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1-21|閱讀時間 ‧ 約 6 分鐘

受隨念自解脫:幻觀三摩地

一、幻觀修行的介紹

一般說來,佛陀的修證方法大抵可分成二類,一類屬於觀念修正,一類則是屬於直接體驗。以斷除煩惱的力量而言,直接體驗的方式是最具威力的,但是因為直接體驗必須具備多項的要求,比如必須依止一位已經證悟的上師,對他生起如佛一般的強烈虔敬心,或是對一切受苦有情眾生生起如自己受苦一般的強烈慈悲心,或是正確修持生圓二次第很長時間…等等條件都具足之後,直接體驗才有可能發生,所以在此之前,我們必須依靠觀念修正的方式來讓自己的修持進步。

觀念修正,也稱為意識改造或是念頭替代法,它包括先經由反覆的邏輯思維得到確信與之後自我的提醒二個部分。這裡我們要學習觀念修正的修持是來自於《金剛經》中佛陀所言的幻觀修法,佛陀云: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

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這四句偈的意思簡單來說,就是將自己所感受到的一切對境,包括影像、聲音、氣味、味覺、觸覺、內心的想法,全部看成是虛幻的,所以幻觀(天台宗稱之為假觀)是整個《金剛經》要闡述的修行方法,藉由將一切對境視為虛幻的,我們就能夠逐漸斷除對這些境界的執著與分別,從而認識到諸法的大平等性,也就是證悟《心經》所言:「諸法空性無相」與認識到《華嚴經》所言:「應觀法界相,一切唯心造」。

因為這個修法是練習在感受出現之後,跟隨生起「所感受的是虛幻的」這樣的正念,一旦我們獲得這樣的提醒,自然就遠離了對於感受的執著,也就是從這樣的執著之中自動解脫出來,所以又稱受隨念自解脫;一旦我們這樣的修持達到感受生起則正念隨即自動生起這樣穩固的程度,就稱之為達到如幻三摩地。所以幻觀的修行,又稱為假觀、受隨念自解脫、如幻三摩地的修行。

二、為何感受是虛幻的邏輯推理

我們可以從二方面來證明所有的感受都是虛幻的,一個是透過睡覺時夢境的體驗,一個是觀察日常生活中對境的無常。

睡覺做夢幾乎是每一個人都有過的經驗,當我們進入夢中尚未清醒時,夢中所經歷的一切與白天所謂清醒時的日常活動並沒有任何不同,同樣都具有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等等的體驗,我們也可以跟夢中出現的人物對話或是互動,同時並不會認為這些人物是自己所創造的,在這其中我們也會經歷許多的情緒,比如高興、憤怒、害怕…等等,而這一切都必須在我們清醒之後才會結束,我們也才能知道剛剛經歷的一切都只是夢,都是虛幻不實的。既是如此,我們身為尚未覺悟的凡夫在清醒時所感受到的一切又如何證明是真實的呢?又何嘗不是夢呢?

如此反覆經過邏輯推理並且思惟之後,我們就能越來越相信自己所感受到的一切都是如同夢境中一般,都是虛幻不實的。這是第一個觀察。

第二個觀察是仔細觀察生活中所經歷的一切都是變化無常的,沒有哪一個人事物不是隨時在變化的。我們之所以會覺得人事物沒有改變是因為我們沒有仔細去觀察,或是有些變化是很細微、很慢的,其實只要我們夠細心去觀察,都能夠很輕易地發現這些外境的變化。既然外境是會變化的,諸法是無常的,這不就說明了諸法沒有固定不變的本質,也就是諸法的本質是不存在的,他們的本質是空的;既然他們的本質是空的,這不就同樣說明他們是虛幻的。若是仔細觀察,我們會發現非但外境是無常的、是空性的、是虛幻的,我們自己內心的思惟與情緒也是無常的、是空性的、是虛幻的。換句話說,不論是外在的世界或是內心的世界都是一樣虛幻、無常、性空的;既然都是一樣的,又哪裡有外在與內心的區隔呢?所以外在與內心的區隔也只是一種想像、一種沒有根基的執著罷了。

同樣的,經過這樣反覆的觀察並且思惟之後,我們就越來越能相信自己所感受到的一切都是無常的,都是虛幻不實的。

在邏輯能根深柢固的建立之後,我們就可以進行下一個步驟的修行,若是這樣的確信還沒有建立起來之前,應該多次去反覆觀察與思惟,把所有的疑惑與不確定感都消除掉,再進入下一個步驟的修持,這樣整個幻觀的修行才會有意義,否則只是沙上建屋根本不可能牢固。若是不堅固,等遇到「逆境」時,這樣的見解就不可能產生力量幫助自己從「逆境」中解脫。事實上,所謂的逆境也只是一種感受而已。

三、日常的實修

在確信一切感受都是虛幻的之後,我們就必須將這樣的認識用在日常生活之中提醒自己,一開始就要讓這樣的見解自然遍布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是不可能的,我們必須從刻意提醒做起,比如我們可以規定自己先練習在看到其他人之後就告訴自己:「這個人是虛幻的」,之後再將視覺如幻的修行拓展到其他事物,等到視覺如幻的修行穩固之後,就進行聽覺如幻的修行…,如此逐一將六種意識如幻都修行穩固。

有些人可能會覺得不斷提醒自己很累,很難做到,可以先規定自己一天要完成30次的提醒,但是這30次的提醒不可以在短時間內完成,必須均勻分布在一日的生活之中,比如上午提醒10次、下午提醒10次、晚上提醒10次,或是利用手表的整點報時來提醒自己,這麼做的目的就如同我們熟悉一個不熟的英文單字一般,必須常常去背它,才有辦法將這個單字的字母組成、中文意義與使用方法牢牢記住,佛法的修持也是如此,經由大量但是短時間的不斷地刻意提醒,我們就越來越能夠自動想起這個修持,然後逐漸發展到再也不需要刻意提醒的地步,這就是所謂的三摩地,也就是平等持有的意思。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