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3年9月的《哈佛商學院》一篇文章中,兩位研究AI及自動化如何改變消費者行為及心理超過7年的學者,美國德州大學奧斯丁校區的助理教授吉珍.雅辛(Gizem Yalcin)和華頓商學院講座教授斯蒂法諾.彭托尼(Stefano Puntoni),提到了一個故事。
在1950年,通用磨坊(General Mills)推出了貝蒂妙廚(Betty Crocker)蛋糕粉。這種蛋糕粉事先混合了蛋糕所需的所有原料,烘焙者只需加水攪拌即可開始烘烤。然而,儘管貝蒂妙廚為烘焙者帶來了極大的便利性,但銷量卻非常慘淡。原來,烘焙者使用後發現製作蛋糕太容易了,缺少成就感(所以提供過度方便未必總是好事)。於是通用磨坊調整了配方,要求顧客自行打入雞蛋,貝蒂妙廚的銷量才漸有起色。至今,大部分的蛋糕粉都要求顧客自己加入雞蛋。
在文章中,雅辛和彭托尼教授提到,這個故事對於不斷追求產品服務自動化的企業來說具有深遠意義。產品的價值不僅僅體現在功效,還應考慮顧客的情感和認知。在當今人工智慧(AI)廣泛應用的時代,企業應該關心員工和顧客在自動化背後的感知變化。
雅辛與彭托尼教授指出,AI在三種管理決策所造成的心理影響。
1.服務和業務流程設計
雅辛和彭托尼教授與其他合作夥伴的研究顯示,在申請貸款或福利時,當申請人知道是由AI或真人做出核准決定時,他們的反應會有所不同。那些由真人核准的申請人相較於由AI核准的,表現更為開心。原因在於後者認為,對AI而言,他們僅僅是一組數字。然而,在被拒絕的情況下,無論是由AI或真人做出決定,對申請者而言並沒有太大差別。這些申請者通常將失敗歸因於決策者,而非自身。
以上研究指出,人們的自我感受受評估者差異影響甚鉅。當企業宣布好消息時,人工介入或者AI參與會帶來更多積極的回饋。
建議企業在傳遞正面消息時,積極讓人類參與其中,並清晰地傳遞給員工或顧客。至於負面消息,則可增加自動化的比例。
此外,對於象徵性產品或服務,例如紋身、時尚珠寶、校服等,當產品傳達個性、信仰或身份認同的意義時,人類參與往往為產品增添獨特價值。例如,收藏家更傾向於購買手工製作的海報,而非由AI設計的海報。
2.產品設計
研究顯示,當人們對特定活動(例如烹飪或釣魚)有強烈認同感時,他們可能會將AI與自動化視為對其身份的威脅,進而降低產品的購買率。
以自行車為例,研究發現對於熱愛騎自行車的人群來說,他們對自動踩踏設備的接受度較低,反映在購買率上。此外,象徵性產品在數位領域的接受度也較實體產品低,例如相較於在平板電腦上閱讀莎士比亞,實體書更能突顯讀者的品味。
因此,企業有必要評估其產品是否具有象徵性,以及AI與自動化所帶來的身份威脅風險程度,尤其針對主要或次要市場族群。
3.溝通
公司在追求成本和效率的基礎上,可能選擇使用AI取代人工進行業務溝通。然而,透過增加人性化元素,可以減少可能遭遇的阻力,並提升受眾的積極反饋。
例如,雅辛和彭托尼教授與一家金融科技公司合作,利用AI技術評估用戶的財務健康狀況。用戶填寫表單後,系統會根據填寫內容自動生成診斷結果,並透過聊天格式的診斷報告傳達資訊,使用表情符號的情感表達方式。研究顯示,這種人性化的反饋方式,增加了用戶點擊連結了解服務內容的意願。
另外,改變產品介面的表達方式也能減輕人們對自動化產品的排斥感。以自動化烹飪為例,將其描述為「引導用戶執行烹飪步驟」,讓用戶可以部分參與設備功能,賦予他們參與感,提高了使用動機,特別對於具有身份認同感的消費者。
而文章也指出,在工作環境中,身份認同具有極大的重要性。人們可能會認為AI或自動化降低了技能、專業知識或地位。如果企業希望廣泛應用AI,就需要透過內部溝通,強調AI的互補性潛力。
最後,AI不僅改變了流程、產品,也改變了使用者感受。企業需要衡量科技背後所帶來的效益及風險,以避免影響消費者滿意度及員工忠誠度。
黃揚博(政大企管碩士,識商創辦人)、羅凱揚(台科大兼任助理教授)
資料來源:Yalcin, G., & Puntoni, S. (2023). How AI Affects Our Sense of Self.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101(5), 130–136.
--
識商IG:https://www.instagram.com/bizsense2023/
識商Line交流社群:
https://line.me/ti/g2/a2QRj--XfM3FRZBOZpB4rdJGravtdpVOeSLBpQ?utm_source=invitation&utm_medium=link_copy&utm_campaign=defaul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