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發展的思維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今年有個偶然的機會,和其他夥伴共同開發了一套新課程:走讀南門。

「走讀」兩個字代表「走出教室去學習課本上沒有教的知識」,

有感於孩子對周遭的人、事、物漠不關心,對自己身處的社區也缺乏認同感,

我們安排了一系列的課程,帶著學生走出校園、走進地方,

認識地方文物與歷史古蹟,逐步培養學生的自我認同。

從「認識地方」開始,進而「理解地方」,接著「認同地方」,最終進行「地方行動」。

新課程的研發,最辛苦的總是「從無到有」的過程,

但也因為這種無限性,讓這段開發的歷程顯得更有意義。

 

身為主任,身上總是肩負著行銷的責任。

所以即便這堂課未滿一年,我們仍討論要以形成性評量的精神,把實施的經驗寫成行動研究送件比賽。

但是,資料畢竟不夠完整,在撰寫時常常苦於素材不足,

加上背負著「得獎」的壓力,讓這次的徵件寫作更顯得格外辛苦。

直到上周四去聽完北市彈性課程發表會後,

才發現自己又落入了「線性思維」的陷阱中而不自覺。


能夠站上彈性課程發表會講台的,都是獲獎的特優學校,

基本上彈性課程都至少實施了4-5年,

課程兼顧完整性、主體性、實踐性外,更體現了研發的「長期性」。

每所學校,在發表結束前無一不強調「耐心」對於發展新課程的重要性,

讓我開始反思:「我們是否太過著急了?」

 

若以線性思維來看課程的生命,

從發想、共備、實施到得獎,

用盡全力衝刺的結果,就是後勁不足,團隊的夥伴跟不上,課程最後逐漸凋零,

這種例子放眼望去,各校比比皆是;

但若以循環思維來審視課程,

開始前先自問:「我要用幾年的時間來發展這門課?」

再用這段時間累積教學心得和課程經驗,

不斷蒐集師生回饋,持續潛心經營、改良,

不求所謂的「登頂」或是「完成」,

而是造就一個能夠越來越好的課程文化,

「感飢十二」就是一個最好的例子。

(如果以此角度切入,「得獎」或許才是課程發展的最大阻礙吧!)

 

「線性必有終點,循環才能永續。」

雖然自己理智上知道,但還是一個不小心又落入了這個陷阱。

時時提醒自己,「做課程不是百米賽跑,而是一場馬拉松。」

唯有循環思維,課程才能永續(Sustainable)。


raw-image


大學是教育系畢業,曾當過義務張老師,最後決定主修輔導。原本立志到偏鄉當熱血教師,卻誤打誤撞來到天龍國蛋黃區。在陪著太太創業的過程中,培養出對管理的興趣。教育理念是多元適性,不放棄任何一位孩子,讓每位學生都能發掘並發揮120%的潛能。目前是雙寶爸,享受著這場關於教育、管理與生活的哲學旅程。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今年學校承辦藝才班招生考試,很多業務需和不同的單位來回確認,組長自然也是忙進忙出。有時看他真的很忙碌,我就不太過問進度。
「廢除目標與數字管理,以領導取代之。」這是品管大師戴明博士(Deming)的名言。
之前開飲料店時,總部會安排督導員,用以確保產品品質是否符合標準。
一個高效能的組織,成員們必須具備「去中心化」的思維,但學校的行政體系在設計時就是以科層體制為藍圖,且組織架構是固定的,改變不太容易。
第一年接組長,也是我當老師的第一年,心中有滿滿的困惑。
以前很少參加比賽,覺得麻煩又無趣。今年在因緣際會下,一次就得了兩個獎(行動研究、家庭教育)。兩件比賽的作品,其實都沒經過特別的潤飾與美化,
今年學校承辦藝才班招生考試,很多業務需和不同的單位來回確認,組長自然也是忙進忙出。有時看他真的很忙碌,我就不太過問進度。
「廢除目標與數字管理,以領導取代之。」這是品管大師戴明博士(Deming)的名言。
之前開飲料店時,總部會安排督導員,用以確保產品品質是否符合標準。
一個高效能的組織,成員們必須具備「去中心化」的思維,但學校的行政體系在設計時就是以科層體制為藍圖,且組織架構是固定的,改變不太容易。
第一年接組長,也是我當老師的第一年,心中有滿滿的困惑。
以前很少參加比賽,覺得麻煩又無趣。今年在因緣際會下,一次就得了兩個獎(行動研究、家庭教育)。兩件比賽的作品,其實都沒經過特別的潤飾與美化,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自學,讓你主動探索領域的更多面貌。雜食與自學的開始,在於各種的不滿足。正規教育即是照著課綱的規劃,經由老師授課學習;自主學習則是依據自己想學習的部分去主動找尋資源,主動學習。對我而言,這兩種都很重要。
Thumbnail
第一次上更深澳的課程, -馬雅曆- 一樣隨著靈魂想要選擇的路走, 因為某些因素我臣服了! 就來上吧!一切都安排的很剛好, 剛好隔天沒有什麼工作, 真巧... 後來來上課後更加了解自己的生命功課了, 也更了解與孩子之前的調性 我跟孩子之間是光譜調性, 他是走感觀路線得, 才恍然大
Thumbnail
中班正在籌備戶外教學的事情……從調查各種玻璃資料中, 蒐集到可以外出參觀的地方,並帶來分享。 對於外出DIY這件事感到極大的興趣。 第一次要外出的中班,其實沒有實戰經驗, 對於各種問題迎面而來, 我們也逐一嘗試解決問題, 挑戰是持續的。 這周討論到戶外教學申請單與團體預約
Thumbnail
畢業十年了重新踏入校園 其實蠻期待的 一直以來都很喜歡學習新事物 在上班期間有時候會去上一些產業人才投資方案的課程 上過攝影課、韓文課、不動產經紀人的課、吉他課 不管是跟工作有關無關我都是一個熱愛學習的人 但老實說是因為我常常感受到焦慮且總覺得自己不足 所以拼命的學習但這些學習是真的有用
Thumbnail
在學習的這條路上總是形形色色,每個人當下遇到的人、遇到的事都很有可能影響到往後的自己。
Thumbnail
這週我到台南講課,課前窗口說校長看到課程設計與規劃後,決議邀請一、二級主管參加,在校務繁忙之際,他本人特別抽空全程參與,足見領導人擁抱終身學習、永續發展的遠見思維。
Thumbnail
新竹縣史館校外教學體驗,學生分組學習時,小組員們分工合作記錄說明牌上的關鍵字,再集合分享討論。一般來說很難想像國小4到6年級的學生可以這麼有組織及目標的認真參訪縣史館,但今天早上,我完全相信他們做得到!
Thumbnail
開學的第二週,啟動也適應了學習模式。 寒假期間,沒有將自己放得太鬆,也沒有把自己逼得很緊,我想這也是讓自己開學進入狀況的方式。 這週才算真正上課,在新的課堂上遇到一位很棒的老師,在第一堂課就對我有很多的啟發。 早上起來回想過往的學習,尤其是在助人專業的路上,早期的學習著重在探索自己
Thumbnail
「學習歷程」, 108課綱下的一大特色產物, 顧名思議,意指孩子在這學期中,學習的過程與經歷,諸如: ❦ 這門課的學習目標為何? ❦ 我在這門課學到了什麼? ❦ 修習課門課之後,我改變了什麼? ❦ 學習的心得、感想及自省。 ❦ 我有什麼想要繼續發展?或新期待? 好讓未來在高三升學之際
Thumbnail
自學,讓你主動探索領域的更多面貌。雜食與自學的開始,在於各種的不滿足。正規教育即是照著課綱的規劃,經由老師授課學習;自主學習則是依據自己想學習的部分去主動找尋資源,主動學習。對我而言,這兩種都很重要。
Thumbnail
第一次上更深澳的課程, -馬雅曆- 一樣隨著靈魂想要選擇的路走, 因為某些因素我臣服了! 就來上吧!一切都安排的很剛好, 剛好隔天沒有什麼工作, 真巧... 後來來上課後更加了解自己的生命功課了, 也更了解與孩子之前的調性 我跟孩子之間是光譜調性, 他是走感觀路線得, 才恍然大
Thumbnail
中班正在籌備戶外教學的事情……從調查各種玻璃資料中, 蒐集到可以外出參觀的地方,並帶來分享。 對於外出DIY這件事感到極大的興趣。 第一次要外出的中班,其實沒有實戰經驗, 對於各種問題迎面而來, 我們也逐一嘗試解決問題, 挑戰是持續的。 這周討論到戶外教學申請單與團體預約
Thumbnail
畢業十年了重新踏入校園 其實蠻期待的 一直以來都很喜歡學習新事物 在上班期間有時候會去上一些產業人才投資方案的課程 上過攝影課、韓文課、不動產經紀人的課、吉他課 不管是跟工作有關無關我都是一個熱愛學習的人 但老實說是因為我常常感受到焦慮且總覺得自己不足 所以拼命的學習但這些學習是真的有用
Thumbnail
在學習的這條路上總是形形色色,每個人當下遇到的人、遇到的事都很有可能影響到往後的自己。
Thumbnail
這週我到台南講課,課前窗口說校長看到課程設計與規劃後,決議邀請一、二級主管參加,在校務繁忙之際,他本人特別抽空全程參與,足見領導人擁抱終身學習、永續發展的遠見思維。
Thumbnail
新竹縣史館校外教學體驗,學生分組學習時,小組員們分工合作記錄說明牌上的關鍵字,再集合分享討論。一般來說很難想像國小4到6年級的學生可以這麼有組織及目標的認真參訪縣史館,但今天早上,我完全相信他們做得到!
Thumbnail
開學的第二週,啟動也適應了學習模式。 寒假期間,沒有將自己放得太鬆,也沒有把自己逼得很緊,我想這也是讓自己開學進入狀況的方式。 這週才算真正上課,在新的課堂上遇到一位很棒的老師,在第一堂課就對我有很多的啟發。 早上起來回想過往的學習,尤其是在助人專業的路上,早期的學習著重在探索自己
Thumbnail
「學習歷程」, 108課綱下的一大特色產物, 顧名思議,意指孩子在這學期中,學習的過程與經歷,諸如: ❦ 這門課的學習目標為何? ❦ 我在這門課學到了什麼? ❦ 修習課門課之後,我改變了什麼? ❦ 學習的心得、感想及自省。 ❦ 我有什麼想要繼續發展?或新期待? 好讓未來在高三升學之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