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地提升學習方法? 談談「輸出」的重要。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不知道大家是否跟我一樣,在學習的路上,有這些經驗呢?

1.上了很多課,上完課感覺自己成長了,但久了發現,都在原地停留。

2.讀完書,將文章內容整理好,也畫了很多重點,當下覺得很充實,久了發現,自己根本忘了書在講什麼。

 

直到前陣子,上了一談就贏思維班課程,老師一直強調寫心得的好處,才讓我對”學習”這件事,有很大的轉變。

發現過往的上課和看書,居然都停留在「輸入」而已,沒有真正將知識彙整成自己的,也就是「輸出」這個步驟。


什麼是「輸入」呢?

閱讀、上課、接收他人知識的過程。

什麼是「輸出」?

寫心得、分享給他人。

 

為什麼需要輸出?

比如說上了一堂課後,覺得老師教的內容非常有道理,也畫了很多重點和寫下金句,但最後發現,這些東西一點也沒辦法使用,因為自己沒有真的將知識整理內化。

可以如何輸出呢?

德國學者申克.艾倫斯,所撰寫的「卡片盒筆記」一書中,有詳細的講解。


書中提到: 如果你想要真正理解某個東西,就必須用自己的話轉述下來。

寫下筆記不是照抄,而是用想分享給他人的心態撰寫,這時候你的腦袋會真的去思考,去理解眼前的知識。


以下是「卡片盒筆記」,幫助自己輸出的步驟:

1.紀錄隨手筆記(有靈感時,寫下或記錄在手機)。

2.紀錄文獻筆記或讀書筆記(將在書上看到有興趣的段落,記錄下來)。

3.轉換成永久筆記(將隨手筆記,轉換成自己的心得)。

4.將永久筆記放入卡片盒(找尋之前已寫下的筆記,將上述永久筆記接在後面)。

5.看目前卡片盒的筆記擁有什麼資訊,繼續閱讀更多,來強化自己的論點。

6.當自己上述紀錄的筆記,發展夠多時,便可以決定要寫的主題。

7.將筆記組合成草稿,使前後文有辦法連貫

8.修正與校對稿子。


透過這套有系統的筆記方式,讓自己的知識能夠完全內化,並且發展出自己的一套論點。


以上是自己隨筆寫的小小心得,歡迎留言提出不同想法~

raw-image


2會員
7內容數
在日常生活中,閱讀是我一大樂趣, 透過從中獲得的小小心得,與你分享~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