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11/22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映光乍現.短片企劃 |短片電影顯微鏡 🔍

文/蘇亭蓁

臺大電影節過去六屆上學期的前導活動皆為議題電影院,今年我們首次打破先例,轉為舉辦短片放映。

不論你是熱愛鑽研電影的專家級影迷,還是想透過電影放鬆日常心情的普通觀眾,亦或是初次接觸電影節的新朋友,相信目前仍有不少人仍對於所謂的「短片」電影感到陌生……

現在就讓臺大電影節帶大家一層層解鎖關於短片未知的知識領域吧!🚀

11/26-12/2 短片放映.映光乍現

◆ 何謂短片?

短片(Short Film)不等於短影音(short video),後者泛指流傳於影音社交平台,時長大多小於10分鐘的自媒體短影片;所謂「短片」是正式電影類型之一。🎞


美國影藝學院將短片定義為40分鐘以下的電影作品,IMdb則為45分鐘,金馬獎則以60分鐘時長區分長短片。 目前各大影展對短片的長度界定各有不同,觀眾依然可依時長,大致分別「短片」與「長片」兩種不同電影類型。


◇ 短片 vs. 微電影!?

提到短片,不少人還會聯想到「微電影」,那麼微電影也是短片的一種嗎?與短片之間有何差異呢?


現今大眾認知中的「微電影」一詞其實源自於中國說法,一般泛指含有廣告元素的影像作品,本質上為「行銷」的一種。而微電影背後的商業化導向,也使它將目標傳播載體設定為社群軟體影音平台,因此微電影的傳播也更快速且普及。目前常見的微電影型式,為片長超過3分鐘以上的廣告。


◆ 短片發展史

若要追溯短片的起源歷史,現代公認的世界上第一部電影──1896 年首映由法國盧米埃兄弟拍攝的《火車進站》,片長共50秒,就目前普遍對短片的定義而言,或許也可稱做史上第一部短片作品。


1890年代末期,拍攝幾十秒的影像創作蔚為流行,為電影史發展譜下序曲。事實上,直到1906年,才誕生了世界上第一部片長超過60分鐘的長片作品 The Story of the Kelly Gang。然而當時多數作品時長,仍落在數十分鐘,而未達一小時的長度內,如卓別林早期也拍攝了多部實驗性短片。

The Story of the Kelly Gang(1906))

20世紀初營運最成功的電影院── The Nickelodeon Theatre,便將多部時長數分鐘的短片,組成至少長達一個半小時的放映流程。而隨著拍攝製作播映技術提升,電影片長也逐漸增長,到了1920年代後,主流電影作品才逐漸從原本的短片形式,轉向長片創作。


◇ 有限時長中的無限性 ∞

長片雖取代短片成為至今主流的電影形式,但電影發展至今100多年來,短片創作仍不止息地在電影界活躍著。雖然因片長與商業收益的考量,短片較少有機會如長片透過大螢幕作為院線片上映,也因此大眾較難接觸與關注,使普遍民眾對於短片類型電影印象較陌生。

若從創作的角度而言,短片也可以說是創作者正式踏入電影界時遞出的第一張名片。在創作初期的短片作品,不只因限制框架較少,而得以大膽嘗試實驗;也能表現其創作風格、內涵等,向業界證明個人實力;更可透過投稿影展,增加作品曝光於大眾目光前的機會,以提升個人知名度。許多知名導演早期的主要創作都從短片開始,如導演Paul Thomas Anderson就憑藉其首部短片創作《香菸與咖啡》在1992年的日舞影展上嶄露頭角而為人所知。


近幾年,不論是在國際、亞洲或臺灣本土,短片開始受到更多觀眾的關注重視,作品類型主要分為三大分支:劇情短片、紀錄短片、動畫短片,並且各自發展成熟,尤其動畫短片每年產製量高,創作品質也正有目共睹地成長中,往往會受到大眾高度的關注與討論,甚至吸引非電影愛好者對於影界新作及影展的關注,為整體電影發展注入了新鮮多元的創作能量和受眾社群。

第57屆金馬獎最佳劇情短片入圍名單(來源:金馬影展 TGHFF)


── ✦ 𝟙𝟙/𝟚𝟞 ⋯ 𝟙𝟚/𝟚 ✧ ──
臺大電影節 𝐍𝐓𝐔 𝐌𝐨𝐯𝐢𝐞 𝐅𝐞𝐬𝐭
映光乍現.短片放映
放映免費入場|不限臺大學生
Follow Us 臺大電影節 @ntu_moviefest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