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雪》:以魔幻角度旁觀大馬版228

《五月雪》:以魔幻角度旁觀大馬版228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馬來西亞新銳導演張吉安繼《南巫》後,以《五月雪》帶來大馬「513事件」的另類詮釋畫面,更將當地華人移民帶去的「大戲」(歌仔戲)作為穿針引線的工具,自然也少不了招牌的魔幻演出手法,更拿下六十屆金馬獎最佳音效獎,最近又剛在2024亞洲電影大獎中入圍三項獎項(最佳女配角、最佳造型、最佳音響),是相當有意思的一部片。

大戲的服裝造型是本片一大看點。

大戲的服裝造型是本片一大看點。


1969年的5月13號,8歲的女主角和媽媽一起裝扮上俏麗的娘惹服飾,前往當地拿督公廟與爸爸和哥哥會合,而哥哥正在請馬來乩童「收驚」,整個儀式顯示了漢文化與馬來文化的奇妙揉合體。結束後,爸爸嫌棄母女的娘惹服飾在一眾漢人中太顯眼,不願帶其去電影院--母女其實反正更想看傍晚廟前的酬神大戲《六月雪》(即「竇娥冤」)。

早前在搭公車時,已然顯示大馬剛剛結束的選舉結果,以華人為主的反對黨獲得預想外的成功,正在組織慶祝遊行,而支持執杖黨「巫統」的馬來人也開始組織自己的遊行,雙方劍拔弩張。

就在大戲開唱前,各種危險訊息紛至沓來:城裡出事了、失火了、殺人了、軍隊出動要屠殺漢人了...唯一確定的是遠方的火光和槍聲。媽媽和女兒被戲團的人收容在後台隱藏起來,但主演「竇娥」卻擔心去到城裡看電影的親朋安危,頂著一身戲服戲妝徒步進城,卻在電影院大門前不得其門而入,只聽越來越近的槍聲,不得已爬上天台,在滿城火光下不禁悲歌一曲。

在萬籟俱寂中,一名古裝馬來戰士騎著大象出現,演唱馬來史詩:遠方大國(中國)想要統治馬來,報應讓皇帝得到痲瘋,只有喝下馬來蘇丹的洗腳水才能治癒。接著鏡頭一轉,軍隊打扮的人把屍體裝上貨卡載走,而屍堆中哥哥的求救聲也被顛波掩埋。

然後,鏡頭轉到近50年後的2018年,女主角已經是接近暮年的主婦,在廣播節目討論著馬來史詩如何定位自己與中國的關係中準備著用來掃墓的傳統糕點。顯然女主婚姻並不美滿,丈夫不滿她每年學她母親浪費時間去亂葬崗尋找哥哥的屍體,甚至將大門鎖起來,還在大街上試圖阻止她搭朋友的便車;但這些都不能阻止女主角。

她到了亂葬崗後,巧遇當年的戲團正在準備奠祭的大戲,卻遭到警察以「未提前申請」而阻止。眾人討論著連亂葬崗都要遭到財團BOT的開發,也不知道還能再祭奠幾次。戲團已經無法維持下去,而女主隨著時間過去也終會和母親一樣過世,最終當日事件的全貌-包括女主不知所蹤的哥哥-恐怕都會風化在時間中,再也無從得見。

劇中歌仔戲作為前後呼應的重要符號,不斷地重複搭建戲棚、化妝、旁人捧場與劇團成員討論的側寫,卻沒有成功演出過一次正經的戲碼。只有主旦「竇娥」在事件當夜,以電影院天台為舞台、以滿城火光為背景、以迴響的槍聲為配樂,短短唱了一小段戲,既是導演的魔幻手法,亦是對事件本身的諷刺:電影與大戲、六月雪與五月火、竇娥冤與馬華怨。

至於那頭大象與騎在上面的馬來戰士,在軍隊「洗街」後緩緩步入死寂的街道,獨唱著馬來的史詩,是在悲憫這些傷亡?還是在暗喻馬來民族主義的崛起與排斥外族(主要是華人)文化?

導演並沒有對任何問題給出答案,沒有激動的死亡戲碼或是煽情的悲劇演出,從頭到尾保持著冷靜的旁觀視角,記錄著一個時代、一段曾經燦爛的大戲文化的逝去,只留下幾塊墓碑、幾個老人,獨自回憶那一夜的動盪。

內容總結
五月雪
5
/5
avatar-img
龍鳥的巢
40會員
60內容數
我是現任PTT漫吐板板主,大家都以為我愛吐槽,但其實我更想寫一些滿滿正能量的文字,去探討一個作品「好」在哪裡。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龍鳥的巢 的其他內容
《進擊的巨人》最終章動畫版上映後評價逆轉,本文探討其原因並非動畫改編,而是時代變遷下,作品末日絕望的基調與現實世界困境產生共鳴,最終帶給觀眾更深層次的體悟。
先畫重點:新垣結衣我老婆實在太正了。 整部片的基調是以比同性戀、雙性戀更為罕見的「水性戀」為準,如果搞不清楚水性戀是甚麼東西,那也沒有關係,只要記得結衣會聽著水聲自我發電就可以了。 女主結衣和另一個男生某甲都是純粹的水性戀者,他們對「人類」-無論男性還是女性-都提不起性慾,甚至提不起打交道的
第六十屆金馬獎最佳原創劇本,猶如《聽說桐島退社了》遇上《瘋狂的石頭》,以整體故事結構的縝密性與敘事邏輯的一貫性取勝,非常值得一觀。 以中國東北邊境地方鄉村為背景,人物龐雜、支線繁多,有意思的是能用一個動作完美地交代一個人物、用一句話勾人心弦地隱藏了一整個支線,這就是金馬獎等級的劇本了。
《進擊的巨人》最終章動畫版上映後評價逆轉,本文探討其原因並非動畫改編,而是時代變遷下,作品末日絕望的基調與現實世界困境產生共鳴,最終帶給觀眾更深層次的體悟。
先畫重點:新垣結衣我老婆實在太正了。 整部片的基調是以比同性戀、雙性戀更為罕見的「水性戀」為準,如果搞不清楚水性戀是甚麼東西,那也沒有關係,只要記得結衣會聽著水聲自我發電就可以了。 女主結衣和另一個男生某甲都是純粹的水性戀者,他們對「人類」-無論男性還是女性-都提不起性慾,甚至提不起打交道的
第六十屆金馬獎最佳原創劇本,猶如《聽說桐島退社了》遇上《瘋狂的石頭》,以整體故事結構的縝密性與敘事邏輯的一貫性取勝,非常值得一觀。 以中國東北邊境地方鄉村為背景,人物龐雜、支線繁多,有意思的是能用一個動作完美地交代一個人物、用一句話勾人心弦地隱藏了一整個支線,這就是金馬獎等級的劇本了。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作為近年為數不多參加金馬競賽的港產電影,《幻愛》以如夢似幻的畫面及配樂描述精神病患者的情愛妄想,是部充滿新意的佳作。本片將屯門拍得像美不勝收的日系電影,甚至男女主角在現實生活發展成情侶關係,都在香港當地蔚為話題。如同台灣近期適逢歐美大片取消的狀況,本片靠著口碑獲得不少香港觀眾進戲院支持。港幣600
台灣電影《孤味》描寫著一個靠賣蝦捲養大女兒的單親媽媽的家庭故事,林秀英獨自撫養三個女兒,各個事業有成。但就在自己七十歲生日當天林秀英接到了一個噩耗,自己那離家多年的丈夫去世了,並且身邊陪著的是另一個女人,這時從丈夫離開的原因、宗教信仰、還有各式各樣的問題,都隨著這天揭開傷疤。
這一切就是來自傳統的反響與回聲,是理性無法理解的生命層次,也是對於超自然的模糊想像與種族情結的側寫。整部電影的影像敘事後勁十足,講述人神之間的超自然關係、種族之間的複雜情結、邊陲地帶的對立衝突。人心與神性,哪一個是令人不寒而慄催命符? 如何才找到一家之主阿昌
作為近年為數不多參加金馬競賽的港產電影,《幻愛》以如夢似幻的畫面及配樂描述精神病患者的情愛妄想,是部充滿新意的佳作。本片將屯門拍得像美不勝收的日系電影,甚至男女主角在現實生活發展成情侶關係,都在香港當地蔚為話題。如同台灣近期適逢歐美大片取消的狀況,本片靠著口碑獲得不少香港觀眾進戲院支持。港幣600
台灣電影《孤味》描寫著一個靠賣蝦捲養大女兒的單親媽媽的家庭故事,林秀英獨自撫養三個女兒,各個事業有成。但就在自己七十歲生日當天林秀英接到了一個噩耗,自己那離家多年的丈夫去世了,並且身邊陪著的是另一個女人,這時從丈夫離開的原因、宗教信仰、還有各式各樣的問題,都隨著這天揭開傷疤。
這一切就是來自傳統的反響與回聲,是理性無法理解的生命層次,也是對於超自然的模糊想像與種族情結的側寫。整部電影的影像敘事後勁十足,講述人神之間的超自然關係、種族之間的複雜情結、邊陲地帶的對立衝突。人心與神性,哪一個是令人不寒而慄催命符? 如何才找到一家之主阿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