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凱西在求學階段時,
不是特別主動尋找學習資源的孩子,
比較像穩扎穩打的一步步跟著系上的學習地圖走,外界給予什麼就吸收什麼。
出社會後凱西陸陸續續的完成了一些人資相關的認證,
也幾乎每年都會完成至少一場系列課程、每年都在找下一年要學什麼🤣
當然也很常聽到身邊的朋友回饋「這樣不會累嗎」、「這些時間投入真的有用嗎」,
今天就讓我們一起看看在持續進修後凱西有什麼獲得或感想吧❤️
🔹CHRMA
✅勞健保暨勞基法管理師
✅訓練規劃暨執行管理師
✅企業講師/內部講師認證
✅人才發展管理師
✅職能管理師
🔹教育相關
✅BE幫助教育計畫
✅AL加速式學習
✅TTQS
☑️CDA國際生涯發展諮詢師
☑️ATD培訓與引導證書課程
☑️案例萃取工作坊
🔹平面設計
✅Adobe Photoshop 、Illustrator
✅圖言卡語 21天玩轉PPT做知識卡片
🔹其他還想持續進修 蓋洛普、芳療、希塔療癒、影音特效、攝影…等
平日上班假日上課不累嗎
因為凱西的本業是人才發展,
相對的也更重視學習對自己的意義,
希望將時間花在有意義的地方、投入能有CP值。
🔸在開始學習前凱西會先思考和評估
✅我為什麼想上這個課、希望從中得到什麼?
判斷自己在這個學習中屬於哪個類型的學習者:
➡️0經驗、想要學習新知: 確認課綱內容是否符合自己的新知定義
➡️已經入門、想更深化: 課程設計是否能提供更多的「交流」機會
➡️以獲得證照為目的: 是否提供足夠的輔導資源、有了證照對自己有什麼幫助
✅課後我是否能有快速運用的場合
可能是工作、也可以是生活,但一定要能運用才會有感
釐清自己的學習目的、進行評估後,
學習反而有種知識充電的飽滿感,
而考試檢測對我來說則是與專家們交流的機會,
更珍惜也更期待做出提案後會獲得大師們什麼樣的回饋🥰
進修也需要留白
凱西是一個對什麼都很有興趣、什麼都想碰想學習的人,
因此安排優先順序對於凱西而言更為重要。
🔸在啟動學習前可以先列出:
✅想學哪些項目
✅各項目現況能馬上用到的排序
✅後續預計如何運用的排程規劃
就像教育訓練的規劃一樣,
自主學習也可以參考學習四層次,
要能一步步從課堂中的知道、學到、進而做到,
需要保留給自己足夠的留白和運用時間進行消化吸收,
如果安排的太滿,反而會發生「腦太撐、消化不良」的狀況唷!
每一個學習現場都能產生改變的力量
不知道大家從小是什麼樣的學習者,
不過凱西從小就是個乖寶寶,老師給什麼就學什麼,
相對的「能學到的就完全取決於老師給了多少」。
雖然優秀的教學者應該要能盡量兼顧到每一位學員,
但其實不同學習者的理解、程度、學習進度、積極度可能都不太一樣,
這樣的狀況在成人學習中尤其明顯。
🔸主動出擊可以幫助我們
✅帶著「學習的想要」找答案
✅更有意識的學習
✅在教學現場有更多看見(人人是我師)
也能更幫助自己將學習的利益最大化。
是否進修取決於每個人的生涯目標
入職場後一定要持續進修嗎?
凱西覺得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答案,
我們不用和別人比較、無需跟風,
只要能用更開放的思維保持自己的競爭力, 那都是好的選擇。
學習有沒有用,
取決於「我們自己有沒有『用』」。
用什麼樣的眼睛看待一場學習,就會有什麼樣的獲得❤️
你有什麼很棒的學習經驗嗎?
歡迎留言分享給凱西唷
我們下篇文章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