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的行銷教科書在談到新產品定價時,一定會談到「滲透定價」與「吸脂定價」兩種策略。所謂的「滲透定價」定價策略就是以低價吸引消費者的青睞,進而滲透市場;而「吸脂定價Skimming pricing」策略,則是以高價來引發消費者的注目,進而吸取較高的利潤。
《精準定價》一書中,舉出2007年iPhone上市的例子,作為吸脂定價的典型案例。蘋果一開始在上市時8G的版本定價為599美元。幾個月之後,蘋果將價格大幅降至399美元。蘋果解釋上市時定價高的原因:599美元的價格是技術水準的保證,也是身分地位的象徵。由於Jobs針對iPhone 上市的演說堪稱經典級的簡報,讓許多看完簡報的人都想要擁有一支iPhone,不管價格是多少,因此想要購買的顧客還是在蘋果專賣店大排長龍。另一個原因是產能有限,蘋果想要在上市初期透過價格控制需求量,但《精準定價》的作者Hermann Simon 認為也不排除蘋果公司有決策失誤的可能性。
後續iPhone的價格大幅降至399美元使得需求量飆升。Simon教授說明一件事:iPhone一上市就訂399美元,與一開始訂599美元上市,幾個月之後降至399美元,這兩種情況有相當顯著的差異。Simon教授引用展望理論說明,雖然降至399美元可以給買家帶來更多的優惠,但那些一開始即以599美元買進手機的消費者會在突然降價時後覺得失望。經過抗議之後,蘋果給599的買家100美元的禮品卡。但是iPhone高價的形象已經建立在消費者的心中,雖然iPhone價格在隨後的幾年裡持續下降(圖7-6)。
蘋果使用吸脂訂價策略來不斷試探消費者的購買意願,據調查2011至2012會計年度總共賣出1億2500萬支iPhone,獲得805億美元的營收,佔蘋果總營收的一半。將iPhone的營收除以銷售量可知,iPhone 在這個年度平均售價為640美元。研究機構IHS iSuppli的數據顯示,當年16 GB版本的成本為118美元,64 GB的成本為245美元。高額的毛利讓蘋果稅後淨利率高達26.6%,基本上可以獲取營收四分之一以上的利潤,使得蘋果成為全球最有價值的企業。
蘋果透過持續創新,讓吸脂訂價策略更加完善,並透過「版本化」(versioning),每年推出新版本,每個新版本都優於上一代產品,有利於蘋果將產品價格維持在一個相對穩定的狀態。這也是採用吸脂策略要成功的一個重要關鍵。
通常屬於奢侈品,也就是產品本身具有很高的「聲望」價值,才會使用吸脂策略,或者要像蘋果一樣,產品具有高度科技吸引力時,以高價進入市場,消費者才會買單。《精準定價》一書中,也有舉出一個Nokia Lumia900手機的例子,一開始訂高價隨後迅速的降價(99降至49.99美元),不過作者認為是定價失誤。
我觀察到一個現象,近年來奢侈品除了以吸脂策略訂高價進入市場以外,更以限制產量的方式,透過「飢餓」行銷的手段,推升產品的實際取得價格。我們可以從網路上可以看到,如果要買勞力士的綠水鬼或是Daytona系列的手錶,不大可能用廠商的「定價」買的到,一定要「溢價」才可能到手。愛馬仕的凱莉包也一樣,據說要擁有包包,要先購買一堆配件藉以跟專櫃人員建立交情之後,你才會在排隊名單中。這不只是「吸脂」,應該是「吸血」策略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