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12|閱讀時間 ‧ 約 24 分鐘

基礎訓練缺的一堂課:什麼是公務人生可持續分享與回憶的東西?

    raw-image



    今天要開學了,受訓的結束不是結束,而是真正的開始。在和基層公務員一起生活的這4周裡,看著這些未來的科長、處長或局長、部長,突然心裡有些擔憂,從以下幾點觀察說起。


    觀察一:在期末測驗的前一天,安排了一整天的戶外參訪行程,課表上寫著「人文關懷與志工服務(體驗學習課程)」以及「體驗學習(參訪標竿企業機構、國家重大建設或政府機關)」,實際上卻是半天科博館、半天美術館。聽說之前戶外參訪的地點是可以自行票選的,但是這次卻是早已安排好了(害我原先期待去附近的培德看阿扁)。安排科博館與美術館我沒有太多意見,雖然身為台中人,距上次去科博館應該也有兩三年了吧。因為參訪行程安排在期末測驗前一天(不知道是不是星期三科博館免門票的關係?),所以大多數的同學並沒有心情參觀,反而是一解散便轉身前往麥當勞、咖啡廳等地方K書、聊天,完全喪失了參訪課程的意義。


    觀察二:因為我的編號是33號(不是9527),所以座位被安排在後半部(一班46人),最後一周的課程,皆是不必測驗的課程,例如:性別主流化、多元文化發展、環境倫理與永續發展、國家安全政策等。相較於會測驗的法律課程,例如:行政程序法、行政中立法、採購法、政府資訊公開法等,卻是我比較感興趣的課程;一方面這些講者皆是一時之選,例如:作家兼教授的王瓊玲老師、哲學好兄弟,研究人類學的邱韻芳老師(同時也是文化局同事的研究所學妹、秘書室主任的學姊)、對兩岸政策有獨到見解的行政院陸委會副主委邱垂正老師等;二方面這些課程偏向人文關懷,與我們生活更密切相關,例如:多元的性別問題、身心障礙者權益與環境的問題等,都遠較刑法(瀆職罪、貪汙治罪條例)等法律課切身感受。於是我主動與最前座的同學交換位置(剛好他也很想逃離XD),讓喜歡在課堂上討論的我(哲學人的後遺症?),有了近距離和大師接觸互動的機會。


    我想要談的就是─測驗,或更精確地說,是面對測驗的心態。已經有不只一位同學好奇問我,為什麼想坐第一排?為什麼很像都沒再準備測驗?(參訪時不只買票進去看特展,還覺得時間根本不夠),甚至還有同學謝謝我,當大家都在台下準備考試時,還有我負責和老師互動。在課堂上看著其他同學為了準備考試而坐到後面、為了考試而選擇到科博館K書而非看展,難道我都不會緊張嗎?難道我有記憶吐司嗎?我感到疑惑與難過的,不是為什麼都考過特考了還要再考,而是這些已經是考場老手、金榜題名的過來人依然膽戰心驚的準備著考試,這也是台灣教育多年的沉痾,只看得到考試,而看不到考試的意義與考試之外的那一片天。


    我們未來沒有意外都將成為公部門的主管,甚且不只是主管,而且會為人父母,我們如何看待我們的小孩?如何看待公務員這個角色?小孩因努力準備考試而喪失了學習的樂趣時,我們有什麼理由說服他聽我的就對了。當然,考上公務員的人百百種,共同點就只是會考試,但是這是人們對公務員的期待嗎?從對分數的算計轉為對公務的算計?文官學院之所以舉辦這為期4周的課程,雖然看起來像是在洗腦,為的是讓我們看見公務員的專業(依法行政)與公務員(一位薦任官)的位置所能夠運用與看見的資源和生態,讓我們看見公務員如何有作為的可能。


    曾經,我們是分分計較的考生,如今,換了位置就該換個腦袋思考,自己如何看待公務員這份保障永業的工作,此刻的我的角色(不管是公務員或為人兄弟姊妹)之於我的人生是否更有意義、是否更值得回憶與分享。我不是天才,不過也算考場老手,關於準備期末測驗,我也是最後一周才把課本帶回家(發現帶太多了好重…),考前前三天利用課餘時間(除了游泳運動之外),專心的去了摩斯漢堡、咖啡廳、夜間自習室K書,最後也算把課本都掃描一遍並做了筆記。其實就連在準備考試的過程,也覺得很有趣,不只是因為有興趣看書,更是帶著試圖一窺公務員應該具備的武器、能力等權利義務而看。這4周最沒意義的課程,除了開訓典禮之外我想就是測驗那天了,早上自習,下午考試,當考卷發下來的那一刻,我想在座的同學心裡都笑了吧,申論題竟然沒出公文!只考了心智圖和向右魚骨圖,都不知道這是委升薦的考試還是薦升委了XD。受訓會結束,考試、上課也只是一個過程,期望這群出任公門的小小文官們,能夠持續抱持熱誠,享受為民服務的每一天。

    2017/7/24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本日誌為筆者擔任公務員六年之生活及省思,一方面分享、省思公務經驗予公務員及有志踏入公部門的新鮮人;另一方面試圖破除一般民眾對公務員的刻板印象。讓公務體制更完善,吸引更多人才進入或留任。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