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uTV2016年開台,節目推陳出新,如劇集《瑪嘉烈與大衛》系列還請來陳奕信拍攝《短暫的婚姻》,綜藝節目《價值連城》等等,口碑不俗,可惜仍未能動搖無綫電視的龍頭位置。當時無綫受觀迎的劇集有《降魔的》、《愛回家》及《踩過界》等等。而無綫藝員大可涉獵到電影界。
當時香港的演藝圈死氣沉沉,歌手北上演出捨棄香港樂壇,電視圈則論資排輩,能當上男女主角的演員年紀大多超過三十歲,或許平均年齡四十歲。題材自然有所侷限,年輕偶像劇絕跡。巨星找不著,年輕歌手不賣紙,連明星專訪也不活躍。當時娛樂版報導的是韓星、追的是陸劇、電影看的是《與神同行》、一票難求的演唱會門票是K-POP。
直到2018年ViuTV策劃《全民造星》以真人騷形式的選秀節目。明顯電視台擔心沒有人參加,以冠軍一百萬獎金作招徠。節目拍攝很多台前幕後的故事,有熱血、有感人、有辛酸、有挫折、有掙扎,這個新鮮的節目形式意外地喚起觀眾的共鳴,彷彿就跟參賽者一同成長,令一班參賽者迅速獲得大量支持者。當時呼聲最高的,最後亦順理成章奪冠的是姜濤。
姜濤奪冠,先在廣告界翻起革命。難得擁有年輕又清新的面孔,比賽期間既累積一定支持者,因此代言產品無數。支持者仿俲韓國追星文化租下巴士站廣告燈箱位置。可是當時無論是MIRROR團隊、抑或姜濤、AK、IAN推出的新曲或劇集,還沒有太多人認識。姜濤首次參演的劇集《退休女皇》還遇上社會運動,沒有半點迴響。當時還擔心他們會否像亞視藝員般,只有口碑而未能成功突圍走紅?
2020年,MIRROR出道第二年還遇上疫情。鑑於當時每人都戴上口罩,姜濤憑《蒙著嘴說愛你》一曲唱得街知港聞,幼稚園小朋友也懂得唱,變成兒歌。同期劇集方面由MIRROR大部份成員夥拍鄧麗欣演出的《男排女將》獲得迴響。加上2021年1月1日姜濤連奪《叱咤樂壇流行榜頒獎典禮》「我最喜愛的男歌手」及「我最喜愛的歌曲」,成為叱咤兩項大獎的最年輕得主。MIRROR眾人開始嶄露頭角,為人所認識。
當年的4月30日姜濤生日變成了「姜公誕」,銅鑼灣擠得水洩不通,粉絲買下眾多廣告位置為他慶祝。此後每年銅鑼灣於當日被命名為「姜濤灣」。
姜濤如何改朝換代,可參看這篇文章﹕https://vocus.cc/article/62cc7102fd897800017d4afe
樂壇當然不止MIRROR,同行的還有林家謙、SERRINI等人撐起樂壇,帶來新景象。聽眾開始聽回廣東歌、香港歌手活動受追訪,當中最著名的專頁就是游大東,他報導香港藝人活動不遺餘力,支持年輕歌手,成為藝人增加曝光不可缺少的一環。而娛樂報道的專頁如雨後春荀般出現,獨立樂評人也回復討論廣東歌。而《全民造星》更加成為了ViuTV每年一度的皇牌節目,為有志加入演藝的素人提供曝光機會。
MIRROR用了3年時間才將歌曲榜及頒獎典禮的得獎名字更新改朝換代。到了2022年,MIRROR氣勢如虹,讓人夢想香港的歌手可重返國際舞台,希望能與K-POP分庭抗禮。每逢MIRROR所到之處均人頭湧湧,漸漸的沉醉在慣性收視的無綫高層才發現自己的藝人乏人問津,當醒覺時已太遲,想東施效顰般組成SUPER TIGER卻難成氣候,重組再重組後已消聲匿跡。AFTER CLASS也只得炎明熹夠實力生存下來。無綫的花旦小生紛紛離巢,連綠葉演員也另謀發展。新生代演員已無人認識,電影演員也轉移找ViuTV旗下或YouTuber當主角。
2022年叱咤成為Viu天下文章請看﹕https://vocus.cc/article/63b84ac5fd89780001a06eed
MIRROR大好形勢,演唱會一票難求,驟眼以為可以登陸日本舞台演出之際,這個夢就在屏幕掉下來一刻碎了。
誰人要為意外負責我不知道,但既成事實,說到底都是業界的「急就章」及「The show must go on」的思想凌駕演藝人員安全所鑄成,已造成無法彌補的創傷。
意外除了令演唱會腰斬,重挫MIRROR銳氣。雖然後來推出英文單曲〈RUMOURS〉開拓外國市場,可是效果不大。他們是意外的受害者,但同時面對四方八面的攻擊,心靈還沒有時間復原,又忙於拍攝宣傳工作。可是MIRROR已成疲兵,各有傷痕。某程度上公司對藝人保護不足,形象受損,大眾曾一度對MIRROR的熱情冷卻,此消彼長下,網上的罵戰變得頻繁,造成噪音。
這一關他們應該不易過,不過到了2023年,部份成員舉行個人演唱會,盛況空前。2023年叱咜樂壇最受歡迎男歌手十強,MIRROR成員佔其中六位。偶像組合亦相繼出現,就像由《全民造星II》出身的P1X3L、《全民造星IV》一屆中便出現了三支女團COLLAR、LOLLYTALK、STRAYZ。還有不是《全民造星》出身的FINALLY及BEANIES等,樂壇百花齊放。MIRROR改朝換代後,拿多少本地獎項已不大重要,他們已取得應有的位置。四大天王時期,最當紅的四人在不同唱片公司旗下。如今最當紅的四個,卻同在大國文化,這現象可謂難得一見。
廣東歌如要衝出香港,需要影視扶持。以前韓國很多人聽張國榮是因為《英雄本色》。MIRROR 成員也拍了不少電影如姜濤的《我阿媽有咗第二個》、呂爵安的《闔家辣》、《過時.過節》及《死屍死時四十四》,為電影市場注入生氣,但卻沒有帶來傳閱率高的歌曲。
然而最近香港電影題材回歸本土市場,社會氣氛低落,電影一套比一套沉重,雖然每齣電影拍出水平,如楊樂文的《命案》,但始終難迎合大眾或外地市場的娛樂需求。
慶幸最近香港與各地的合作也緊密了,先有姜濤接拍攝台劇及電影《我的天堂城市》、呂爵安機緣巧合下與邱鋒澤合作〈一表人才〉還有國語版〈年青有為〉,久違了的一曲兩唱。而他最近也推出國語單曲〈霸道總裁〉。劇集方面目前只有港版的《大叔的愛》曾在日本電視台播放,如要進軍海外市場,應該要有如《大叔的愛》的水平才行。《季前賽》與《冰上火花》等均有點拖沓,沒有引人入勝的主角成長線,希望之後改編韓國漫畫的《社內相親》能像《大叔的愛》一樣,讓韓國電視台回購版權於韓國播放。近年來,無綫的劇集漸漸受冷落,網上鮮有熱烈討論,能有收視保證或話題的藝人已越來越少。
MIRROR必定在香港演藝史上重要的里程碑,就如人們談及九十年代時總會提及四大天王般。當然整個香港娛樂事業不止得MIRROR,可是以他們作前鋒打頭陣衝出香港,的確事半功倍。如果MIRROR 12子能有時間平復情緒,各人有較為平均的發展且狀態良好的話,(因為每次看見他們出席活動或者拍攝劇集,總覺得他們樣子十分疲憊。)相信能再次帶起娛樂事業。
娛樂事業一向是值得投資的軟實力,特別是香港沒有重工業,卻擁有輝煌的經驗及偉績的國際城市。有多少人會因為一套電影而前往拍攝場地朝聖,這會帶來多少旅遊業收益?有多少人會因為電影愛上其主題曲從而遠道前來欣賞演唱會,製造多少演出機會?
如業界經常以預算不足、檔期緊密為質素不及別人的藉口。明明手握好演員好題材,卻拍不出好的劇集。因為根本沒有時間予藝人思考如何演繹歌曲或角色,一切都如流水作業。
前江後浪推前浪,樂壇人才輩出。MIRROR的影響力未來五年將會繼續強大還是萎縮,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