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1-28|閱讀時間 ‧ 約 24 分鐘

50. 《金剛經.無得無說分第七》導讀之三(完)

※經文:

「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耶?如來有所說法耶?」須菩提言:「如我解佛所說義,無有定法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亦無有定法如來可說。何以故?如來所說法,皆不可取、不可說,非法、非非法。所以者何?一切賢聖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

※經文導讀:  

【無為法】:離因緣造作之法,不隨因緣變化而出現、變化及消失的法,亦即不生不滅、無來無去、非彼非此之法,是涅槃的異名。 

【一切賢聖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妙行無住分第四〉云:「菩薩於法,應無所住,行於布施,所謂不住色布施,不住聲香味觸法布施。」布施的梵語曰「檀那」,廣義的布施涵蓋了六度波羅蜜,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以及般若。彌勒菩薩偈曰:「檀義攝於六,資生無畏法,此中一二三,名為修行住。」是故,菩薩於法,應無所住,行於六度波羅蜜,不住色聲香味觸法,如是妙行無住,是名修行住,亦名無念行。《六祖壇經.般若品第二》云:「但淨本心,使六識出六門,於六塵中無染無雜,來去自由,通用無滯,即是般若三昧,自在解脫,名無念行。」  

云何修行?無念之行,妙行無住,不住色聲香味觸法,無住於相,無染無雜,於念而無念。是故,若作是念,有定法可取、有定法可說,則是住於有相,是陷入了止境,非是無為法。反之,無住相修行,修無因緣造作之理法,真空妙理無有窮盡,一切賢聖證悟之境界將隨其體會深淺程度的不同而有所差別。亦即所謂的「一雨普潤,稟受各異;三獸渡河,證有深淺。」  

佛經有「三獸渡河」之喻,以恆河比喻生死煩惱之大流,亦喻作法性之空理,水軟喻空,河底喻實相。又譬三乘為三獸,三乘聖人,雖證同一之法性,渡同一生死之流到達解脫彼岸,然而其證悟深淺卻因其根器不同而生差別。兔、馬、象,三獸渡河,兔足在水上,浮水而過,喻聲聞乘悟道最淺,不能深入;馬足在水中,喻緣覺乘,雖不至底,而悟道漸深;象足得至水底,見空及與不空,喻菩薩乘悟道之深,已見實相。而如來渡時,猶如香象,大象王者,堅忍力強,拔一切煩惱習氣根源,絕流而過,萬鈞之足,足印河底實相,涅槃妙心,傳佛心印。

母娘慈悲皈命 無極瑤池大聖西王金母大天尊

#金剛經#無得無說分第七#一切賢聖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