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06/21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臺灣住宅市場可不是只有「高房價」而已!! (下)


🌾諾貝爾獎得主都訝異的臺灣住宅市場現象及其影響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勞勃·席勒(Robert J.Shiller)就曾經對臺灣住宅市場同時存在「高住宅自有率」、「高房價」及「高空屋率」的三高現象,感到匪夷所思!然而,臺灣的住宅市場並非僅有這三高的複雜現象。

 

臺灣的住宅市場一直以來都存在著獨特的現象,「高住宅自有率」、「高房價」、「低租金報酬率」、「高老舊住宅比例」、「高空屋率」以及「低居住品質」,這些特殊之處進而也衍生了一系列的社會影響,這些影響不只是宏觀經濟議題,更牽涉許多人眼前具體的人生難題,以及國家人口結構的困境。

 

這些特有現象與悄然轉變的房市結構,已然為房市投資者與購屋消費者設下不可知的風險與困境。(本篇說明現象及衍生影響,各現象之問題剖析待後續篇幅說明)

 

(延續(上)篇分享,此篇分享「高老舊住宅比例」、「高空屋率」、「低居住品質」)

尚未看過臺灣住宅市場可不是只有「高房價」而已!! (上),或是印象已模糊,可點擊連結前往。

 

🌾全國過半住宅屋齡逾30年!

「高老舊住宅比例」

 

臺灣有兩項棘手的「老化問題」,分別為全國「平均屋齡高」和「人口結構老化」。

 

根據不動產資訊平台資料顯示,全臺灣住宅平均屋齡已達「32年」,其中就有101萬戶屋齡在50年以上,高達462萬戶的屋齡在30年以上,比例達到51%,這意味著每2間就有1間屋齡30年以上,特別是在臺北市,30年以上的老舊住宅占比更高達72%。至於全臺灣屋齡10年內的住宅比例僅有12.1%,僅有少數的家庭有機會住在10年內的房屋。

 

同時,臺北市2022年正式成為六都中第一個「超高齡」直轄市,五位市民就有一人超過65歲,逾20%。營建署官員表示,老人「住老屋」,甚至是「獨居」,已成為進行式,未來增多趨勢也是不可避免。

 

「高老舊住宅比例」對臺灣社會和居民帶來了深遠的影響。首先,老舊住宅的大量存在對「環境衛生」和「居住安全」構成了嚴重威脅。這些房屋可能因長期缺乏維護而導致結構老化、漏水、發霉等問題,對住戶的「生活品質」和「健康」造成危害。特別是對於「老年人」和「獨居者」而言,這種環境可能更加具有風險。

 

其次,「高老舊住宅比例」對「租房族」和「購買中古屋者」產生了經濟壓力。居民可能需要花費大量金錢進行房屋改善,卻不一定能享受到「相稱的居住品質」。

 

同時,特別是50年以上的房子,由於銀行的貸款成數受到建物耐用年限原則的限制,放貸成數極低,甚至無法貸款,使得購屋變得更加困難。在供需上,老舊住宅被視為難以買賣的房子(「死」的供給),使得真正可以買賣的房子變得更加稀缺,在市場供需的驅使下,房價可能會不斷上升,進一步加劇購房的困難程度。

 

最後,「高老舊住宅比例」可能引起「高空屋率」。結構老舊難以維護、土地開發受限、居住者流失和等待都更的投資性購房導致空置,都可能成為區域內「空屋率」上升的原因,進而影響區域的安全感和發展。

 

🌾「高空屋率」

 

據內政部公布的統計數字顯示,全臺灣有85.1萬宅空屋(低度用電住宅),空屋率達到9.33%。這一現象帶來了多方面的影響,對於房地產市場和社會居住環境都帶來了衝擊。

 

在市場層面,「當一種產品在市場上供過於求,價格應該下跌」的觀點再次引起關注。然而,臺灣的情況似乎並不符合這一經濟原則,房價居高不下的現象與「高空屋率」形成了一種看似矛盾的現象。

 

「高空屋率」對社會造成的影響多方面而深遠。首先,眾多空置房屋既「不自住」、「不出租」也「不出售」,形成房屋資源的浪費。這不僅影響了市場「供需平衡」,也對「租房市場」產生連鎖效應。供給量減少,「租金水平上升」,使得租屋族群面臨更高的租金負擔。

 

「高空屋率」也對租房市場的「居住品質」造成衝擊。空置房屋的存在意味著「優質房源供應減少」,租房者難以找到價格合理、品質良好的居住選擇。這可能導致租房者居住環境的下降,進而影響整體的居住品質。

 

此外,「高空屋率」也牽涉到區域的安全感和整體發展。空屋可能成為不法分子的藏身地,增加了區域的犯罪風險。同時,空置房屋的存在可能使社區失去活力,影響了居民之間的社交互動,加劇社會孤立感。

 

🌾「低居住品質」

 

臺灣的住宅市場,繁瑣的結構和特殊的現象,引起了眾多專家和學者的討論與關注。「高住宅自有率」、「高房價」、「低租金報酬率」、「高老舊住宅比例」和「高空屋率」這五大現象不僅相互交織,也在影響著臺灣居民的「居住品質」。

 

首先,「高住宅自有率」是臺灣住宅市場的一大特色,這反映了臺灣人對「擁有屬於自己的房子」的強烈渴望,甚至被視為一種社會期望。然而,這也隱藏了一個不容忽視的事實,那就是「高住宅自有率」的表面下,並非所有的房屋都能提供優質的居住品質。年久失修的老舊住宅占據了統計中的一部分,使得實際上大量房屋並非理想的居住場所。

 

其次,「高房價」是另一個突顯的現象,已經成為社會熱議的話題。臺灣的「房價所得比」遠高於正常範圍,使得購屋成為一大經濟負擔。這不僅僅是一個經濟議題,更反映了社會長期面臨的「低所得」問題。居高不下的房價阻礙了居民的購屋需求,進而影響了他們的「居住品質」。

 

伴隨著「高房價」而來的是「低租金報酬率」。租金報酬率低,使得房地產投資的吸引力減弱,進而導致租房市場的供給不足。這樣的循環影響了租金水平,使得租房族群承擔更高的租金支出,進而影響整體「居住品質」。由於「低租金報酬率」,房東可能面臨著經濟損失,從而不願意進行必要的房屋維修和維護。房屋的老化和設施的損壞可能會嚴重影響租客的「居住品質」。例如,屋頂漏水、水電系統老化等問題可能會導致租戶生活的不便和安全風險。

 

與此同時,「高老舊住宅比例」更是一個深層次的問題。平均屋齡逾30年的老舊住宅面臨著結構老化、環境衛生等方面的問題,對住戶的「居住品質」構成威脅。

 

最後,「高空屋率」不僅導致了資源浪費,也對租房市場產生了連鎖效應。「供給減少」使得租金水平上升,使租房者難以找到價格合理、品質良好的居住選擇,進而影響整體的「居住品質」。

 

「低居住品質」現象使得租屋在臺灣難以成為穩定的替代居住選項。這將人們不斷推向「購屋市場」,形成了所謂的「購屋剛性需求」,彰顯了對「擁有屬於自己的房子」的強烈渴望,也成為「高住宅自有率」的成因之一。

 

 

綜觀上述描述,臺灣住宅市場呈現了「高住宅自有率」、「高房價」、「低租金報酬率」、「高老舊住宅比例」、「高空屋率」以及「低居住品質」等六大複雜現象。這些特殊之處存在著「相互連結」和「相互影響」,形成一個相當複雜又立體的關係體系,每個現象同時也是其他現象的成因之一。不僅影響了個體的居住經驗,更對整個社會經濟結構產生深遠影響。

 

解決這些問題需要全方位及綜合性的政策干預和協同作用,以實現住宅市場的平衡和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以上部分文字參考網路資料及文字)

 

#大禾邸家 #大禾管理顧問有限公司 #TUAHOU #大禾

#大好在這在這住好 #生活的樞紐及搭橋者 #好還要共好

#包租代管 #包租 #代管 #代租 #租賃管理

#諾貝爾獎 #諾貝爾經濟學獎

#高老舊住宅比例 #高空屋率 #低居住品質

#老化問題 #平均屋齡高 #人口結構老化 #住老屋 #獨居

#不自住 #不出租 #不出售 #居住品質 #優質房源供應減少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