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03/24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寫在3/30讀書會之前:關於《草莓與灰燼》...

raw-image

本方格子原先想要週更,結果被我搞成了月更,實在慚愧。

三十三十日的瓦當讀書會,選了房慧真的《草莓與灰燼》,和四月的《週期表》做主題上的搭配。

近日童偉格也出了一本新書《拉波德氏亂數》。由於我最近的閱讀興趣轉往推理小說,因此童偉格的新書買了之後尚未翻閱。只是想來《草莓與灰燼》和《拉波德氏亂數》應有可以對讀之處。

房慧真這本散文集的同名篇章〈草莓與灰燼〉被收錄至高中國文課本,雖我對學校教育頗有微詞,但能讓更多人接觸到房慧真這位作者,也是美事。近幾年來,台灣無論是學術界還是藝文界,都加深了對「他者」的關懷:這個「他者」可能處於過往的歷史沉積之中(我們的父母輩、爺爺奶奶...),也可能是指向未來(我們的兒孫)。

白色恐怖的受難者,也算是一種在歷史裡的他者。行文至此,肯定有人認為我說這些受難者是「他者」很詭異、不合邏輯,因為對於受難者的家屬而言,受難者絕非「他者」。不過我想說的是,對於像我這樣倖免於國家暴力的人而言,閱讀並見證白色恐怖受難歷史,正是一種向「他者」敞開的方式:我希望接過他們的痛苦,我希望自己多更多對現實的認識,如此,慢慢培養起推進社會正義的理念或動力,為了使歷史裡的他者不被遺忘,為了使未來的他者不再遇到重複的困境與問題。

圖片取自天下雜誌的官方網站

房慧真的同名短篇〈草莓與灰燼〉已經有太多人討論了。我想最後再講三件事。

一、一位我很喜歡的作者蔡慶樺,大多寫作與德國相關的書,我是用他的書在認識德國的。由於他的主題多是德國,不可免的會提到德國如何反省二戰納粹。看完房慧真也很推薦讀蔡慶樺。

二、電影《九槍》已經在公視+上架了,隨時可以觀看,我想,這是一部能夠引領我們深刻反思自己(作為一位台灣人)的電影。

三、我最喜歡的一本作家傳記,是David Shields和Shane Salerno合著的Salinger,當然我是讀繁體中文的譯本,譯者是可靠的宋瑛堂。這部書有將近800頁,更甚者還是精裝本!我想說的是,這本書有三分之一的篇幅,在描述沙林傑參加二次大戰的經過。當沙林傑與袍澤費盡千辛萬苦走進集中營時,等待他們的並不是好萊塢電影式的、戰俘脫困並坐上軍人的裝甲車安然離開的團圓結局。

這場戰爭沒有贏家,勝利者被集中營的景象給摧毀了,因為納粹在撤離集中營之前,將所有活的、死的猶太人都聚集在一起,放把火燒了,留給盟軍創傷。今年的選書有《麥田捕手》,我想,其中一部分可以聊聊沙林傑的戰後創傷。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