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何去何從?張安樂:「借鏡日本江戶模式與會津模式。」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台灣過去數十年來經由民主政治的洗禮,效行國父孫中山先生的思想,有了現況自由的生活氛圍,惟凡事一體兩面,《憲法》第14條:「人民有集會及結社之自由。」基此,以中國國民黨及民主進步黨為首的藍綠兩大黨及其合法政黨,在2024年總統大選一共有16個政黨參與了民主盛會,表述了各自主張,也獲得不同階層的回應及支持。

每每在大選過程,兩岸議題總是被端上檯面炒作,譁眾取寵的口號震天價響,民眾是否能感同深受不得而知,但唯一能確定的是,各黨派皆在鞏固捍衛自家的立場,民進黨喊出極端:「票投國民黨,台灣變香港。」國民黨緩頰回應:「票投民進黨,青年上戰場。」兩大黨每一次的選戰對決,都更深化民眾的思考,台灣到底未來該往哪裡走?

鄰近台灣的先進國家日本,在歷史上就曾經發生了2起案例,足讓台灣成為借鏡,分別是江戶和平模式與會津爭戮模式:

一、江戶和平模式:源自1868年,明治天皇為了統一日本,透過英、法外援的武力支持,天皇大軍由西鄉隆盛率大軍攻打勝海舟為首的德川幕府部隊,正當戰役即將觸發之際,勝海舟將軍意識到縱使取得勝利,也將犧牲江戶城數百萬居民的生命,便以「不為己私」的大原則框架下與天皇軍談判,達成「無血開城」的共識,避免了一場戰爭浩劫,保住了江戶城大小,也促成了統一大業,奠定往後日本高速發展的基礎。

二、會津爭戮模式:同樣發生在1868年,在距離江戶城300公里的會津藩,藩主松平容保堅持與天皇統一軍力抗到底,戰力的懸殊,導致會津的傳統部隊節節敗退,甚至戰至最後,連未成年的小孩都被招募上了戰場,可想而知的戰局生靈塗炭,沒想到經過屠城式的血戰,藩主松平竟然選擇了投降,並獻出城池接受高官俸祿,結局極其諷刺。

不同於藍綠兩黨的統促黨總裁張安樂娓娓說明了前述的思維:「日本歷史上記錄下的兩大戰役,一樣的時空背景,不一樣的只是角色、地點與立場不同,惠津戰役卻成了斑斑血淚、不可抹滅的傷痛!」台灣不能再抱持鴕鳥心態,沈浸在自我感覺良好的幻想之中,時間就像沙漏,點滴不復返,就剩沒多少時間了!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Shan Wang的沙龍
0會員
5內容數
Shan Wang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02/18
基隆市消防局長被爆料桃色糾紛,繼而請辭獲準。國安局前主任也爆出醜聞。公部門高階領導遭揭發不當行為,引發社會評論激烈迴響。這些事件顯示必須加強監督,並以最高標準懲處違者,以維護公部門的廉潔形象。
Thumbnail
2024/02/18
基隆市消防局長被爆料桃色糾紛,繼而請辭獲準。國安局前主任也爆出醜聞。公部門高階領導遭揭發不當行為,引發社會評論激烈迴響。這些事件顯示必須加強監督,並以最高標準懲處違者,以維護公部門的廉潔形象。
Thumbnail
2024/02/04
2024臺灣大選結束後,兩岸關係再度成為焦點。透過深入分析選後各方的情勢與發展,瞭解政黨競爭、選民轉投行為,在未來生存走向的影響。爭論焦點還停留在兩岸互動和戰爭問題,以及這對臺灣人民的影響。專家預測21世紀可能是中國的世紀,但如何面對兩岸紛擾對經濟的影響,值得年輕人深思。
Thumbnail
2024/02/04
2024臺灣大選結束後,兩岸關係再度成為焦點。透過深入分析選後各方的情勢與發展,瞭解政黨競爭、選民轉投行為,在未來生存走向的影響。爭論焦點還停留在兩岸互動和戰爭問題,以及這對臺灣人民的影響。專家預測21世紀可能是中國的世紀,但如何面對兩岸紛擾對經濟的影響,值得年輕人深思。
Thumbnail
2024/01/09
統促黨主席張安樂先生幾次公開呼籲政府應依法行政,行事做端也坦蕩蕩接受社會檢驗,創黨數年下來也未曾有違法被拘捕的情事發生,智者都有明辨是非的判斷力,台灣最美好的風景是人,應杜絕人與人之間的紛爭分裂。
Thumbnail
2024/01/09
統促黨主席張安樂先生幾次公開呼籲政府應依法行政,行事做端也坦蕩蕩接受社會檢驗,創黨數年下來也未曾有違法被拘捕的情事發生,智者都有明辨是非的判斷力,台灣最美好的風景是人,應杜絕人與人之間的紛爭分裂。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試著融合臺灣現況、經濟發展與自我的使命,居然發現能一以貫之的邏輯,在無以回報的感激涕零裡,再試著將其分享出來。
Thumbnail
試著融合臺灣現況、經濟發展與自我的使命,居然發現能一以貫之的邏輯,在無以回報的感激涕零裡,再試著將其分享出來。
Thumbnail
2024年5月31日,台灣大學政治學系舉辦石之瑜教授的新書討論會,活動由台灣大學政治學系系主任黃旻華教授開場、中山大學政治所榮譽退休教授廖達琪主持,並與政治學者施正鋒、台灣中研院人社中心研究員兼台灣大學政治學系教授蕭高彥、《風傳媒》總主筆夏珍、台灣中研院人社中心研究員曾國祥進行對談。
Thumbnail
2024年5月31日,台灣大學政治學系舉辦石之瑜教授的新書討論會,活動由台灣大學政治學系系主任黃旻華教授開場、中山大學政治所榮譽退休教授廖達琪主持,並與政治學者施正鋒、台灣中研院人社中心研究員兼台灣大學政治學系教授蕭高彥、《風傳媒》總主筆夏珍、台灣中研院人社中心研究員曾國祥進行對談。
Thumbnail
台灣政治的觀察隨筆
Thumbnail
台灣政治的觀察隨筆
Thumbnail
臺灣過去數十年來因民主政治逐漸呈現自由狀態,2024總統大選有16個政黨參選,兩岸議題、國民黨與民進黨對決等議題引發民眾關注。日本歷史上的江戶和平模式與會津爭戮模式成為臺灣借鏡對象,強調時空背景相同,但立場不同的傷痛。張安樂強調臺灣不能再沈浸在幻想中,時間有限,應從日本歷史中吸取教訓。
Thumbnail
臺灣過去數十年來因民主政治逐漸呈現自由狀態,2024總統大選有16個政黨參選,兩岸議題、國民黨與民進黨對決等議題引發民眾關注。日本歷史上的江戶和平模式與會津爭戮模式成為臺灣借鏡對象,強調時空背景相同,但立場不同的傷痛。張安樂強調臺灣不能再沈浸在幻想中,時間有限,應從日本歷史中吸取教訓。
Thumbnail
❙臺灣❙ 當局有很多舉措總是令人不明所以。 說了多少遍 ❙臺灣❙ 的主要威脅來自內部而非外部?  ❙王志安❙ 得以擾攘 ❙臺灣❙ 總統大選一事又再次令人匪夷所思。
Thumbnail
❙臺灣❙ 當局有很多舉措總是令人不明所以。 說了多少遍 ❙臺灣❙ 的主要威脅來自內部而非外部?  ❙王志安❙ 得以擾攘 ❙臺灣❙ 總統大選一事又再次令人匪夷所思。
Thumbnail
2024台灣立委、總統大選結果已經出爐,基本上藍綠兩黨各有各的遺憾。
Thumbnail
2024台灣立委、總統大選結果已經出爐,基本上藍綠兩黨各有各的遺憾。
Thumbnail
長老教會總會議長彭志鴻:「樂見是由台灣本土政黨來執政,就國民、民眾、民進三黨」。這三黨,是因台灣公民的投票而得以存在,所以才會有台灣主體性已被全世界看見並認同。 選舉落幕 長老教會總會議長彭志鴻提醒對民主制度信任   台灣教會公報 2024011
Thumbnail
長老教會總會議長彭志鴻:「樂見是由台灣本土政黨來執政,就國民、民眾、民進三黨」。這三黨,是因台灣公民的投票而得以存在,所以才會有台灣主體性已被全世界看見並認同。 選舉落幕 長老教會總會議長彭志鴻提醒對民主制度信任   台灣教會公報 2024011
Thumbnail
政治制度的進步,是以「日拱一卒」的精神,持續推進演化實現的。對於一個政府,制度性的一小步,遠比「換人做做看」更重要。臺灣選舉,不應僅僅是選「好」人,而更應該是選擇一次可以帶來制度性進步的「機遇」。
Thumbnail
政治制度的進步,是以「日拱一卒」的精神,持續推進演化實現的。對於一個政府,制度性的一小步,遠比「換人做做看」更重要。臺灣選舉,不應僅僅是選「好」人,而更應該是選擇一次可以帶來制度性進步的「機遇」。
Thumbnail
統促黨主席張安樂先生幾次公開呼籲政府應依法行政,行事做端也坦蕩蕩接受社會檢驗,創黨數年下來也未曾有違法被拘捕的情事發生,智者都有明辨是非的判斷力,台灣最美好的風景是人,應杜絕人與人之間的紛爭分裂。
Thumbnail
統促黨主席張安樂先生幾次公開呼籲政府應依法行政,行事做端也坦蕩蕩接受社會檢驗,創黨數年下來也未曾有違法被拘捕的情事發生,智者都有明辨是非的判斷力,台灣最美好的風景是人,應杜絕人與人之間的紛爭分裂。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