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11/23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第一章:想法.被忽略的想法三:投資不是為了賺錢 (1-7)

普通人要先以留存財富為目標。投資一定是先保本,而後獲利,如果連保本這個簡單的目標都做不到,沒有人應該去投資。

書籍完成目錄

被忽略的想法三:投資不是為了賺錢

投資不是為了賺錢?我知道,這聽起來很令人困惑。

因為那還不是一般人擅長的賺錢技能,普通人要先以留存財富為目標。投資一定是先保本,而後獲利,如果連保本這個簡單的目標都做不到,沒有人應該去投資。

賺錢要用擅長的技能

很多人喜歡把這句話掛在嘴邊:「投資就是為了要賺錢」,但是卻偏偏賺不到。原因很簡單:那並不是一般人擅長的技能。對散戶投資人來說,投資應該是為了留存財富,賺錢,要用自己最擅長的技能

投資就是為了要賺錢,聽起來好像很有道理,誰不想賺錢呢?每個人工作也是為了要賺錢,創業的人也是為了要賺錢。但工作也好,創業也好,我們都會用自己最擅長的技能來賺錢或創業,不會赤手空拳毫無優勢。萬一沒有擅長的技能,我們會去學習,直到夠資格用這項技能去賺錢

但大多數人在投資時,憑藉的卻不是自己最擅長的技能。偏偏買股票時,又人人有自信,賠錢時,也人人都能說出個理由。因為人們忘了自己的自信和理由,都來自他人的想法,網紅、達人和媒體,會賦予人們買進的自信,以及賠錢時安慰自己的理由。就是因為這樣,人們壓根就忘了其實投資並不是自己所擅長的。因為如果是,理應不會賠錢,也不用每天看說書人分析盤勢,看YouTuber介紹買什麼,在網路社群裡取暖,聽網紅達人每天分析到底是0050、0056還是00878好。

就算是正在學習投資這項技能,也要等夠資格去賺錢,才能投資。我們不自覺這件事的其中一項原因,就是第一章直到現在,重複而一貫想要表達的:人們被整個投資理財世界的商業行銷所影響,分不清什麼是真的,什麼是假的。如果對散戶投資人來說,投資就是為了要賺錢,那對銷售股票的人、提供投資商品的投信公司、提供顧問服務的投顧,以及製作各種理財資訊的人來說,他們也是為了要賺錢。你投資有沒有賺錢是其次,重要的是:你讓他賺錢,常常比他讓你賺錢重要許多

大眾是非常容易受操控的,利用商業行銷的技術操控大眾,是許多企業的成長動能。要成為投資人,必須懂一些商業世界的基本邏輯,否則永遠都是傻傻受控制的買方,這在投資上是非常危險的事,也是大多數人賠錢的主因。

好的商人賣你需要的東西,也賣能讓他賺到錢的東西;壞的商人不在乎賣你什麼東西,只賣能讓他賺最多的東西。所以投資人在花錢購買各種投資理財商品、加入會員或訂閱服務時,一定要記得這個基本邏輯,不要總是被行銷的宣傳口號所影響,一味地把投資和賺錢或財務自由劃上等號,而忘了賺錢其實是要用自己最擅長的技能。

如果散戶投資人可以搞清楚,「賺錢應該用自己最擅長的技能」,就能自覺其實自己投資只是為了想不勞而獲。這樣才有機會進一步去思考,我們為什麼要投資?既然叫做投「資」,就代表我們是因為有「資金」投入,才去投資。也就是說,投資是因為你先用自己擅長的技能賺到了錢,有錢在先,投資在後

投資只是為了留存財富

而投資,只是為了留存你賺到的錢,也就是你的財富,不管這財富是大,還是小,我們都不要讓它的價值縮水。為什麼它會縮水?因為錢,也就是貨幣,它的價值會變化,有時變得有價值,有時變得沒有價值。但長期而言,錢會愈來愈沒有價值,同樣的東西會愈來愈貴,也就是通貨會膨脹。這就是我們投資的理由,留存財富不讓它縮水。

基於這樣的想法,投資和賺錢或財務自由,就會一點關係都沒有。投資不會是為了賺錢或財務自由,因為大多數人賺錢或財務自由,都是利用自身所學最擅長的技能,提供有利於他人的商品或服務,絕不會是靠買空賣空自己一無所知的股票或ETF。這樣的行為充其量只是想要不勞而獲,只是大多數人不願意承認罷了。不是的話,請立刻列出所買ETF的基金經理人、成份股,以及這些公司本業是做什麼的?有辦法嗎?

如果投資靠的是自己擅長的技能,應該能不費力地就理解一項投資標的或商品。

大多數的散戶投資人,並無法理解自己所投資的東西,腦袋都只想賺錢和財務自由,當然就會成天只想知道:什麼東西可不可以買?什麼時候可以買?如何買?怎麼賣?要做波段嗎?賺多少可以停利?賠了多少要停損?這些大概是投資理財世界最常見的問題,很少人願意花時間理解,或有能力理解所投資的東西。更糟的則是理財節目看一看,不僅內容照單全收,逢人還能看似言之鑿鑿地分析產業趨勢,這類散戶投資人通常都是長套慘賠

如果人們願意承認自己其實對投資標的一無所知,對投資的想法大多是來自他人的想法,受他人的影響,並且錯誤地以賺錢和財務自由為目標,自然就有機會把已經被洗腦的想法再改回來,然後先以「留存財富」為目標。

既然投資是為了留存財富,「不要賠錢」就會成為嚴格且不可妥協的唯一標準。一如巴菲特的投資原則:第一,永遠不要賠錢;第二,永遠不要忘記第一條。這時候,「本大」還是「本小」,也會變得不是那麼重要。留存「10萬元」貨幣的價值,和留存「100萬」的價值,其目標都是相同的,不可能本多就終勝。本多終勝只有在投機對抗,比拼資金與手中籌碼的多寡時,這樣的想法才會成立。

進一步而言,因為投資只是為了留存財富,投資的目標就會變成「保本而獲利」,就會想要採用穩當的投資方法先「保本」,然後「獲利」。實際具體的簡單方法,則是把資產分散配置到各種不同屬性的地方去。

留存財富的普遍性方法

留存財富的普遍性方式有很多種,人們可以把貨幣換成房子、股票、黃金、寶石、古董、名錶或美酒。你可以簡單地利用生產與變現能力去區分它們,並判斷那些方法比較穩當。一般而言,股票和房子具有生產力,股票代表企業持份,好的企業能持續營運獲利,房子則能出租獲取收益。沒有生產力的資產,只能靠自然的通膨,或單純的供需來提升價格,例如稀缺性往往是黃金、寶石、古董、名錶和美酒價格上漲的主因——或是說詞。

資產的種類有很多,但大多數都是沒有生產力的。

至於變現的速度與價格的透明度,股票和黃金最強,需要現金時可以立即變現;房子、寶石、古董、名錶和美酒的變現能力較差,除非持有者願意低價出售。

有些資產變現速度很快,有些很慢。

若是利用金融商品留存財富,那就更加簡單而一目了然。即使你的目標是戰勝通膨,但前題仍然應該是保本而獲利,不能賠錢。如果把錢放定存,現在(2023年第四季)的報酬率就是1.5%,儲蓄險就是2%,美元定存就是3.8%,短期美國國債就是5%,和績優定存股可能差不多。至於股市的長期報酬率,則落在8~10%。

不管人們選擇那種留存財富的方式,以避免貨幣貶值造成財富縮水,前題其實都是「要懂自己投資的東西」。一個懂威士忌的人,當然可以分配一點財富來購買、儲存威士忌,除了自己品嚐,也能期待它自然增值。而總是擔心世界會有戰亂的人,自然也能「適時地」去買些黃金或寶石,戰亂來臨時要攜帶也容易。但無論如何,股票的生產力與變現能力,向來是留存財富的絕佳選擇。

那麼,賺錢這件事情呢?人們只能更加努力踏實,靠自己擅長的技能,提供他人有幫助的產品或服務來獲取金錢,也許是製作美味的餐點,或是各種勞動性或知識性的專業服務,然後用穩當的投資方法「保本而獲利」,終究會達成財務自由的目標。

所以財務自由的進程應該是:努力賺錢 → 儲蓄金錢 → 保本投資 → 穩當獲利 → 增加財富 → 財務自由

若你想走捷徑的話,價差投機、創業和繼承遺產,都是不錯的選擇。價差投機需要你運氣很好,因為失敗者不計其數;創業則不只需要能力很好,還要有許多貴人幫助,外加一點機運;至於繼承遺產,當然,需要有一個富爸爸

書籍完成目錄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