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07/09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理財對決筆記04】買債券還是買債券ETF?

raw-image


最近開始研究資產配置,還蠻多人提到要有股債平衡概念的。

通常的做法是,股票+債券,前者屬於攻擊型資產,後者屬於防衛型資產。

如果買的是美國債券,基本上可以等於無風險資產,尤其最近美國升了好幾次息,大家開始鼓吹趁機買進低價的債券。因為通常市場升息,債券的價格會下降,可以趁此機會大量買進。


什麼時間買?買多少?

在資產配置上,通常建議股債搭配,債的比例就是你當下的年齡,股的比例則是100%減掉你的年齡。

而買進時機最好的時間點,通常是在升息進入尾聲的時候,因為這時候是債券價格最低,殖利率最高的時間點。可以建議在這個時候買長期的公債。反之,如果是降息的尾聲,殖利率降低,可以賣掉長期公債,買入短中期公債。

通常美國公債的殖利率大於4%、或是公司債殖利率大於5%,都是可以進場的好買點。

而美國公債的風險較小,投資級公司債的風險比較高(但殖利率高)。所以退休前可以買美國公債來防守,退休後買投資級公司債好創造現金流。

下面列一下在台灣可以買債券的三大選擇跟方式,以及我會選擇買什麼。

一、買美國的債券ETF(複委託或海外券商)

美國的債券ETF會直接追蹤某個債券指數,買法就跟買股票一樣,跟直接購買債券不同,不會有到期日、會有管理費用、配息(dividend)會預扣30%股息税(但資本利得稅免稅)。常見的標的有綜合型的BND、追蹤Treasury Bill的超短期BIL、追蹤1-3年債的SHY、追蹤3-7年債的IEI、以及追蹤20年以上的TLT,美國之外也有追蹤全世界的債券ETF,叫做BNDW。殖利率通常是2-3%,但隨著近期的升息慢慢跑到4-5%了。

二、買臺灣的債券ETF

台灣的美債ETF很多,買法跟在台灣買股票一樣,並且不用被預扣股息税,也省去把錢放在海外券商的風險或付出複委託的高價手續費。標的包含市值最大的元大美債20年00679B、去年殖利率最高的國泰5Y+新興債00726B、或是月月配的中信高評級公司債00772B等等。一般來說臺灣債券的殖利率大概2-3%,但有些可以提高到5-6%,表現也相當亮眼。

三、直接買美國公債(複委託或海外券商)

在台灣其實可以直接購買美國的政府公債,就是定期會把本金還給你,也不用被扣股息税,並且如果不提早賣出,是不會虧錢的無風險資產。缺點是流動性低(如果買長期的很久都拿不出來),所以在買的時候就要考慮自己何時需要這筆資金。外加有一定的購買最低金額,大約2,000~3,000美元。當然一些公司債等等的也可以考慮,但美國政府公債風險最低。此外如果選擇有QI資格(Qualified Intermediary)的券商去購買,利息(interest)是不會被扣稅的,也可以不用填W-8BEN/W-8BEN-E表格。

結論

債券真的是一個很複雜的東西,種類百百種,不過大部分的說法都表明他是一個避險資產,主要是拿來做資產配置的。如果真的要買的話,我最終應該會選擇透過複委託買國政府公債(雖然手續費略高一點,但能夠把資金留在國內),並且買短期的比如1-3年的短期政府公債,避開ETF價格下滑的風險,並且維持我資金的流動性,因為這算是一個無風險的投資。但如果要購買債券ETF的話,我則會直接購買台股債券ETF,免去被扣股息税或中間的美股交易手續費等層層問題。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作者的相關文章

極簡主義者阿斐拉的財務自由筆記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