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隨筆/人類大歷史:從野獸到扮演上帝(上)

2023/11/17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圖片來源/Hyread

圖片來源/Hyread

圖片來源/Hyread

圖片來源/Hyread


前言

Hyread的系統顯示這本書花了我10個小時多一點,但我真心覺得不只。因為我中間有一段看得很慢很痛苦很想睡很想放棄,no pain no gain我不確定能不能適用在這裡,但我還是把它讀完了。

因為資訊量太大,給我帶來的想法和啟發也變得無從講起,請容許我照著原書的章節編排講講我的看法。因為寫一半發現寫有點多,分為上下集嘍!(下集還不知道在哪就是了)


  • 前奏:智人的登場

 250萬年

人類在非洲演化。 使用石器。

200萬年

人類由非洲擴張至歐亞大陸。 演化為不同人種。

40萬年

尼安德塔人在歐洲和中東演化。 時常用火。

30萬年

智人在非洲演化

7.0萬年

認知革命:出現說虛構故事的行為。

歷史學之始。

-以上摘錄自”人類大歷史”


  • 故事的重要性aka認知革命

我不確定你對故事的定義是甚麼,但對我來說,故事給我一種夢幻、不切實際、過度美化、虛構等比較偏負面的印象。然而,這本書帶給我的第一個震撼,竟是說故事這個能力對加速智人進化多麼重要。

圖片來源/人類大歷史

圖片來源/人類大歷史



因為覺得太難總結認知革命的優勢及影響,我決定附上書內圖來幫助各位理解這件事。簡而言之,說故事、敘事這個技能,增加了人與人之間溝通的資訊量,也讓有能力說故事,說服別人,進而創造共同價值觀的智人們,有了團結一起做一些事情的能力。小到一起追捕大型獵物,大到修建巨大建築物(eg.金字塔)。


“例如在1789年,法國人幾乎是在一夜之間,相信的故事就從「君權神授」轉成「主權在民」。 因此,自從認知革命之後,智人就能依據不斷變化的需求,迅速調整行為這等於是開啟了一條採用「文化演化」的快速道路,而不再停留在「基因演化」這條總是塞車的道路上。 走上這條快速道路之後,智人合作的能力一日千里,很快就遠遠甩掉了其他所有人類和動物物種。”-以上摘錄自”人類大歷史”

 

在過去,說故事的能力讓智人加速演化,進而主宰了這個地球。但說故事的能力到了現代還是一樣重要,尤其在商業。以新創為例,創辦人除了技術或商業模式夠硬之外,更要努力說好一個故事,說服金主們(天使投資人、創投基金VC、私募基金PE…etc.)這個故事能在未來為他們發大財以獲取資金。假如這個新創成功成為那萬中選一,事業擴展到一定規模需要更多資金來支撐跟擴展後(或上述創辦人或金主們想炒股票大發利市),就走向IPO。被說服的人變成了市面上的普羅大眾,承銷們努力的放新聞(歐我說的是行銷)說服潛在投資者這是一個好標的,發展潛力無窮=會幫你賺錢。


不只商業,再來說說政治。時近台灣選舉,各大候選人無不拚盡全力,搶奪大家的目光、新聞版面、網路聲量,編織跟宣揚著一個個小故事,劍指各位在那個小隔間蓋下的選票。你說你只是投給他,但你給他錢與權,就是他靠精湛的講故事能力所換來的。


  • 農業革命-史上最大騙局

從採集到農業,我們從小到大都熟知的人類演化途徑。

在一般假設下,都覺得既然稱為革命,人類因此更進步,越來越好了對吧?然後,這本書再次給了我一個從沒想過的答案:不,以人類個體來說未必比較好,但以物種來說的確變好了(人口變多)。

 

1.採集比較少有飢餓或營養不良的問題

這件事其實就足以讓我感到震驚了,但根據化石,他們比較高也比較健康,證明光靠採集就足以獲得足夠的營養。雖然平均壽命只有30至40歲,但主因為較高的兒童早夭率。但只要成功度過年幼時早夭的厄運,大多就能活到60歲,也有發現超過80歲的。Magic!


2.多樣化飲食

現代營養師都在推廣多樣化、原型食物,原來是向我們遠古的老祖宗們學的。(雖然你現在去跟採集者們讚美+解釋他們的飲食習慣多麼良好,他們大概也完全無法理解)

農業革命讓人們可以種植很多單一作物來養活更多人口,如小麥、馬鈴薯、稻米之類的。但也因為太依靠這類單一作物作為主要熱量來源,造成營養不良。反之,採集者們每天吃到甚麼食物是隨機的,多元的攝取讓他們健康的不得了。

“而身為這些農民的老祖宗,遠古採集者通常都會吃到數十種不同的食物,他們可能早餐吃漿果和蘑菇,中餐吃水果、蝸牛和烏龜,晚餐則是來份野兔排佐野洋蔥。 至於第二天,菜單又可能完全不同。 正因為這樣的多樣性,確保了遠古的採集者能吸收到所有必需的營養成分。”

 

3.少傳染病

“此外,遠古採集者也較少碰到傳染病的問題。 農業社會和工業社會的傳染病,多半來自家禽家畜,像是天花、麻疹和結核病,但這些傳染病要等到農業革命之後,才會傳到人類身上。 對遠古的採集者來說,狗是唯一會近距離相處的動物,並沒有這些問題。 此外,農業社會和工業社會的永久居住環境通常非常緊密局促,但是衛生條件又不佳,正是疾病的理想溫床。 至於遠古的採集者,他們總是一小群一小群在廣闊的大地上漫遊,疾病很難形成流行。”

這也是讓我覺得跟我的想像有落差的地方,但也的確,家禽接觸造成病毒變種、緊密的社會結構讓疫情快速的散播又避無可避。

 

但以上我覺得是採集社會vs農業社會。的確在工業發展前,小小的農家總是同時撫養很多人口,醫療不發達的情況下,飢餓跟疾病彷彿擺脫不掉的幽靈。但以現代來說,醫療跟飢餓問題一定還是存在,但與農業社會相比應該已經有長足的進步了。人類,真的是一種製造了問題,再花九牛二虎之力努力消滅問題,但途中可能又冒出新問題的生物呢。



Hyread連結:(網頁版登入即可線上閱讀)

台北市立圖書館:

新版:https://tpml.ebook.hyread.com.tw/bookDetail.jsp?id=311228

舊版:https://tpml.ebook.hyread.com.tw/bookDetail.jsp?id=98329


存放我閱讀心得的小角落。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