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故事:慈禧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到底是強悍造成了她的悲劇,還是悲劇造成了她的強悍?

如果沒有那頂太后的帽子,我們會如何看待這位老婦人?青少年時喪父,又身為長女,獨撐家計、青年喪夫、中年喪子、老年喪家。所有的不幸好像都發生在她身上了!如果她只是個平凡的老人,也許大家都會注意到她的不幸,而給予一些寬容的同情。可憐她不是,而又需要有一個人,揹起那個時代的鍋。所以她就只能負責了!

說她寵信宦官,但清朝至少沒有像東漢、明朝那種閹黨!就是幾個愛錢的太監而已!她十二歲時,父親死在任上,她帶著家人扶棺返回故鄉,有位知縣接錯船了,原來想把程儀要回去,後來在師爺的勸說下,才算了。但是這個女孩記住了,有權力以後,一路把那個知縣捧上了督撫。如果她是個男子,一句重情重義是跑不掉的。可惜她不是,所以就是任用私情了。

過五十歲以後,開始用自己的角度來看歷史了!突然發現以前以為的忠孝節義,好像不一定是那麼回事!結論是:沒有一個人時時刻刻都是好人、壞人也不是每件事都在使壞。如何評判呢?想辦法站的高一點吧!局勢,有時候會逼人變壞,有時候卻可以把人拱成聖人。不同的因,造成不一樣的果。就算不去講三世因果,但是一切的格局,都真的是因果關係,不談前世、來世,光這一生,就夠喝上一壇了!

avatar-img
4會員
365內容數
生命不是變動的水流,終究只是固定河道的一灣。偶爾飄零的落花,才稍微增添一抹顏色!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楊子江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我的父執輩都是日本教育走過來的,所以隨手就是一個巴掌、抽出皮帶就鞭,真的是涼伴干絲,小菜一碟。但是我非常厭惡這樣的行為。我到今天都還看不起毆打或欺負無還手能力的人,何況是小孩,有些還是至親? 記得大女兒上學時,老師問我,可以適度的處罰嗎?我回家想了很久,直接寄了一封信給老師。如果我的小孩有危及到生
發現人的喜怒哀樂愛悪欲到了極點的時候,無論是天賦還是後天受了什麼訓練,文筆都有可觀之處!不管字句如何舖陳,都能體會到那濃濃的情緒。 所以我常覺得,能隨手就寫來一篇好文章的人,真的好可憐?因為他們隨時都在把自己的情緒極大化!而這世間,是要人把情緒極小化、甚至是冷淡無情,才能過上舒服的日子的。 如果
家裡是個言論自由、政治自由、宗教自由的地方,但是因為我從小就帶著小孩這樣子過年,所以小孩好像也就習慣這個樣子了! 每個鄉市鎮都有自己大廟,台灣一般都是開彰聖王、保生大帝或是清水祖師。正月初一子時,都是去大廟拜拜,回家後睡個覺,早上起床後,要嘛去新竹天公壇,要嘛去宜蘭大里天公廟-慶雲宮拜拜,反正正月
原本以為心痛只是文學裡的形容詞,但是在一次經歷以後,才發現心痛真的存在! 應該是高中時期吧!有段時間特別低迷,也不知道是為什麼?有志難伸?遺落了初戀?好像都湊在了一塊。煩到不行時,心臟突然酸麻了一下。那不是生理上的痛,但是突然間,好像豁然開朗,什麼都不煩了。後來想想,這應該是心痛的由來吧!再一次有
有許多事情,我認為是不需要開口的,比如說,發起的人要主動去聯繫,拿起菜單就點菜的人,是準備要請客的。朋友交到了今天,還有在往來的,基本上都是這個樣子的人。但是過年的時候,是最痛苦的。莫名其妙的就跟一堆親戚聚在了一起,血親還好,因為基因的相似,個性脾氣差不了太遠,而且自小就往來了,多少知根知底知現狀的
從小父親就這樣教導我,大過年的時候,見到人就要面帶微笑,開口就是:新年快樂、恭喜發財! 後來,都市人口愈來愈多,距離卻愈來愈疏遠了。人和人之間的防備心愈來愈重。春節期間見到陌生人,也是一臉冷肅。彷彿一個笑臉,就是別有用心? 而我依舊保持著從小的習慣,只是不開口了!免得強人所難!視線有對上時,我就
我的父執輩都是日本教育走過來的,所以隨手就是一個巴掌、抽出皮帶就鞭,真的是涼伴干絲,小菜一碟。但是我非常厭惡這樣的行為。我到今天都還看不起毆打或欺負無還手能力的人,何況是小孩,有些還是至親? 記得大女兒上學時,老師問我,可以適度的處罰嗎?我回家想了很久,直接寄了一封信給老師。如果我的小孩有危及到生
發現人的喜怒哀樂愛悪欲到了極點的時候,無論是天賦還是後天受了什麼訓練,文筆都有可觀之處!不管字句如何舖陳,都能體會到那濃濃的情緒。 所以我常覺得,能隨手就寫來一篇好文章的人,真的好可憐?因為他們隨時都在把自己的情緒極大化!而這世間,是要人把情緒極小化、甚至是冷淡無情,才能過上舒服的日子的。 如果
家裡是個言論自由、政治自由、宗教自由的地方,但是因為我從小就帶著小孩這樣子過年,所以小孩好像也就習慣這個樣子了! 每個鄉市鎮都有自己大廟,台灣一般都是開彰聖王、保生大帝或是清水祖師。正月初一子時,都是去大廟拜拜,回家後睡個覺,早上起床後,要嘛去新竹天公壇,要嘛去宜蘭大里天公廟-慶雲宮拜拜,反正正月
原本以為心痛只是文學裡的形容詞,但是在一次經歷以後,才發現心痛真的存在! 應該是高中時期吧!有段時間特別低迷,也不知道是為什麼?有志難伸?遺落了初戀?好像都湊在了一塊。煩到不行時,心臟突然酸麻了一下。那不是生理上的痛,但是突然間,好像豁然開朗,什麼都不煩了。後來想想,這應該是心痛的由來吧!再一次有
有許多事情,我認為是不需要開口的,比如說,發起的人要主動去聯繫,拿起菜單就點菜的人,是準備要請客的。朋友交到了今天,還有在往來的,基本上都是這個樣子的人。但是過年的時候,是最痛苦的。莫名其妙的就跟一堆親戚聚在了一起,血親還好,因為基因的相似,個性脾氣差不了太遠,而且自小就往來了,多少知根知底知現狀的
從小父親就這樣教導我,大過年的時候,見到人就要面帶微笑,開口就是:新年快樂、恭喜發財! 後來,都市人口愈來愈多,距離卻愈來愈疏遠了。人和人之間的防備心愈來愈重。春節期間見到陌生人,也是一臉冷肅。彷彿一個笑臉,就是別有用心? 而我依舊保持著從小的習慣,只是不開口了!免得強人所難!視線有對上時,我就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最近有個陪談經歷很有意思,一位非常可愛的女孩想要探索人生目標,聽她敘述的同時,覺得好像聽了一場我自己生命故事的濃縮版,差別只在於,對方小我整整二十歲。
廿多年前吧,有群人告訴我,要去恨外省人。 我幼稚園有位同學,他的父親是衛生所的門衛,有次一起玩的太晚了,他找我一起吃飯,我們兩各拿一個大碗,碗內有香腸、臘肉、燉肉等,而那位伯伯,一顆饅頭、一碟辣椒。我才幼稚園,但是這飯我不敢吃也吃不下去! 因為家裡生意的𨶹係,一年三節我都要陪伴父親送禮給縣政府
寫過滾滾長江東逝水的作者,也寫下了青史幾行名姓,北邙無數荒邱! 喜歡讀歷史的人,才能感受到詞中背後的淒涼。 曾我少年時,習慣長篇大論,唯恐別人不懂我在說什麼,如今都是點到為止,經歷過來的,該懂的人就是懂,多言真的無濟於事。 我依然會跟世界爭辯,但是現在只限於為自己的事。如果在被傷害及出賣過那麼
跟幾位女性聊天時,話題突然扯到了三從四德。 她們認為這單純是對女人的壓迫與約束,但是事情有這麼單純嗎? 古時候的女人不落戶籍,因為女性不用服兵役、勞役。政府花那麼多人力幫妳落戶籍幹嘛,現在有電腦可以一鍵搞定,那時候可是需要大量的書吏來工作的。沒有戶籍要怎麼繼承地產?所以夫死只好從子了! 德、言
習慣弄清楚一些專有名詞是為什麼產生的,慢慢了解到,很多東西在華人社會已經存在很久了。 一開始是因為對護照這個東西有疑問,為什麼叫做護照?後來自已的結論,應該是從明朝的護書、照身而來的,護書是當時官方的出行許可,照身就是身份証了! 公司這個名詞,也是明朝就有了,最有名的應該是鄭成功他爸爸鄭芝龍成立
Thumbnail
后妃傳在史書中,向來都是被「略過不讀」的段落。 唐史這次要來細細的讀,原因他們自己寫得很清楚。李淵沒有正宮皇后,引發了李世民跟李建成的太子之爭。又有武后,韋后,以至於楊貴妃,無不牽動大唐氣運。 由此可知,母儀天下是一件多麼重要的事情。 這種台詞在前朝史書是看不見的。臭都是臭別人家。
Thumbnail
近日,鄭文燦涉貪遭調查,即有人用前朝蔡英文的“大阿哥”中箭落馬諷喻,或四王爺胤禛奪得寶座,成為雍正帝後,整肅掉最大威脅八王爺。可否換一種另類歷史的思維,即顛覆已發生的歷史,慈禧太后當年退休頤和園若如今日的卸任元首,無“回朝”之可能,那麼光緒帝的“戊戌變法”是否能一掃前朝的稗政?
Thumbnail
「慈禧太后」這位歷史上知名的女性,改變了整個中國,但她真的是你想像的那樣嗎?
皇帝陪公主娘娘享用午膳食,提起五品官員子女參與宴會意願低落一事,公主娘娘對此倒是挺訝異。 「韶光易逝,難得有個機會展現自己認識同齡,為何不要?」公主娘娘身心恢復的不錯,她想起當年若非太子跑到她家作客,應當也沒後來的故事,當然那會是另一番故事。 「郡主成天拈花弄草的,這大好韶光都快被蹉跎而去,你也
Thumbnail
花園御池畔,風和日麗,繁花似錦。   我照例又是最後一個到的,一到就先向太后請安。   太后見我今日穿著淡雅,只抬了抬眼皮輕哼一聲,沒多說什麼。   人和人之間的緣份實在很難說,有些人天生就是處不來。   我和太后就是這樣。   這和我倆的出身、經歷、談吐
Thumbnail
最近有個陪談經歷很有意思,一位非常可愛的女孩想要探索人生目標,聽她敘述的同時,覺得好像聽了一場我自己生命故事的濃縮版,差別只在於,對方小我整整二十歲。
廿多年前吧,有群人告訴我,要去恨外省人。 我幼稚園有位同學,他的父親是衛生所的門衛,有次一起玩的太晚了,他找我一起吃飯,我們兩各拿一個大碗,碗內有香腸、臘肉、燉肉等,而那位伯伯,一顆饅頭、一碟辣椒。我才幼稚園,但是這飯我不敢吃也吃不下去! 因為家裡生意的𨶹係,一年三節我都要陪伴父親送禮給縣政府
寫過滾滾長江東逝水的作者,也寫下了青史幾行名姓,北邙無數荒邱! 喜歡讀歷史的人,才能感受到詞中背後的淒涼。 曾我少年時,習慣長篇大論,唯恐別人不懂我在說什麼,如今都是點到為止,經歷過來的,該懂的人就是懂,多言真的無濟於事。 我依然會跟世界爭辯,但是現在只限於為自己的事。如果在被傷害及出賣過那麼
跟幾位女性聊天時,話題突然扯到了三從四德。 她們認為這單純是對女人的壓迫與約束,但是事情有這麼單純嗎? 古時候的女人不落戶籍,因為女性不用服兵役、勞役。政府花那麼多人力幫妳落戶籍幹嘛,現在有電腦可以一鍵搞定,那時候可是需要大量的書吏來工作的。沒有戶籍要怎麼繼承地產?所以夫死只好從子了! 德、言
習慣弄清楚一些專有名詞是為什麼產生的,慢慢了解到,很多東西在華人社會已經存在很久了。 一開始是因為對護照這個東西有疑問,為什麼叫做護照?後來自已的結論,應該是從明朝的護書、照身而來的,護書是當時官方的出行許可,照身就是身份証了! 公司這個名詞,也是明朝就有了,最有名的應該是鄭成功他爸爸鄭芝龍成立
Thumbnail
后妃傳在史書中,向來都是被「略過不讀」的段落。 唐史這次要來細細的讀,原因他們自己寫得很清楚。李淵沒有正宮皇后,引發了李世民跟李建成的太子之爭。又有武后,韋后,以至於楊貴妃,無不牽動大唐氣運。 由此可知,母儀天下是一件多麼重要的事情。 這種台詞在前朝史書是看不見的。臭都是臭別人家。
Thumbnail
近日,鄭文燦涉貪遭調查,即有人用前朝蔡英文的“大阿哥”中箭落馬諷喻,或四王爺胤禛奪得寶座,成為雍正帝後,整肅掉最大威脅八王爺。可否換一種另類歷史的思維,即顛覆已發生的歷史,慈禧太后當年退休頤和園若如今日的卸任元首,無“回朝”之可能,那麼光緒帝的“戊戌變法”是否能一掃前朝的稗政?
Thumbnail
「慈禧太后」這位歷史上知名的女性,改變了整個中國,但她真的是你想像的那樣嗎?
皇帝陪公主娘娘享用午膳食,提起五品官員子女參與宴會意願低落一事,公主娘娘對此倒是挺訝異。 「韶光易逝,難得有個機會展現自己認識同齡,為何不要?」公主娘娘身心恢復的不錯,她想起當年若非太子跑到她家作客,應當也沒後來的故事,當然那會是另一番故事。 「郡主成天拈花弄草的,這大好韶光都快被蹉跎而去,你也
Thumbnail
花園御池畔,風和日麗,繁花似錦。   我照例又是最後一個到的,一到就先向太后請安。   太后見我今日穿著淡雅,只抬了抬眼皮輕哼一聲,沒多說什麼。   人和人之間的緣份實在很難說,有些人天生就是處不來。   我和太后就是這樣。   這和我倆的出身、經歷、談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