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行政院人權日學術研討會。
【李婉如/ 報導】行政院8日舉辦「2023人權日學術研討會」,以「人權影響評估機制」為主題,從人權影響評估的國際視野與在地實踐兩大面向進行研討座談。行政院政務委員羅秉成於開幕致詞中表示,「人權影響評估機制」的建立,已納入我國去(111)年5月提出的首部國家人權行動計畫,這項工作如同打地基、鋪軌道一般,為人權保障工作的重要基礎建設之一,也是調和自由與平等、強化民主正當性及社會正義的重要機制,就人權影響評估這個重要的人權保障基礎工具,公私協力於本次研討會一同集思廣益,讓人權影響評估的目的、方法、步驟更為明確,盼能結合人權指標及國家人權行動計畫其他重要工作,讓人權保障可長可久,盼能真正落實在每一個人的日常生活中。
羅政委表示,去年是我國人權發展極具關鍵性的一年,我們完成了五項國際人權公約國家報告的國際審查,提出首部的國家人權行動計畫、漁業與人權行動計畫,並在行政院下成立專責的人權及轉型正義處,有許多重要的人權進展,可謂是「人權大年」;但於此同時,我們也面臨許多人權保障未盡完善的難題及挑戰,例如個資保護機制不足等問題;為強化隱私及個資保護,我們已於今年修正通過個資法,明文規定政府應設置獨立的個資保護機關,而籌備處也於日前12月5日正式揭牌成立;人權保障工作有時候如同跑百米賽跑般,必須把握契機衝刺才能突破困境;如果再從台灣民主化後幾十年來的人權推動進程長遠地來看,更像是一場又一場無止盡的馬拉松,「日拱一卒無有盡,功不唐捐終入海」,政府部門、民間團體、學者專家雖然身處不同立場,幸得以人權作為共同的目標指引與努力方向,凝聚共識,將人權的思維、人權影響評估的專業及方法,納入政策、法案及計畫的研擬過程,預先思考法案、計畫對人權可能的負面影響,避免各項施政的美意失色。
圖:行政院人權日學術研討會。
行政院人權及轉型正義處表示,我國近年來陸續將聯合國九大核心人權公約國內法化,而人權影響評估機制的建立,是推動國內「人權主流化」的必要工作,有助於協助各個政府機關將國際人權公約的規範與自身業務緊密連結,可以透過評估及民間參與的過程中,將人權保障的觀點融入在所有主管的法律條文及研擬的計畫中;人權影響評估也是一個可以用來檢視我國是否已經充分落實世界人權宣言及各國際人權公約規定的政策工具,有助於我國以更貼近人民需求的方式推展人權保障工作。行政院對於如何完善人權影響評估機制的制度設計、如何推展到各部會,都非常重視,自今(112)年起已經組成研修小組,召開多次研商會議,並且透過不同管道徵詢各部會、學者專家及民間團體的意見,目的就是希望可以在113年底前建立我國的人權影響評估機制。
行政院人權處自去年成立以來,便以我國當前人權保障重要事項為主題,於每年國際人權日前夕舉辦人權日學術研討會。去年研討會是以平等不歧視的觀點出發,討論平等法的立法方向,今年則是希望讓更多人了解即將建立的人權影響評估機制,一方面蒐集社會各界對於人權影響評估機制之建議,另一方面也鼓勵所有關心人權發展的民眾,在該機制正式推動施行後,可以關心並參與各個法案及計畫的人權影響評估程序,每一個人的意見都可以成為我國人權進展的助力。
圖:行政院人權日學術研討會。
「行政院2023人權日學術研討會-人權影響評估的國際視野與在地實踐」邀請國內人權、政治、法律、族群、身心障礙者、兒童權益及公共行政等諸多領域之專家學者及民間團體,就「人權影響評估機制之比較研究」、「建立以實證為基礎之人權影響評估機制」、「人權影響評估的發展、功能及其監督」3項議題進行專題討論,並以「人權影響評估之在地實踐」為題進行綜合座談。現場除有監察院國家人權委員會、各中央部會及縣(市)政府代表、民間團體、大專院校學生等近200人以實體方式參加會議,另有300餘人透過線上會議方式參加,討論交流相當熱烈。
圖片提供:行政院人權及轉型正義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