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 《金剛經.究竟無我分第十七》導讀六

92. 《金剛經.究竟無我分第十七》導讀六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經文:  

若有人言,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實無有法,佛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如來所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於是中無實無虛。

raw-image

※導讀:

【若有人言: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實無有法,佛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此段經文,玄奘法師譯作:「善現!若如是說,如來、應、正等覺『能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當知此言為不真實。所以者何?善現!由彼謗我起不實執。何以故?善現!無有少法,如來、應、正、等覺能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綜合鳩摩羅什法師和玄奘法師的譯文可以知道,若如是說,即是謗佛。為什麼呢?  如來,如者真如,乘真如之道,從因來果,而成正覺,是諸法如義,不見一法生滅相,不見一法去來相,能所俱泯,心無生滅。若如是說,如來、應、正等覺「能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能證」即有「所證」,能所心是生滅心,做能所心說,即是謗佛;「能證」即有「所證」,是有能證之我,以及所證之法,著人、法二執,真如如何躍然而顯?故是謗佛。  

佛者,覺也,真性者,佛與眾生本來自有之,自性迷即是眾生,自性覺即是佛。若有一法可得菩提,則是自外而得,此真性豈有自外而得哉?若是自外而得,如何是得見本來面目?若是自外而得,則非自覺,如何是佛?故作是說,即是謗佛。  

諸法如義,不來不去,無實無虛,不有不無,不生不滅,不常不斷,是中道第一義,若有法,佛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則是落於有見,即非諸法如義,故是謗佛。


【須菩提!如來所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於是中無實無虛】:  

義淨法師譯作:「妙生!如來所得正覺之法,此即非實非虛。」也就是《離相寂滅分第十四》佛告須菩提:「如來所得法,此法無實無虛。」另外,玄奘法師譯作:「善現!如來現前等所證法,或所說法,或所思法,即於其中非諦非妄。」  

如來現前,諸法如義,如其本然真如法性,法性無生,於是清淨心中,離一切相,即生滅而無生滅,諸法畢竟不生,實無有法得菩提。以所得心不生,心無生滅,如其本然真如法性,是識自本心、見自本性,如來現前,是故得菩提。太虛大師註曰:「得而非得,不可言實;非得而得,不可言虛;故曰如來所得菩提,無實無虛也。」  

「如來現前等所證法」:此法即是清淨心,離此心外,更無別法,更無菩提可得。然而真心無相,憑何得見?故言無實。所得心滅,即現清淨心,清淨心中,一切智本有,萬行圓備,恆沙性德,用而不竭,故言無虛。此喻真空妙有之理,真空非空,能生妙有;妙有非有,不礙真空,真空即妙有,妙有即真空,性相一如,實而無實,虛而無虛,無實無虛,是中道第一義諦,是菩提無上道。《金剛經六祖口訣》云:「佛言實無所得心,而得菩提。以所得心不生,是故得菩提。離此心外,更無菩提可得,故言無實也。所得心寂滅,一切智本有,萬行悉圓備,恆沙德性,用無乏少,故言無虛也。」

「如來所說法」:〈無得無說分第七〉,須菩提白佛言:「如來所說法,皆不可取、不可說,非法、非非法。」即言,法本不有,為眾生而設,非有真實之法,故云非法,此是無實也;法本不無,如筏喻者,開示眾生,去除外妄而明真性,悟入佛之知見,是不得言無般波羅蜜多法而成佛,三世諸佛皆從此經出,即不可全謂之非法,故云非非法,此是無虛也。王日休註解曰:「如來所得正覺之法者,謂佛所得以明真性之法也,此非真性中所有,故曰非實,謂亦為妄也。然必賴於此以明真性,故云非虛。」  

「如來所思法」:智者心行之處,即生滅而無生滅;凡夫眾生心行之處,住色、聲、香、味、觸、法,於無生中,妄見生滅,塵起則心起,塵滅則心滅,妄心生滅不止,是故說名轉輪生死。然而境界自心現,如來所思法,非是凡夫眾生心行之處所能知曉,乃是言語道斷,心行處滅,不可思、不可議,六根緣不到。《大乘入楞伽經》云:「昔諸如來應正等覺,皆於此城說『自所得聖智證法』。非諸外道臆度邪見及以二乘修行境界。」凡夫及諸外道執有,二乘聖人執空,如來所思法,非有非空,空有不二,不二曰一,離妄曰真,於是清淨心中,一真一切真,無實無虛。

母娘慈悲皈命

無極瑤池大聖西王金母大天尊

avatar-img
Koeln Walker的沙龍
19會員
154內容數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Koeln Walker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經文:   「何以故?如來者,即諸法如義。」 ※導讀:   什麼是「諸法如義」?我們根據玄奘法師的譯本來進行探究。此段經文,玄奘法師譯作:  「所以者何?善現!   言如來者,即是真實真如增語;   言如來者,即是無生法性增語;   言如來者,即是永斷道路增語;   言如來者,即是
※經文:   「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於然燈佛所,有法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不?」「不也。世尊!如我解佛所說義,佛於然燈佛所,無有法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佛言:「如是!如是!須菩提!實無有法,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若有法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然燈佛即不與我授記:『汝於來世當得作佛
※經文:   爾時,須菩提白佛言:「世尊,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云何應住?云何降伏其心?」佛告須菩提:「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當生如是心:我應滅度一切眾生;滅度一切眾生已,而無有一眾生實滅度者,何以故?須菩提,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則非菩薩。所以
※經文: 爾時,須菩提白佛言:「世尊,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云何應住?云何降伏其心?」佛告須菩提:「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當生如是心:我應滅度一切眾生;滅度一切眾生已,而無有一眾生實滅度者,何以故?須菩提,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則非菩薩。所以者何
※經文:   爾時,須菩提白佛言:「世尊,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云何應住?云何降伏其心?」 ※導讀:   〈善現啟請分第二〉長老須菩提在大眾中即從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希有世尊!如來善護念諸菩薩,善付囑諸菩薩。世尊!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經文:   「須菩提!我念過去無量阿僧祇劫,於然燈佛前,得值八百四千萬億那由他諸佛,悉皆供養承事,無空過者。若復有人,於後末世,能受持、讀誦此經,所得功德,於我所供養諸佛功德,百分不及一,千萬億分,乃至算數譬喻所不能及。須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於後末世,有受持、讀誦此經,所得功德,我若具說者,
※經文:   「何以故?如來者,即諸法如義。」 ※導讀:   什麼是「諸法如義」?我們根據玄奘法師的譯本來進行探究。此段經文,玄奘法師譯作:  「所以者何?善現!   言如來者,即是真實真如增語;   言如來者,即是無生法性增語;   言如來者,即是永斷道路增語;   言如來者,即是
※經文:   「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於然燈佛所,有法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不?」「不也。世尊!如我解佛所說義,佛於然燈佛所,無有法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佛言:「如是!如是!須菩提!實無有法,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若有法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然燈佛即不與我授記:『汝於來世當得作佛
※經文:   爾時,須菩提白佛言:「世尊,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云何應住?云何降伏其心?」佛告須菩提:「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當生如是心:我應滅度一切眾生;滅度一切眾生已,而無有一眾生實滅度者,何以故?須菩提,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則非菩薩。所以
※經文: 爾時,須菩提白佛言:「世尊,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云何應住?云何降伏其心?」佛告須菩提:「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當生如是心:我應滅度一切眾生;滅度一切眾生已,而無有一眾生實滅度者,何以故?須菩提,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則非菩薩。所以者何
※經文:   爾時,須菩提白佛言:「世尊,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云何應住?云何降伏其心?」 ※導讀:   〈善現啟請分第二〉長老須菩提在大眾中即從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希有世尊!如來善護念諸菩薩,善付囑諸菩薩。世尊!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經文:   「須菩提!我念過去無量阿僧祇劫,於然燈佛前,得值八百四千萬億那由他諸佛,悉皆供養承事,無空過者。若復有人,於後末世,能受持、讀誦此經,所得功德,於我所供養諸佛功德,百分不及一,千萬億分,乃至算數譬喻所不能及。須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於後末世,有受持、讀誦此經,所得功德,我若具說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