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2-13|閱讀時間 ‧ 約 23 分鐘

透過對話,建構孩子的世界—《我不想睡覺》

raw-image

幾年前就買了一本外文繪本,生動的青蛙表情,讓人印象非常深刻。
這次 #聯經童書 出版了《我不想睡覺》
趁著過年回家,趕緊把書找出來寫分享。

I Don't Want to Be a Frog

故事裡的主角——小青蛙,想要成為一隻貓、兔子、小豬、貓頭鷹……就是覺得不想當一隻青蛙!

透過對話,簡單的句子,反覆的問句,青蛙爸爸和小青蛙一層層的梳理「自己」和「他人」的不同。直到大野狼的出現,讓小青蛙對「青蛙」這個身分產生認同。

每個人在形成自我認同之前,
必經的一個「總是覺得別人比較好」的時期。
誰誰的家裡可以買什麼什麼;誰誰的家裡可以去哪裡哪裡玩。
別人的家總是看起來好像特別棒,別人的家人看起來好像比較好?

是真的嗎?!

成長後的大人也是一樣,誰誰的工作很棒,誰誰又買了什麼,誰誰如何如何……

時常懷疑,
有沒有人在欽羨別人的生活之前,先好好檢視、珍惜並感謝自己的生活。
也許就跟小青蛙一樣,需要一個契機,發現自己擁有的一切。

這是一個很適合家「有一百萬個問題的小孩」必備的一個系列,目前已出版的還有:

I Don't Want to Be Big

There's Nothing to Do!

I Don't Want to Go to Sleep


最近由聯經童書出版的《我不想睡覺》,是由第一集出現過的貓頭鷹來和小青蛙對話。

第一集故事裡的爸爸這回沒有出現,因為他先去睡(冬眠)了。

青蛙爸爸先睡去了

這次由貓頭鷹幫助小青蛙一一整理思緒,

究竟「青蛙是否需要冬眠」,以及「冬天是否如小青蛙想像中的好?」。

(是否需要睡覺,也許是個哲學上的議題?!)


透過小青蛙的煩惱和困擾,用簡單的對話,適時幫孩子釐清想法。
也是一種思考的訓練方式。

孩子對於沒接觸過的世界感到好奇,
正如小青蛙冬眠就沒辦法看到下雪;
醒著時的溫暖天氣,讓他也沒有機會感受火爐的溫度。

這裡有另一個支線,就是孩子需要透過「體驗」來完整他的世界觀。

這也就是為什麼需要帶著孩子去大自然、到觀光工廠,甚至到世界各地旅行。

這都是為了豐富他們的生活經驗與擴展視野,在他們遊戲、參觀與旅遊中,
學習並感受,從而建構出自己想要追求的未來。

議題說起來很大,
但這些「建構」就是透過一次次的對話,一次次的經驗整理才能獲得。

許願這個系列可以多出版幾本,
非常適合親子共讀,也很適合延伸日常對話。

《我不想睡覺》

  • 作者: 黛芙.貝蒂 (Dev Petty)
  • 譯者: 周婉湘
  • 繪者: 麥克.博爾特(Mike Boldt)
  • 出版社:聯經出版公司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作者的相關文章

這編好想說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