青瓦臺將周邊道路禁止自由出入,自此青瓦臺得到「九重宮闕」的外號,成為國民難以接近的地方。直到2022年5月,總統尹錫悅將青瓦臺開放給民眾參觀。
最強寒潮來襲,首爾的氣溫低至攝氏零下十七度,體感溫度達攝氏零下廿八度,冷得嚇人,我是打死不出門,龜縮在我溫暖的小窩裏。然而,即使是零下的溫度,可愛的太陽公公依舊普照大地。如果,你沒有事先看過氣象報告,會認為是個適合出門逛街的好天氣,出了門才知道,被騙了! 讓我想起一篇家喻戶曉的《伊索寓言》北風與太陽
宗廟是朝鮮王朝供奉歷代國王和王后以及追封王、王后神主並定期舉行祭祀的王室祠堂。朝鮮開國太祖李成桂將漢陽(今 首爾)定為新建國家的首都後,同時建造了景福宮與宗廟,兩者於1395年竣工。宗廟佔地56,500坪,主要建築有正殿、永寧殿、典祀廳、御肅室、香大廳、神堂等。
朝鮮時代兩班貴族家中的韓定食必訪餐廳-進士宅 진사댁 /Jinsa Daek 明洞店。 進士宅진사댁,在首爾明洞地區,是由一間50年的傳統韓屋建築改造、專門提供傳統韓定食的特色餐廳。店老闆的祖先曾是朝鮮時代的進士,故名之為進士宅。餐廳一共三層樓,採取包間式服務。
《重明殿》在1897年德壽宮被整頓成大韓帝國皇宮的過程中,為保管皇室的書籍和寶物而建的皇帝書齋,原名《漱玉軒》。1904年德壽宮發生火災,成為高宗處理政務的便殿與接見外國使節的謁見室,直至1907年被迫退位為止,高宗都高宗都居住在此。1905年11月,在日本武力壓迫下,於《重明殿》簽訂「乙巳勒約」。
想像一下:坐在傳統韓式建築中,由身著傳統韓服的侍者,為你端上大長今主廚的宮廷料理,等你品嚐,是不是馬上有了一種穿越回朝鮮王朝成為王室貴族的感覺? 品嚐韓國傳統宮廷料理 今天的用餐場地是韓國之家的聽雨亭,一男一女的侍者身著傳統韓服,站在寫有「鐵撥調絃彈琴瑟,金龜換酒送銀瓶」對聯的大門口迎賓。
青瓦臺(청와대),是大韓民國自1948年成立以來的總統府,最高權力象徵。由於1968年的青瓦臺事件-北韓武裝分子滲透到青瓦臺後山,意圖刺殺當時的總統朴正熙,青瓦臺將周邊道路禁止自由出入,自此青瓦臺得到「九重宮闕」的外號,成為國民難以接近的地方。直到2022年5月,總統尹錫悅將青瓦臺開放給民眾參觀。
最強寒潮來襲,首爾的氣溫低至攝氏零下十七度,體感溫度達攝氏零下廿八度,冷得嚇人,我是打死不出門,龜縮在我溫暖的小窩裏。然而,即使是零下的溫度,可愛的太陽公公依舊普照大地。如果,你沒有事先看過氣象報告,會認為是個適合出門逛街的好天氣,出了門才知道,被騙了! 讓我想起一篇家喻戶曉的《伊索寓言》北風與太陽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中東地區的家庭也有包餃子活動?長得像餃子,吃起來像鬆餅,裡面卻又包起司?有些人叫它黃金起司餃,香甜的餅皮包入滿滿起司,炸得酥脆之後泡到糖漿裡,最後在撒些開心果碎,真的不愧被稱作中東的少女夢幻逸品,吃一口就難忘。但你知道嗎,即將結束的不只是齋戒月,有些食物竟然也會跟著從店家的櫥窗消失,只能明年再見。
心理學博班申請心得分享的文章數量相當少(申請英國博士班的又更少)。我很幸運處在一個資源豐沛又支持的環境當中,我有機會第一手認識與詢問曾經走過這一遭的人們,但或許不是每個人都有這樣的好運。我希望將自己的經歷寫下來,並將我在這一路上搜尋到的資源做一個統整,讓之後相關領域的申請者有更多參考案例。
這幾年在日本,媒體上時常會出現「小朋友食堂(子ども食堂)」的介紹,特別是在疫情期間,小朋友食堂成為不少人尋求溫飽的重要場所。但你知道嗎?小朋友並不是只限「小朋友」才能參加,小朋友食堂也不是公機關或是連鎖店,各地方的有志之士都可以自己開辦小朋友食堂,到底這個小朋友食堂是什麼?
走進店內感覺像來到了昭和時代一般,媽媽桑跟客人不用說...年紀絕對是昭和(其中一個阿嬤說她84),日本鄉下還保存了上個時代的遺產,而這天我們又踏足了其中一處。
搭著火車,穿進又長又黑的隧道,無止盡的黑暗,突然被隧道盡頭的山洞光線劃破。火車穿出隧道,相模灣的海景突然如卷軸一般展開在眼前...,這是我第一次真切的感受到「自己的存在」。這是杉本博司小的時候,從熱海到小田原的途中,對於搭火車所看到的回憶,也是他內心的原鄉。
在瑞士弗萊堡州的Plaffeien小鎮有一個台灣車輪餅小攤,賺零用錢也兼做國民外交。飄著中華民國國旗的小攤,賣著台灣食譜、瑞士本土原料的車輪餅。瑞士客人和台灣鄉親都喜歡,堅持健康的台灣美味,人情味和小費不斷小車的老闆娘享受著小小的成就感。了解更多瑞士創業的故事,來看瑞士台灣車輪餅。
中東地區的家庭也有包餃子活動?長得像餃子,吃起來像鬆餅,裡面卻又包起司?有些人叫它黃金起司餃,香甜的餅皮包入滿滿起司,炸得酥脆之後泡到糖漿裡,最後在撒些開心果碎,真的不愧被稱作中東的少女夢幻逸品,吃一口就難忘。但你知道嗎,即將結束的不只是齋戒月,有些食物竟然也會跟著從店家的櫥窗消失,只能明年再見。
心理學博班申請心得分享的文章數量相當少(申請英國博士班的又更少)。我很幸運處在一個資源豐沛又支持的環境當中,我有機會第一手認識與詢問曾經走過這一遭的人們,但或許不是每個人都有這樣的好運。我希望將自己的經歷寫下來,並將我在這一路上搜尋到的資源做一個統整,讓之後相關領域的申請者有更多參考案例。
這幾年在日本,媒體上時常會出現「小朋友食堂(子ども食堂)」的介紹,特別是在疫情期間,小朋友食堂成為不少人尋求溫飽的重要場所。但你知道嗎?小朋友並不是只限「小朋友」才能參加,小朋友食堂也不是公機關或是連鎖店,各地方的有志之士都可以自己開辦小朋友食堂,到底這個小朋友食堂是什麼?
走進店內感覺像來到了昭和時代一般,媽媽桑跟客人不用說...年紀絕對是昭和(其中一個阿嬤說她84),日本鄉下還保存了上個時代的遺產,而這天我們又踏足了其中一處。
搭著火車,穿進又長又黑的隧道,無止盡的黑暗,突然被隧道盡頭的山洞光線劃破。火車穿出隧道,相模灣的海景突然如卷軸一般展開在眼前...,這是我第一次真切的感受到「自己的存在」。這是杉本博司小的時候,從熱海到小田原的途中,對於搭火車所看到的回憶,也是他內心的原鄉。
在瑞士弗萊堡州的Plaffeien小鎮有一個台灣車輪餅小攤,賺零用錢也兼做國民外交。飄著中華民國國旗的小攤,賣著台灣食譜、瑞士本土原料的車輪餅。瑞士客人和台灣鄉親都喜歡,堅持健康的台灣美味,人情味和小費不斷小車的老闆娘享受著小小的成就感。了解更多瑞士創業的故事,來看瑞士台灣車輪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桃園龍岡有一個「忠貞新村」的眷村,西元1949年國共內戰國民黨軍隊駐守在泰國、緬甸與寮國邊境的金三角時期,國軍和雲南少數民族的女子結婚成家,後來來台落腳在忠貞新村,除了雲南特色美食之外,也有越南和其他國家的道地美食,讓忠貞新村充滿了濃濃的異國風味。
Thumbnail
大稻埕是臺灣最早開發地之一,擁有許多充滿故事的古蹟,包括仁安醫院、臺灣新文化運動紀念館和新芳春茶行。這三個市立古蹟都是免費參觀,在當地瞭解這座城市的歷史。本文將介紹這三間市立古蹟的特色和參觀資訊。
Thumbnail
「忠貞新村文化園區」的創辦人王根深原是緬甸華僑,15歲加入泰北光武部隊成為負責搜集泰北情資的情報員,在光武部隊的13年間看盡戰爭的殘酷,任務結束後來台落腳忠貞新村,為了讓更多人知道異域孤軍的故事,經過五六年的歷史資料搜集,終於在2022年三月成立「忠貞新村文化園區」。
Thumbnail
西元十九世紀的清朝飽受西方列強入侵,清朝在台灣港口及河口重要沿岸設立許多西方礮臺,學仿西方列強各國的船堅炮利在台灣鞏固下設立許多礮臺以利於戰爭及鞏地。尤其台灣北部基隆更是重兵之地;也造就基隆港周邊留下許多礮臺遺跡存在,在當今新北市淡水區舊稱滬尾就有兩座礮臺。歷經清法戰爭後的滬尾礮臺也是一個例子。
Thumbnail
大溪公會堂暨蔣公紀念館位於台灣桃園市大溪區,是一座集歷史、文化與紀念功能於一體的建築。這裡不僅是當地重要的文化地標,還是紀念台灣歷史上重要人物蔣中正(蔣介石)的地方。不過坦白說並不喜歡這威權人物,用軍權掌控一切,沒有太多建樹。 大溪公會堂的建設可以追溯到日治時期,當時作為地方公共會議和社會活動的場
Thumbnail
鹿港民俗文物館是臺灣第一座民營博物館,集合了閩式、日式和洋式風格,典藏了豐富的臺灣民俗文物,展現了臺灣社會風貌。館內氣派的西式洋樓和閩式建築展示區都值得細細欣賞,適合深入瞭解臺灣的歷史和文化。
Thumbnail
1895年,❙甲午戰爭❙ 一役證明了只求表面形似的 ❙洋務運動❙ —— 類同 ❙中華人民共和國❙ 80年代的改革開放 —— 的澈底失敗,於是出現了從根本上改革 ❙清國❙ 體制的意見,立憲思想借 ❙戊戌變法❙ 開始凝聚力量,然而百日即壽終正寢。  ...
Thumbnail
1895~1945年,台灣淪為日本殖民地長達50年之久。日本殖民當局在台灣建立總督專制統治,構築嚴密的警察網絡、復活封建保甲制度來控制台灣經濟命脈。為了推廣農業發展台灣總督府在1937年(昭和12年)成立 「臺中州立農業學校」,為當時的教育部農業群科中心及食品群科中心的主辦學校
Thumbnail
  占地3.98公頃的「經國七海文化園區」,其「七海寓所」建於1950年,原為海軍的「四海招待所」。1949年經國先生來台,居於台北市長安東路18號一處向華南銀行租借的日式平房,因長安東路拓寬,於1969年遷至七海寓所。經國先生(1910-1988)及其夫人蔣方良女士(1916-2004
Thumbnail
位於仁川中區的中國城,是韓國唯一的唐人街,也算是仁川知名的景點之一,當你一出仁川站一號出口,就可以看到巨大的招牌紅色拱門『中華街』的牌樓,而那便是通往中國城的入口,聽說這裡有炸醬麵博物館(需購買門票),但我們的目的只是來吃午飯(欸)所以就沒特別規劃去參觀的行程。
Thumbnail
在桃園龍岡有一個「忠貞新村」的眷村,西元1949年國共內戰國民黨軍隊駐守在泰國、緬甸與寮國邊境的金三角時期,國軍和雲南少數民族的女子結婚成家,後來來台落腳在忠貞新村,除了雲南特色美食之外,也有越南和其他國家的道地美食,讓忠貞新村充滿了濃濃的異國風味。
Thumbnail
大稻埕是臺灣最早開發地之一,擁有許多充滿故事的古蹟,包括仁安醫院、臺灣新文化運動紀念館和新芳春茶行。這三個市立古蹟都是免費參觀,在當地瞭解這座城市的歷史。本文將介紹這三間市立古蹟的特色和參觀資訊。
Thumbnail
「忠貞新村文化園區」的創辦人王根深原是緬甸華僑,15歲加入泰北光武部隊成為負責搜集泰北情資的情報員,在光武部隊的13年間看盡戰爭的殘酷,任務結束後來台落腳忠貞新村,為了讓更多人知道異域孤軍的故事,經過五六年的歷史資料搜集,終於在2022年三月成立「忠貞新村文化園區」。
Thumbnail
西元十九世紀的清朝飽受西方列強入侵,清朝在台灣港口及河口重要沿岸設立許多西方礮臺,學仿西方列強各國的船堅炮利在台灣鞏固下設立許多礮臺以利於戰爭及鞏地。尤其台灣北部基隆更是重兵之地;也造就基隆港周邊留下許多礮臺遺跡存在,在當今新北市淡水區舊稱滬尾就有兩座礮臺。歷經清法戰爭後的滬尾礮臺也是一個例子。
Thumbnail
大溪公會堂暨蔣公紀念館位於台灣桃園市大溪區,是一座集歷史、文化與紀念功能於一體的建築。這裡不僅是當地重要的文化地標,還是紀念台灣歷史上重要人物蔣中正(蔣介石)的地方。不過坦白說並不喜歡這威權人物,用軍權掌控一切,沒有太多建樹。 大溪公會堂的建設可以追溯到日治時期,當時作為地方公共會議和社會活動的場
Thumbnail
鹿港民俗文物館是臺灣第一座民營博物館,集合了閩式、日式和洋式風格,典藏了豐富的臺灣民俗文物,展現了臺灣社會風貌。館內氣派的西式洋樓和閩式建築展示區都值得細細欣賞,適合深入瞭解臺灣的歷史和文化。
Thumbnail
1895年,❙甲午戰爭❙ 一役證明了只求表面形似的 ❙洋務運動❙ —— 類同 ❙中華人民共和國❙ 80年代的改革開放 —— 的澈底失敗,於是出現了從根本上改革 ❙清國❙ 體制的意見,立憲思想借 ❙戊戌變法❙ 開始凝聚力量,然而百日即壽終正寢。  ...
Thumbnail
1895~1945年,台灣淪為日本殖民地長達50年之久。日本殖民當局在台灣建立總督專制統治,構築嚴密的警察網絡、復活封建保甲制度來控制台灣經濟命脈。為了推廣農業發展台灣總督府在1937年(昭和12年)成立 「臺中州立農業學校」,為當時的教育部農業群科中心及食品群科中心的主辦學校
Thumbnail
  占地3.98公頃的「經國七海文化園區」,其「七海寓所」建於1950年,原為海軍的「四海招待所」。1949年經國先生來台,居於台北市長安東路18號一處向華南銀行租借的日式平房,因長安東路拓寬,於1969年遷至七海寓所。經國先生(1910-1988)及其夫人蔣方良女士(1916-2004
Thumbnail
位於仁川中區的中國城,是韓國唯一的唐人街,也算是仁川知名的景點之一,當你一出仁川站一號出口,就可以看到巨大的招牌紅色拱門『中華街』的牌樓,而那便是通往中國城的入口,聽說這裡有炸醬麵博物館(需購買門票),但我們的目的只是來吃午飯(欸)所以就沒特別規劃去參觀的行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