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俄烏戰爭到以巴衝突:美國牽動全球怒火,但輿論霸權潰而不崩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2023年11月10日,加沙走廊中部一群向南撤退的巴勒斯坦人。(Reuters)

2023年11月10日,加沙走廊中部一群向南撤退的巴勒斯坦人。(Reuters)

2022年開始,兩場戰爭引發了全球輿論撕裂。

首先是2022年2月24日爆發的俄烏戰爭,衝突沿著俄烏仇怨、北約東擴展開對峙。烏克蘭作為被入侵方、親美陣營的成員,自然動員了全球規模的「反侵略」能量,將衝突歸咎於俄羅斯野心;但俄羅斯作為戰爭發起方,也並非毫無作為,而是緊咬北約東擴、烏東發生「種族滅絕」兩點,希望動員全球南方、反美情緒前來支援。

而從結果來看,雙方的努力各有所獲。烏克蘭成功搶佔了政治正確高地,既獲得西方民意的廣泛聲援,也讓全球南方國家無法公開同意俄羅斯的戰爭主張,包括支持俄羅斯的「特別軍事行動」具有正當性、承認俄羅斯對「公投入俄」的烏克蘭四地擁有主權等;但俄羅斯的動員也不是一無所獲,至少全球南方、乃至西方左翼都有不少民間輿論聲援俄羅斯,譴責美國與北約對戰爭負有責任。

接著是2023年10月爆發的新一輪以巴衝突。以色列作為被襲擊方,在宣傳上重點強調了哈馬斯對平民的屠殺、對人質的虐待,希望增加自己的報復正當性;而哈馬斯作為主動出擊方,同樣把以色列對加沙的長期封鎖、對巴勒斯坦人的漫長壓迫當作論述基礎,意在昇華行動的道德意義。

而前述輿論博弈與俄烏戰爭相比,明顯更具壓倒性。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雖都支持以色列「有權自衛」,但西方民意普遍同情被以色列報復性轟炸的巴勒斯坦人,德法等國雖以「避免反猶主義抬頭」為由,禁止聲援巴勒斯坦人的街頭示威,卻只是激發更多輿論不滿;非西方國家更是普遍要求以色列立即停火,避免加沙的人道危機進一步惡化,並且聲討明顯偏袒以色列的美國。

簡單來說,俄烏戰爭與以巴衝突的脈絡雖有不同,在輿論鬥爭上卻出現了類似現象:不是衝突直接當事方的美國成了「眾矢之的」,正反雙方雖聚焦事件本身進行辯論,卻也基於親美、反美的地緣意識形態,上演了「信仰」的相互攻訐。

戰爭的「飯圈」與「同人誌」

首先是俄烏戰爭,此事本質是俄羅斯對於後冷戰歐洲秩序的挑戰,美國自然首當其衝,成了俄羅斯動員聲討的對象,但烏克蘭的反抗同樣為自己與北約爭取到了不少支。如此發展,讓圍繞這場戰爭的輿論衝突上演了類似「飯圈」的粉絲互踩。

烏克蘭這邊自不待言,作為被入侵方,烏軍再怎麼浴血奮戰,被俄羅斯奪去近20%領土都是不爭事實。但部分支持烏克蘭者卻誇大了烏軍戰力,不僅對「基輔幽靈」等宣傳深信不疑,更誇飾了不對稱作戰的成效、「大反攻」的獲益,且在同情烏克蘭的情緒感染下,選擇性忽略了亞速營(Azov Brigade)等極右組織的往日暴行,將前者稱作戰場英雄,神化了「烏克蘭」作為抵抗方的道德光環與戰場表現。

而俄羅斯這邊也不遑多讓。在烏東發生「種族滅絕」、北約東擴的敘事動員下,不少西方左翼、全球南方輿論出於反美情結,直接表達了對俄羅斯的支持,且毫不隱藏自己對北約、美國乃至烏克蘭的厭惡。部分表態隨後上升為對俄軍的拍手叫好,包括前者在戰場的大開殺戒、在前線的攻城掠地;瓦格納集團也因此收穫不少海外流量支持,被部分輿論視為反美的「正義之師」,以致2023年6月兵變發生後,還有不少全球南方的忠實粉絲「入戲太深」,認為這是瓦格納與普京(Vladimir Putin)在「唱雙簧」,要用「假兵變」來逼出「內鬼」。

簡單來說,俄烏戰爭雖是殘酷事件,但在與親美、反美民意相互共震後,圍繞這場戰爭的批評及維護,已經不必然與現實發展相關,而是更受衝突雙方的名稱與標籤所動員。說得更直接,在「飯圈化」的輿論環境下,一群人眼中的俄羅斯因是「反美前鋒」,所以一切暴行都情有可原,烏克蘭就活該挨打;無獨有偶,另一群人眼中的烏克蘭因是「親美的自由民主前線」,所以就必然神勇、也必定滿是英雄,而為其抵抗提供軍火的美國及北約,那更是正氣凜然、全無私利謀算。但很明顯,不論哪一方的想像,都是一定程度的天真與一廂情願。

而以巴衝突雖在輿論上相對一面倒,也就是巴勒斯坦的「飯圈」明顯大於以色列,但正反雙方對於「同人誌」的執念可謂不相上下。所謂「同人誌」本是指由「同好」一起創作的文藝品、出版物,現在則更多是指針對文學、電影或遊戲作品人物的再創作。而今,不同陣營者在講述以巴衝突上,也出現了類似現象,即針對當事方創造了新的敘事情境,內容多來自各陣營的「感同身受」,美國同樣在這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以中國大陸為例,網上輿論明顯同情巴勒斯坦,理由當然是以色列的殘酷轟炸與加沙平民的慘絕人寰。只是在廣泛同情下,也有不少網民的一廂情願,例如認為衝突將上升為新的中東區域戰爭,而其結果將是美國勢力被徹底逐出中東;網上更不乏浪漫化哈馬斯的敘事,例如稱前者是合法民主政權、卻被西方抹黑為恐怖組織等。這些敘事雖出乎個人判斷,卻也明顯受「中美博弈」的情境調動。

與此同時,大陸輿論場也有部分聲音同情以色列,這股情緒大多出自對「美國白左思潮」的厭惡。在其看來,「支持恐怖組織哈馬斯」就跟「女拳」、「政治正確」類似,是來自美國的精神污染,必須予以反對。有趣的是,台灣也有不少替以色列辯護的聲音,理由則大多可歸結為:以色列也受到美國支持、「就跟台灣一樣」。

綜上所述,不論俄烏戰爭或以巴衝突,光是美國的角色存在,就足以在輿論場激起千呎浪。

看似「雙標」其實只有「一標」

而如果將俄烏戰爭、以巴衝突的輿論人群橫向比較,就會發現「雙標」的無所不在:在俄烏戰爭中,支持俄羅斯的人群有很大一部分在面對以巴衝突時,選擇支持巴勒斯坦;反之亦然,支持烏克蘭的人群也有很大部分選擇聲援以色列。

簡單來說,許多不譴責俄羅斯轟炸烏克蘭平民者,會因以色列轟炸加沙而怒火沖天;但許多譴責俄羅斯在烏克蘭犯下戰爭罪者,則不認為以色列需要對加沙民眾手下留情。這樣的「雙標」看似詭異,其實也與前述的「美國因素」有關:因為美國在兩場衝突中明顯支持了烏克蘭、以色列,自然也會牽動親美與反美的輿論走向,導致了不同人群面對戰爭的「前後不一」。

而當對衝突的理解被「親美/反美」的框架所制約,所謂「雙標」其實也就不是「雙標」,而是只有「一標」:對親美人群來說,美國支持的便是自己心之所向;對反美人群來說,但凡美國支持的,便是自己要反對的。而這一現象,反映了後冷戰年代「美利堅治世」的一去不復返,卻也體現美國霸權的「潰而不崩」。

所謂「美利堅治世」(Pax Americana)通常意指1945年以來,美國主導的全球「和平」秩序。當然,這段期間仍是大小衝突不斷,且還有不少是美國自己發動的戰爭,只是與此同時,美國的軟實力也橫掃全球,能通過各種宣傳與話語鞏固所謂「治世」的敘事,並在意識形態陣地上擊潰蘇聯,成為後冷戰年代的軟實力霸主,讓全球多數人口為美國行動歌功頌德,同時服從美國調度的道德與價值判斷。

但從俄烏戰爭、以巴衝突的一系列輿論對峙來看,美式軟實力顯然已難一呼百應,不僅無法規訓全球輿論,甚至還培養了「逢美必反」的人群,讓許多人在了解事情全貌前便已決定「反駁」美國,正如過去也有許多人在了解事情全貌前,便已決定要在價值判斷上跟隨美國一樣。而其背後原因,當然不離「東升西降」的大國實力消長,以及多年中東戰爭、阿拉伯之春、顏色革命後,美式「自由民主」話語的逐漸破產。

但即便如此,從美國仍能調動全球輿論這點來看,美國的話語霸權即便衰弱,其影響力依舊是潰而不崩。這也側面反映了一個現況:「東升西降」是趨勢,但「西強東弱」依舊是現實。與過去相比,美國當然大失人心,但目前也沒有任一國家,能在全球範圍內超越美國的軟實力,且即便美國在某些議題不具備絕對軟實力,其硬實力也足以護航既成事實,前一案例便是俄烏戰爭,後一案例則是以巴衝突。

當然,如果「東升西降」持續下去,美國的話語霸權將愈發透支,只是在華盛頓徹底走下談神壇前,美式話語潰而不崩的模糊狀態,或會是未來一段時間的全球輿論博弈常態,俄烏戰爭與以巴衝突如此,直接牽涉中美博弈的台海問題亦然。

原文發表網址:

2023.11.15

從俄烏戰爭到以巴衝突:美國牽動全球怒火 但輿論霸權潰而不崩 | 香港01 https://www.hk01.com/article/961685?utm_source=01articlecopy&utm_medium=referral

avatar-img
75會員
385內容數
國際時事與政治評論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劉燕婷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哈馬斯與以色列的衝突發展至今,已經進入大國外交與斡旋階段。
俄烏戰爭爆發以來,波蘭雖不是直接交戰方,卻扮演了重要角色。
9月18日,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毛寧表示,應俄羅斯聯邦安全會議秘書帕特魯舍夫(Nikolai Patrushev)邀請,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外辦主任王毅9月18日至21日赴俄舉行中俄第18輪戰略安全磋商。
9月4日,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Recep Tayyip Erdoğan)與俄羅斯總統普京(Vladimir Putin)在索契會晤,討論恢復黑海糧食出口協議一事。從結果來看,雙方的事後宣稱虛實交織。
哈馬斯與以色列的衝突發展至今,已經進入大國外交與斡旋階段。
俄烏戰爭爆發以來,波蘭雖不是直接交戰方,卻扮演了重要角色。
9月18日,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毛寧表示,應俄羅斯聯邦安全會議秘書帕特魯舍夫(Nikolai Patrushev)邀請,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外辦主任王毅9月18日至21日赴俄舉行中俄第18輪戰略安全磋商。
9月4日,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Recep Tayyip Erdoğan)與俄羅斯總統普京(Vladimir Putin)在索契會晤,討論恢復黑海糧食出口協議一事。從結果來看,雙方的事後宣稱虛實交織。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有人則說:「站在巴勒斯坦人民這邊並不表示認同哈瑪斯,反對猶太復國主義者也不代表仇視猶太人。」我們都在狹縫裡思考著,何謂公平正義,然而,世界從來就不是非黑即白。
以巴衝突在荷蘭的化學變化。10月15日下午,阿姆斯特丹水壩廣場,1萬5000人上街支持巴勒斯坦,特別的是參與者的面孔來自四面八方。不只荷蘭,歐洲多國都出現類似的示威遊行,為什麼越來越多歐洲青年上街聲援?
10月7日哈馬斯(Hamas)閃擊以色列後,雙方的衝突烈度不斷上揚,不僅各自祭出空襲與火箭,以色列更在肅清內部混亂後,揚言進攻加沙地帶(Gaza Strip),要將哈馬斯「從地球上連根拔起」。與此同時,中美開始了各自的止戰嘗試,而其中的交集,便在伊朗這一中東要角上。
以巴衝突裡,最難的就是指名誰是好人、誰是壞人。雙方都犯下過人道罪,雙方也都遭受過人道罪
有人則說:「站在巴勒斯坦人民這邊並不表示認同哈瑪斯,反對猶太復國主義者也不代表仇視猶太人。」我們都在狹縫裡思考著,何謂公平正義,然而,世界從來就不是非黑即白。
以巴衝突在荷蘭的化學變化。10月15日下午,阿姆斯特丹水壩廣場,1萬5000人上街支持巴勒斯坦,特別的是參與者的面孔來自四面八方。不只荷蘭,歐洲多國都出現類似的示威遊行,為什麼越來越多歐洲青年上街聲援?
10月7日哈馬斯(Hamas)閃擊以色列後,雙方的衝突烈度不斷上揚,不僅各自祭出空襲與火箭,以色列更在肅清內部混亂後,揚言進攻加沙地帶(Gaza Strip),要將哈馬斯「從地球上連根拔起」。與此同時,中美開始了各自的止戰嘗試,而其中的交集,便在伊朗這一中東要角上。
以巴衝突裡,最難的就是指名誰是好人、誰是壞人。雙方都犯下過人道罪,雙方也都遭受過人道罪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2022年2月,俄羅斯發動了對烏克蘭的大規模侵略,引發了國際社會的廣泛譴責和對烏克蘭的支援,包括軍事、經濟和人道援助。這場衝突不僅是兩國之間的戰爭,更成為了西方國家與俄羅斯之間更廣泛地緊張關係的反映。 戰爭期間,烏克蘭民眾展現出強烈的抵抗意志,並獲得了來自北約、歐盟和其他國家的支持。隨著戰鬥的持續
Thumbnail
俄羅斯南部達吉斯坦共和國遭多起恐攻。烏克蘭飛彈襲擊克里米亞,盼美解禁長程飛彈。 BJ:莫斯科離烏克蘭邊境只有一兩百公里,美製長程飛彈若解禁,後果不堪設想。天佑人類。 --- 以色列宣布加薩激戰結束,準備攻黎巴嫩真主黨。 BJ:跟以色列當初攻加薩說是要打哈瑪斯的說法如出一轍(結果是全面佔領迦薩
Thumbnail
烏克蘭,一個處於政治動盪中的國家,不僅承受著外部勢力的壓力,也深受內部政治角力的影響。然而,這場政治角力的背後,卻隱藏著一個無辜的棄嬰,那就是烏克蘭人民。 烏克蘭長期以來一直處於俄羅斯和西方勢力之間的角力之中。克里米亞危機和東部地區的衝突以及之後的俄烏戰爭更是使政治分裂更加
Thumbnail
俄羅斯總統普丁宣布對烏克蘭採取軍事行動的決定。同日,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宣布與俄羅斯斷交。烏克蘭多座城市遇襲,釀嚴重死傷。烏克蘭全境進入戰時狀態。
Thumbnail
現在的網路媒體充斥著超派、科目三(討論熱潮已經開始退了)、荷包蛋三五七分熟、自己去柬埔寨找死的晚安小雞。但是兩年前的今天,是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第一天。那天是全球沸騰的一天,也是烏克蘭人民忘不了的苦難的第一天。 我不是個多反戰的人,或許還是有點反社會和好戰的激進派。對於那些鮮活的生命死去,我同
Thumbnail
烏克蘭目前面臨著與俄羅斯的消耗戰,西方國家對其提供援助,但烏克蘭很難戰勝這場戰爭。雖然俄羅斯受到西方制裁,但對其能源出口仍有保障。俄羅斯有望在與西方的鬥爭中獲勝。
Thumbnail
戰爭是殘酷的,雙方開打不是你死就是我活,沒有憐憫2字存在的空間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2022年2月,俄羅斯發動了對烏克蘭的大規模侵略,引發了國際社會的廣泛譴責和對烏克蘭的支援,包括軍事、經濟和人道援助。這場衝突不僅是兩國之間的戰爭,更成為了西方國家與俄羅斯之間更廣泛地緊張關係的反映。 戰爭期間,烏克蘭民眾展現出強烈的抵抗意志,並獲得了來自北約、歐盟和其他國家的支持。隨著戰鬥的持續
Thumbnail
俄羅斯南部達吉斯坦共和國遭多起恐攻。烏克蘭飛彈襲擊克里米亞,盼美解禁長程飛彈。 BJ:莫斯科離烏克蘭邊境只有一兩百公里,美製長程飛彈若解禁,後果不堪設想。天佑人類。 --- 以色列宣布加薩激戰結束,準備攻黎巴嫩真主黨。 BJ:跟以色列當初攻加薩說是要打哈瑪斯的說法如出一轍(結果是全面佔領迦薩
Thumbnail
烏克蘭,一個處於政治動盪中的國家,不僅承受著外部勢力的壓力,也深受內部政治角力的影響。然而,這場政治角力的背後,卻隱藏著一個無辜的棄嬰,那就是烏克蘭人民。 烏克蘭長期以來一直處於俄羅斯和西方勢力之間的角力之中。克里米亞危機和東部地區的衝突以及之後的俄烏戰爭更是使政治分裂更加
Thumbnail
俄羅斯總統普丁宣布對烏克蘭採取軍事行動的決定。同日,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宣布與俄羅斯斷交。烏克蘭多座城市遇襲,釀嚴重死傷。烏克蘭全境進入戰時狀態。
Thumbnail
現在的網路媒體充斥著超派、科目三(討論熱潮已經開始退了)、荷包蛋三五七分熟、自己去柬埔寨找死的晚安小雞。但是兩年前的今天,是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第一天。那天是全球沸騰的一天,也是烏克蘭人民忘不了的苦難的第一天。 我不是個多反戰的人,或許還是有點反社會和好戰的激進派。對於那些鮮活的生命死去,我同
Thumbnail
烏克蘭目前面臨著與俄羅斯的消耗戰,西方國家對其提供援助,但烏克蘭很難戰勝這場戰爭。雖然俄羅斯受到西方制裁,但對其能源出口仍有保障。俄羅斯有望在與西方的鬥爭中獲勝。
Thumbnail
戰爭是殘酷的,雙方開打不是你死就是我活,沒有憐憫2字存在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