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4-07|閱讀時間 ‧ 約 24 分鐘

創業者心態 - 價值交流



在上一篇文章我們提到有關當責的面向。

這一篇文章我們就創業者看待交易的思維來解析,看看正走在通向富足與成功路上的我們,有什麼是可以拿來學習的。


在尚未具備正向的價值交流心態之前,我總是希望能透過最少的努力得到最大的結果,又或者是希望付出盡量少的資源去跟對方換取盡量多的資源,從現在回首覆盤整個思維的脈絡,就是貪小便宜的心態,更毫不客氣地說這是一種自私的貪婪。


「知道自己想要什麼,能拿出什麼跟別人交換,不在意得到與給予的是什麼?」

知道自己所求是一個人人生中很重要的議題;知道自己具備什麼價值能夠與人交易也是另外一個重要的議題。

唯有知道這兩件事情才能更順利地促成自己與他人的交流,降低雙方在交易時所付出的成本,不論是時間、情緒或是其他成本都好,那些都是在交易的過程中無謂的損耗。

才不會有那些荒謬到可笑的事情發生,像是高價的鬧鬼公寓、已經發酵卻又賣原價的水果、只付得起最低薪資卻又期待招到具備獨立處理所有公司流程的員工,又或者是超過某個零界歲月卻又列出一狗票則偶要求的...咳咳,點到為止。


最近在網路上看到一段話深得我心。

「嘴巴上說想要A,心理其實想著B,潛意識裡又渴望得到C」

這大概就是沒有明確認知到自己所求的人,常反覆發生的狀況。

想盡一切辦法為了得到A,卻在得到了A以後發現自己其實想要的是B;再次費盡苦心去追求並得到B之後,還是覺得不開心、不滿足;無法意識到自己渴望的其實還有C。(雖然我更喜歡D或是E

就這樣看似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一切,卻仍舊不滿足,最後不是活成了被慾望吞噬的怪物,就是變成了一隻永遠鬥敗的狗,潛意識裡認為自己不配得到幸福。

求而不得不是人生最慘的,慘的是求得了卻仍舊覺得不幸福。


回到最一開始提到的貪小便宜的心態,接著我們就這個議題繼續深入探討,可以分為以下三個狀況:

  1. 提出了合理的要求,並要到更多
  2. 提出了不合理的要求,並要到更多
  3. 提出了要求,但是最後沒有要到

狀況一是比較常見也相對無傷大雅的狀況,對方跟自己都是處於不在意多得到或多失去的情境;狀況二我個人認為是最嚴重,對方心不甘情不願,但可能礙於各類壓力,最後還是屈服了,這樣足以造成一定程度的仇恨;狀況三的話則是看自己的心理狀況才能判定,如果是一個心態健全的人會覺得沒要到也沒差,然而心態健全的人也不會刻意提出不合理的要求就是了,但是既然貪小便宜就很少是心態健全的狀態,通常都會覺得「這麼一點小利也不給,真是小氣」,如此一來也會造就仇恨,不過是自己的仇恨。

狀況二、三都是會讓人終止合作的導火線,甚至連第一次合作都沒有,就沒有然後了。



凡事都有代價

一個創業者既然能在商場縱橫,必然知道商業最本質的道理「凡事都有代價」,在不考慮資源富足(小孩才做選擇,我全都要)的情況,大部分的資源都是稀缺的,人人都有且最為稀缺的資源就是時間。花時間看一部電影的同時,基本上不可能看另外一部電影,這就是選擇看這部電影而失去看那部電影的代價。在做選擇的時候,往往都需要付出代價,也就是我們國中公民課本都學過的社會學名詞「機會成本」。

在接受交易的本質「捨得」後,有「捨」才有「得」,所以在跟他人合作的時候,就要抱持著我必然要失去某樣東西的同時,也一定要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的心態。

如此一來跟你合作的對象才會知道,你對於自己渴望的東西有追求,也更會珍惜自己對方跟自己交換得到的東西,對雙方來說彼此都覺得自己「超幸運,賺翻了」,就是最完美的交易了!


同時說到代價,就要再提到止損。

由於創業者知道自己手上的資源得來不易,都是靠著與人的正向價值交流而得到,也會更在意自己長遠的價值,所以當創業者發現到自己的交易可能導致自己長遠下來的損失後,就會為了避免更大的損失而提早止損。


有了止損的心態跟行動,自然就很少會產生後悔這種情緒。

後悔就是讓人只會自憐自艾的一種情緒,讓人只能活在過去,裹足不前,不相信自己的未來會比現在好。

一旦不相信長遠看來自己的未來會更好,那麼人便失去了繼續努力的動力。

一個創業者失去對未來努力的動力,是幾乎不可能成功,自然不會具有創業者心態,也可以說這種人根本不配被稱作為創業者。


有正確的價值交流心態,才能夠讓自己勇於開創,以獲得更多的資源,用一句話總結,就是「我一定要得到我要得到的東西,同時我也不害怕失去!」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