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1-07|閱讀時間 ‧ 約 3 分鐘

被遺忘的電影佳作 #1 追陽光的少年(1989)

    在Gus van sant拍攝出心靈捕手(1997)和男人的一半還是男人(1991)之前,其實還拍過另一部關於青年、毒品還有逃離的電影,也就是這次我想聊聊的Drugstore Cowboy(1989)。

    我想這又是一部中文翻譯倒人胃口的例子,藥房牛仔這個片名算是比較打動到我,如果不是意外在Reddit上看到討論,不然我大概也不會知道這個作品的存在。故事講述著一群專門洗劫藥店維生的毒販年輕人所發生的公路旅程,直到主角在一次大事件後突然如夢初醒,決定重新開始。對的,故事就是如此簡單明瞭,沒什麼太複雜的,就是場救贖。在某些觀眾和影評等眼裡,這就是打動他們的故事,但對我來說,這只是教育式的狗屁而已。我得大方的坦白自己並不喜歡這部片,它的論述點令我不服。我才不相信所謂的重生,故事裡確實提到了這個點,但在導演的思維下,我能清楚看清他的執導方向,也就是希望。

    故事本身是改編自同名小說,改編作品最大的詬病絕對是拍攝者的思想角度往往會和他人有出入,至少對我來說是如此,在這樣的故事之下,我所相信的是世界是永遠無法逃脫的泥沼,我們應該善加的逃離,用任何方式逃避現實(電影也是一種逃離的媒介),從後段客串的美國作家William S. Burroughs(著有裸體午餐,據說整本小說都是在作者神智不清的情況下完成)就可以看出這樣的觀點是可成立的,因為這正是他的寫作風格。當然這只是我的想法而已。

    主角用如此快速不回頭的方式覺醒只讓我感覺像是在上國小一年級的反毒課程,我不買單,當然很多人也是。如果要問為什麼自己還是要稱這部片為佳作的話,我確實還有很多可以說的。就是因為小說的開放論點,讓大家心中的各種想法皆可成立,我不喜歡故事走向,但我實在的被片頭青年的自由和反抗所吸引,雖然這樣的元素隨便都可以舉出大量例子,但我就是喜歡Gus Van Sant那種放蕩、隨意的鏡頭,黑暗不可預測,總是活在那個當下。

    很明顯最終還是要自己看過才知道,極力推薦在一個清閒的晚上配著零食享受這部電影,藥店牛仔是部獨特的作品,反映了導演日後的風格、同時記錄了青年的惶恐不安,無論過去還是現在。我不喜歡,誰說未來不會喜歡。

    還有些IMDB上註明的小細節

    1.William S. Burroughs的角色在原著是沒有多少台詞的,但他堅持要加些背景故事和講自己重寫的台詞。(這點很有趣,畢竟這角色基本上就是他自己,甚至主角也是他的一個部分)

    2.主角Bob和他的女友這兩個角色原本想找Bob Dylan和Patti Smith來飾演。(如果有成的話大概會變的很紀錄片化吧)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我只是個大三的瘋狂影迷,正在為了拍攝短片而痛苦。本身對於電影有著熱愛(尤其是美國電影),那就來這裡分享一下自己的想法。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阿棋看電影看爽的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