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 《金剛經.無得無說分第七》導讀之三(完)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經文:

「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耶?如來有所說法耶?」須菩提言:「如我解佛所說義,無有定法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亦無有定法如來可說。何以故?如來所說法,皆不可取、不可說,非法、非非法。所以者何?一切賢聖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

raw-image

※經文導讀:  

【無為法】:離因緣造作之法,不隨因緣變化而出現、變化及消失的法,亦即不生不滅、無來無去、非彼非此之法,是涅槃的異名。 

【一切賢聖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妙行無住分第四〉云:「菩薩於法,應無所住,行於布施,所謂不住色布施,不住聲香味觸法布施。」布施的梵語曰「檀那」,廣義的布施涵蓋了六度波羅蜜,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以及般若。彌勒菩薩偈曰:「檀義攝於六,資生無畏法,此中一二三,名為修行住。」是故,菩薩於法,應無所住,行於六度波羅蜜,不住色聲香味觸法,如是妙行無住,是名修行住,亦名無念行。《六祖壇經.般若品第二》云:「但淨本心,使六識出六門,於六塵中無染無雜,來去自由,通用無滯,即是般若三昧,自在解脫,名無念行。」  

云何修行?無念之行,妙行無住,不住色聲香味觸法,無住於相,無染無雜,於念而無念。是故,若作是念,有定法可取、有定法可說,則是住於有相,是陷入了止境,非是無為法。反之,無住相修行,修無因緣造作之理法,真空妙理無有窮盡,一切賢聖證悟之境界將隨其體會深淺程度的不同而有所差別。亦即所謂的「一雨普潤,稟受各異;三獸渡河,證有深淺。」  

佛經有「三獸渡河」之喻,以恆河比喻生死煩惱之大流,亦喻作法性之空理,水軟喻空,河底喻實相。又譬三乘為三獸,三乘聖人,雖證同一之法性,渡同一生死之流到達解脫彼岸,然而其證悟深淺卻因其根器不同而生差別。兔、馬、象,三獸渡河,兔足在水上,浮水而過,喻聲聞乘悟道最淺,不能深入;馬足在水中,喻緣覺乘,雖不至底,而悟道漸深;象足得至水底,見空及與不空,喻菩薩乘悟道之深,已見實相。而如來渡時,猶如香象,大象王者,堅忍力強,拔一切煩惱習氣根源,絕流而過,萬鈞之足,足印河底實相,涅槃妙心,傳佛心印。

母娘慈悲皈命 無極瑤池大聖西王金母大天尊

#金剛經#無得無說分第七#一切賢聖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

avatar-img
16會員
149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Koeln Walker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經文: 「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耶?如來有所說法耶?」須菩提言:「如我解佛所說義,無有定法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亦無有定法如來可說。何以故?如來所說法,皆不可取、不可說,非法、非非法。所以者何?一切賢聖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 ※導讀:   【何以故?】:空生起慧,解佛所說
◇那些人在我心裡經過 像風來了又走 ★解:真心如鏡,鏡能顯象,胡來胡現,漢來漢現,一切唯心造。執迷鏡中成相,即是妄見水中第二月,愛著染著不能離,心上再生第二心,此心是妄心。塵起則心起,塵滅則心滅,妄心生滅不斷,來了又走,走了又來。 ◇我的心滿了又空 快樂後又寂寞 ★解:妄心生生滅滅,無
二諦指的是世俗諦(俗諦),以及勝義諦(真諦、第一義諦)。諦是道理的意思。  世俗諦是凡夫見,以四大假合為自身相,六塵緣影為自心相,認識世界萬事萬物的現象以及原理,是「有」見。有是如幻假有,因緣生法,因緣和合而生,緣散而滅,無一真實,非恆常不變,是「緣生」、「緣起」的概念,說的是「事」法。   勝義
《金剛經.無得無說分第七》,佛問須菩提:「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耶?如來有所說法耶?」   《金剛經》裡的每一分都是緊密相連的,佛作是問,是延續〈正信希有分第六〉而來。那麼佛陀為何這麼問呢?探討這個問題,可以讓我們更加契入《金剛經》,而不是單純誦念,單純的依文解義。   筆者
◇經文:   「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耶?如來有所說法耶?」須菩提言:「如我解佛所說義,無有定法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亦無有定法如來可說。何以故?如來所說法,皆不可取、不可說,非法、非非法。所以者何?一切賢聖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 ◇前言:   「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耶
◇經文:   「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耶?如來有所說法耶?」須菩提言:「如我解佛所說義,無有定法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亦無有定法,如來可說。何以故?如來所說法,皆不可取、不可說,非法、非非法。所以者何?一切賢聖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 ◇前言:   昔惠能三更夜裡入祖師室,五
※經文: 「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耶?如來有所說法耶?」須菩提言:「如我解佛所說義,無有定法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亦無有定法如來可說。何以故?如來所說法,皆不可取、不可說,非法、非非法。所以者何?一切賢聖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 ※導讀:   【何以故?】:空生起慧,解佛所說
◇那些人在我心裡經過 像風來了又走 ★解:真心如鏡,鏡能顯象,胡來胡現,漢來漢現,一切唯心造。執迷鏡中成相,即是妄見水中第二月,愛著染著不能離,心上再生第二心,此心是妄心。塵起則心起,塵滅則心滅,妄心生滅不斷,來了又走,走了又來。 ◇我的心滿了又空 快樂後又寂寞 ★解:妄心生生滅滅,無
二諦指的是世俗諦(俗諦),以及勝義諦(真諦、第一義諦)。諦是道理的意思。  世俗諦是凡夫見,以四大假合為自身相,六塵緣影為自心相,認識世界萬事萬物的現象以及原理,是「有」見。有是如幻假有,因緣生法,因緣和合而生,緣散而滅,無一真實,非恆常不變,是「緣生」、「緣起」的概念,說的是「事」法。   勝義
《金剛經.無得無說分第七》,佛問須菩提:「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耶?如來有所說法耶?」   《金剛經》裡的每一分都是緊密相連的,佛作是問,是延續〈正信希有分第六〉而來。那麼佛陀為何這麼問呢?探討這個問題,可以讓我們更加契入《金剛經》,而不是單純誦念,單純的依文解義。   筆者
◇經文:   「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耶?如來有所說法耶?」須菩提言:「如我解佛所說義,無有定法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亦無有定法如來可說。何以故?如來所說法,皆不可取、不可說,非法、非非法。所以者何?一切賢聖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 ◇前言:   「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耶
◇經文:   「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耶?如來有所說法耶?」須菩提言:「如我解佛所說義,無有定法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亦無有定法,如來可說。何以故?如來所說法,皆不可取、不可說,非法、非非法。所以者何?一切賢聖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 ◇前言:   昔惠能三更夜裡入祖師室,五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有位學佛的讀者來信問,他在學佛過程中,遇到很多佛友或師兄姐,推薦他修藥師法門,不僅能消災延壽,有病治病,還能有求必應,不管是相貌要變俊美或莊嚴,或生活上的物質資糧,都能所求滿願,富饒多金,甚至可免除牢獄災。 然而,《金剛經》既然都說:「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Thumbnail
​投資理財內容聲明 文內如有投資理財相關經驗、知識、資訊等內容,皆為作者個人分享行為。 有價證券、指數與衍生性商品之數據資料,僅供輔助說明之用,不代表創作者投資決策之推介及建議。 閱讀同時,請審慎思考自身條件及自我決策,並應有為決策負責之事前認知。 希望您能從這些分享內容汲取投資養份,養成獨
Thumbnail
50歲左右,正是面臨職業瓶頸與退休焦慮的時期,特別是在資產尚未足夠支持完全退休的情況下。你可能還無法依賴被動收入來過上理想的退休生活,但這並不代表無法減輕壓力。透過靈活的資產配置策略和穩定的現金流管理,你可以平衡當前的生活需求與未來的財務目標,穩步前進。
Thumbnail
對於50歲左右的上班族來說,資產配置不僅要考慮長期的資本增值,還需兼顧現金流的穩定性和風險控制。隨著年齡增長,你需要確保資產能支撐未來的退休生活,並在市場波動時提供穩定的收入。因此,將市值型ETF、高股息ETF與防禦性資產結合的策略,能夠同時滿足這些需求。
Thumbnail
子標題:00713的三種質押試算,槓桿、風險、報酬的天秤該如何衡量? 質押槓桿與投資工具槓桿哪個好? 最近讀到一本新書「時間的代價」裡面對於利息這件事形容成為換取時間與資源分配,覺得很有意思。 槓桿與承擔風險本質上就是換取報酬,賺取人生的時間,而波動就是成
Thumbnail
(一) 經文概要:          須菩提、迦旃延、大迦葉、大目犍連聽聞今日妙法之後,且聽到世尊授記舍利弗未來有天也會成佛,心生歡喜,向佛表示領解世尊今日所說重點,原以為過往已有所得,故已無所求,沒想到今日聽聞稀有之法之後,才知道以前世尊是隨宜說三,循序漸進引導眾生,今日才知原來無量珍寶
Thumbnail
此為西晉時期的經典,經中強調菩薩在娑婆世界行道的艱難和忍辱的重要性,佛陀透過講述前世恩德,解釋自己與文殊師利的師徒關係。最終鼓勵菩薩繼續修行,發無上道心。 原典│大正藏 經集部二 第15冊No. 629 全1卷 安公云元闕譯人今附西晉錄 (說明 : 以下粗體字為佛經原文,細體字為白話翻譯)
Thumbnail
釋迦牟尼佛說「若有菩薩,儻聞說此勸助教者,即能奉持、諷誦、講說,如是不久皆當滅盡一切罪蓋,令無罣礙。」 西晉 月氏國三藏 竺法護 譯 聞如是:一時佛在羅閱祇耆闍崛山中,與大比丘眾俱,比丘千二百五十,菩薩無央數——一切大聖神通已達,逮得總持,攬十方慧,立三脫門,曉了三世,無所罣礙頒宣三寶救濟三界
Thumbnail
佛三種說法,一、方便說,二、譬喻說,三、因緣說。唯以方便說,為對最上機。今淨土法門,為方便中之方便,故曰異方便。三根普被,九界同收,乃諸佛之最上大法,為正法輪。
Thumbnail
「楞嚴經」云:世界,眾生,業果,三種相續不斷,無有窮盡(眾生業不盡,而依業受報,故眾生界不盡)。設言眾生界有盡,我願方盡,以無眾生可度,故度生願畢。菩提道成:即圓滿菩提,佛道成就。福足慧足,已成兩足之尊。自覺覺他,已得究竟滿覺。佛道既成,我願方成。如是發心,名之為大。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有位學佛的讀者來信問,他在學佛過程中,遇到很多佛友或師兄姐,推薦他修藥師法門,不僅能消災延壽,有病治病,還能有求必應,不管是相貌要變俊美或莊嚴,或生活上的物質資糧,都能所求滿願,富饒多金,甚至可免除牢獄災。 然而,《金剛經》既然都說:「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Thumbnail
​投資理財內容聲明 文內如有投資理財相關經驗、知識、資訊等內容,皆為作者個人分享行為。 有價證券、指數與衍生性商品之數據資料,僅供輔助說明之用,不代表創作者投資決策之推介及建議。 閱讀同時,請審慎思考自身條件及自我決策,並應有為決策負責之事前認知。 希望您能從這些分享內容汲取投資養份,養成獨
Thumbnail
50歲左右,正是面臨職業瓶頸與退休焦慮的時期,特別是在資產尚未足夠支持完全退休的情況下。你可能還無法依賴被動收入來過上理想的退休生活,但這並不代表無法減輕壓力。透過靈活的資產配置策略和穩定的現金流管理,你可以平衡當前的生活需求與未來的財務目標,穩步前進。
Thumbnail
對於50歲左右的上班族來說,資產配置不僅要考慮長期的資本增值,還需兼顧現金流的穩定性和風險控制。隨著年齡增長,你需要確保資產能支撐未來的退休生活,並在市場波動時提供穩定的收入。因此,將市值型ETF、高股息ETF與防禦性資產結合的策略,能夠同時滿足這些需求。
Thumbnail
子標題:00713的三種質押試算,槓桿、風險、報酬的天秤該如何衡量? 質押槓桿與投資工具槓桿哪個好? 最近讀到一本新書「時間的代價」裡面對於利息這件事形容成為換取時間與資源分配,覺得很有意思。 槓桿與承擔風險本質上就是換取報酬,賺取人生的時間,而波動就是成
Thumbnail
(一) 經文概要:          須菩提、迦旃延、大迦葉、大目犍連聽聞今日妙法之後,且聽到世尊授記舍利弗未來有天也會成佛,心生歡喜,向佛表示領解世尊今日所說重點,原以為過往已有所得,故已無所求,沒想到今日聽聞稀有之法之後,才知道以前世尊是隨宜說三,循序漸進引導眾生,今日才知原來無量珍寶
Thumbnail
此為西晉時期的經典,經中強調菩薩在娑婆世界行道的艱難和忍辱的重要性,佛陀透過講述前世恩德,解釋自己與文殊師利的師徒關係。最終鼓勵菩薩繼續修行,發無上道心。 原典│大正藏 經集部二 第15冊No. 629 全1卷 安公云元闕譯人今附西晉錄 (說明 : 以下粗體字為佛經原文,細體字為白話翻譯)
Thumbnail
釋迦牟尼佛說「若有菩薩,儻聞說此勸助教者,即能奉持、諷誦、講說,如是不久皆當滅盡一切罪蓋,令無罣礙。」 西晉 月氏國三藏 竺法護 譯 聞如是:一時佛在羅閱祇耆闍崛山中,與大比丘眾俱,比丘千二百五十,菩薩無央數——一切大聖神通已達,逮得總持,攬十方慧,立三脫門,曉了三世,無所罣礙頒宣三寶救濟三界
Thumbnail
佛三種說法,一、方便說,二、譬喻說,三、因緣說。唯以方便說,為對最上機。今淨土法門,為方便中之方便,故曰異方便。三根普被,九界同收,乃諸佛之最上大法,為正法輪。
Thumbnail
「楞嚴經」云:世界,眾生,業果,三種相續不斷,無有窮盡(眾生業不盡,而依業受報,故眾生界不盡)。設言眾生界有盡,我願方盡,以無眾生可度,故度生願畢。菩提道成:即圓滿菩提,佛道成就。福足慧足,已成兩足之尊。自覺覺他,已得究竟滿覺。佛道既成,我願方成。如是發心,名之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