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2-19|閱讀時間 ‧ 約 28 分鐘

[成長期]早知道你這麼會念書

    大學聯考物理90分,是我唯一記得的分數。(因為物理補習班說考到90分可以去領獎學金,哈~)

    自從高二第一次考物理60分,我就去補物理了(學校物理老師剛從國中調上來,教得慢又掌握不到深度)。高中時我只補數學跟物理兩科,其實數學後來可以不用捕,我自己願花時間寫題目做練習,且班導師就是位貌美笑容多又教得很好的數學老師,但因為高一就開始補,多聽聽不同老師教題型,多聽當複習也是有幫助的。

    高三時,蠻迷茫的,有點後悔升高二為了可笑的理由-我想繼續唸女生班,而選了二類組。姑姑開藥房、阿公從衛生所退休,都跟三類組醫護藥相關,我又不夠勇氣在升高三時轉組,沒跟人商量、自己想仍是迷茫,就照舊路走吧!繼續唸二類組到底。

    倒是物理愈算愈有些趣味,好像掌握到這學科的破解脈絡;選擇推甄志願時想唸地球科學系,導師有跟我稍聊,意思是出路受限;推甄交大交通管理系時,第一次到清交校園(那時我已經改變主意想唸物理好了,既然不知道要選什麼?唸個基礎科學,以後轉什麼都可以),推甄時面試應該還不錯(教授說我成績不錯,怎麼想來唸?究竟問些什麼也不很記得,大概就是聊聊天,印象最深的是要離場了,教授問我:「知道香蕉一斤多少?」我回答得蠻接近的)。

    我一直不覺得自己有多厲害,既然不曉得唸什麼,那就考聯考吧!考完還有時間,而且所有科系都可以是菜單上的選項。所以推甄像個小插曲,經驗一下,繼續剩下數個月的長期奮戰,過著唸書上學的日子,高三下,由於我通勤搭的台汽巴士轉型期,班次少到幾乎沒有,所以當學校上課都結束了,可以選擇簽同意書不到校,我就選了。如此可以省去通勤時間,還有等半小時還不知車子會不會來、何時來、來了也是滿到車門口的狀況。

    差不多有一個多月,從五月到六月,早上去鄉立圖書館報到,會先在後街買個飯糰,騎腳踏車到圖書館,唸得愛睏就趴在桌上小睡或出來透氣吃點東西。同時間,不少同學仍到校一起唸書,我則是獨自一人。獨自一人對我不是問題,較不受干擾、自己可以掌握節奏,時間到了回家吃飯。記得我蠻喜歡這段規律日子(只有讀書,沒有太多選項的怎麼選才好,反而像單純的幸福)。

    直接跳到結論就是我考上二類組的第一志願,T大電機系,分數夠可以填而不填,似乎有點可惜。不管是小小虛榮心(大多是為了榮耀家人,讓關心我的師長開心),加上不知要唸什麼,所以我就進了T大唸了一年電機系。大二到大三我轉去唸物理系,我非常喜歡物理系同學,我們質性相近都屬於樸實型的,美好的出遊如貓空夜遊、遊九份、搭公車上陽明山、下課後么喝一起去吃飯吃冰,都是跟這群物理系同學。不過我沒有繼續唸物理,大學的物理微積分已經很難了,我並沒有很喜歡鑽研燒腦,而有對生命未知更多想探索的好奇,因此我感恩T大是個全方位的大學,除了社團多元、學校怪咖天才匯聚,那時推廣通識課,希望每個人不能只懂自己專業領域,也要成為通才。

    我選了各學院的通識課及基礎課,沒有選到的課也會去旁聽、剛開學時會去聽不同的課來選擇要修哪一個(因為衝堂一定會有,怎麼把時間分配、修課菜單選到最合意,就得在開學前幾周勤勞多跑些課堂試聽)。商學院修過企管統計、經濟學,社會學院修過心理學丙、社會學丙,醫學院修醫學與人生、法學院修法律與人生,修最多的是語文方面的日文、西文、俄文,還在外面學德文、廣東語,大學畢業後學過法文、韓文。社團方面,常留意校園張貼海報的講座或電影訊息,大一去四健會,大二後常去薪傳社、電影欣賞、旅行家社。比較特別的是我大三把學分都修夠了,可以申請提前畢業,因為物理系的必修都在前三年,我阿公阿嬤爸媽來參加了大三下學期那場畢業典禮,但後來我撤銷提前畢業的申請,大四留下來繼續修課與探索(延後面對社會,白話來說。給自己更多時間準備)。

    大學畢業那暑假,我先去德國遊學一個月,前半在杜塞道夫,後半在南部慕尼黑一帶。前半住寄宿家庭有個阿嬤,跟一位韓國學德文同學住這裡,後半是在學校宿舍。記憶有點模糊了,似乎是前半比較有印象,從德國阿嬤家出發去上課,會穿過住家附近的森林,通往公車站。周末會跟同學去鄰近的城市逛逛,如:科隆,去看科隆大教堂。我記得前後段中間的空檔日子,我有跑去Hamburg漢堡這個北方海邊城市,坐在公車上看著這城市的非市中心風貌,那裡像是市區外圍的住宅區,路不大且上上下下。去南部上德文時,則去參觀了賓士博物館,來到名車產地,所以去看看。也有去柏林,去看東西德紀念館,買了一件黑T,背後是寫著東西德時期的管制標語。

    快轉從德國回到台灣,本來也有幻想喜歡德國會不會在那裏留下來、德國免學費,但一方面都自己腦中想也沒人商量,二方面不想一去就不能常回家看阿公阿嬤,畢竟他們已是老年期,不像一般正值壯年的父母,對於阿公阿嬤能再看到幾年,由阿公阿嬤養大的孩子,一定跟我一樣有更強烈的不安與放不下-「害怕不知什麼時候,可能無常就再見不到它們了」。

    反正我就留在國內,就業也沒個方向,於是就先考研究所,因為德國的日常環保做得不錯,他們出門都帶個購物布袋、超市也有退瓶機器,是我很喜歡的細節。所以考了一間物理所、環境教育所跟環工所環境規劃組。上了T大環工所環境規劃組,是熟悉的校園就去唸了,剛好新增提早入學政策,也就是大四畢業那年年底考,隔年過年後的下學期開學就可以去修課。

    研究所期間,同時修了教育學程、師大法語中心學初級法文、T大語言中心上中文教學認證(增加去國外謀生能力),就在第一個研究所學期認識了後來的先生,我認識的第一位澎湖人。所以研究所期間,跟這位前男友旅行台灣不少地方,九份、花東、國家公園、中橫、北橫、南橫、墾丁...,幾乎都是騎機車、用窮學生的省錢旅行法,從台北搭巴士兼運機車到花蓮,從花蓮騎一兩百公里往台東,用這種方式去認識台灣。

    之後的部分就留給之後再來交代。

    簡言之,我一路讀書,從小學沒怎麼特別認真就考幾張100分,小一讓舅舅考100分就給100元的有錢勾引,而且被大大讚賞,大人滿是笑容的開心氛圍,激發了我考100分的樂趣感;高年級數學難度增加,去隔壁鄰居補習班補數學,喜歡解數學不同變化題;國中三年,都有第八堂,有國一二的補習班、也有國三的加強班在課後晚間及假日加強,就這樣"吊車尾"考上桃園第一志願高中;高中三年,讀書算蠻愉快的,沒有人逼著要打,是自己盡個學生本分、把數理題目觀念弄通、不喜歡的背科或化學也穩穩地,所以又"吊車尾"考上二類組第一志願的學校科系。

    這有什麼好讚賞的嗎?有啊!吊車尾的意思是我不是特別天才聰明,我是努力型的,分數就剛好考到比錄取分數高一些,奇妙的是,我因為進第一志願很開心嗎?我的開心來自榮耀親友,我應該覺得開心但其實還好,事實上我大學聯考完那暑假,首次嚐到頻繁失眠的困擾,那暑假感覺蠻空的,但像我小時候的暑假,無所事事也沒什麼不好,小時候跟著堂弟妹在家吹吹冷氣、玩玩電動、吃吃冰,暑假就過去了,真的很無聊找事做,就會去外面騎腳踏車、騎去圖書館借個書,看小說是我國中到大學的娛樂(p.s.我看的是言情小說,我那時代很流行、還可以去租書店租,也可以去舅舅家找表姊看)。簡言之,我不是菁英,但社會與家人期待我當菁英,習慣了精實的日子,不努力會恐懼發生什麼不好的下場(我們從小不都這樣被教育的嗎?哈哈,少時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最後結束前繞回主題-早知道你這麼會念書,哈哈,其實我也不知道,甚至不覺得自己很會,或許我更渴望有人告訴我「生命不只是念書、生命有好多好玩的事」,我更渴望有人帶著我陪著我,跟我一起去旅行、去看世界令人驚奇的豐富多樣面貌。然而讀書時期,我真的是「沒什麼別的事好做」所以就只好念書啦!

    而每到一個菁英學校,就更覺得人外有人呀!第一志願高中匯聚了縣內各國中的好學生,到T大則是全台一中一女菁英匯集,又有才藝又會唸書的人是我最羨慕的,來自桃園跟占比很多的台北學生相較,就像鄉下來的了。

    千金難買早知道,在努力到最後之前,我根本不知道我...這麼會念書。由於在名校見識過真正聰明的會唸書者,又會念書、又會玩、又有才藝、又懂做人,才是我眼中發光發熱的目光焦點。哈哈哈,大笑三聲,下台一鞠躬。

    德國遊學照片在娘家,用兒子單純充滿想像力的圖來象徵生命無限可能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