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時 - 我在公園的經歷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今天(2024年4月3日)早上將近8點時,我和往常一樣,正在公園散步。

當時,手背在身後,低著頭,眼睛看著地面,慢慢走著。


突然之間,我聽到左前方,正在興建的大樓,傳來砂石掉落的聲音。

我一陣眩暈,似乎又一陣眩暈,幾乎站不穩,快摔倒了。


(我不知道是地震,也沒感覺地震,地震太突然了。)


我以為是自己身體不舒服,站都站不住,好像快中風了。

正好右前方有椅子,勉強撐到椅子前,坐在椅子上休息。


這時,走過來一位認識的王小姐。

她說:“我剛剛看到正在蓋的大樓搖晃,又聽見砂石落下來的聲音,不知道是不是地震?”


後來,我慢慢走回7-11,見到老婆,老婆才說是花蓮大地震。


每天早上,老婆在公園旁邊的7-11喝咖啡,我獨自去公園散步。

在戶外,眼睛又看著路面,根本沒感覺到地震。

在室內的人,感覺比較強烈。


希望大家都平安。


補充:我住在台中市太平區。

avatar-img
21會員
360內容數
這是王家歆的沙龍.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王家歆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低頻噪音非常恐怖。一是因低頻噪音通常是持續性的,24小時不停,白天晚上都存在,一年響365天。二是因低頻噪音傳遞的距離很遠,有時可以傳幾公里。三是低頻噪音穿透力極強,牆壁、氣密窗都擋不住。有些低頻噪音在室外聽不到,在密閉空間,如室內、汽車,才聽的到,可能是低頻噪音引起共鳴。
我外表又高又胖,似乎是個粗獷的人,實際上我卻很敏感。甚至對一些細微的變化,我都能感覺到,尤其是聲音。 從台中市頭汴坑到南投埔里,有條省道136線,風景優美,是山路。現在路面鋪了柏油,但還是忽上坡忽下坡,連續幾公里彎路,很不好走。幾年前,這條路都是碎石子,更是顛簸難走。
坐公車比開車、騎機車,更能節能減碳,可是很多人寧可開車、騎機車,卻不願意坐這便利的大眾運輸工具。等我坐了一次公車之後,才知道除非迫不得已,一般人不願意坐公車的原因。 最近,腳還是一直發麻,有人推薦榮總醫師,建議我去榮總檢查。星期五請了假,去榮總看醫生,老婆陪我去。
我喜歡隨身攜帶一些常用物品,卻又不喜歡帶包包,嫌包包累贅。冬天比較簡單,可將常用物品,藏在夾克裡;夏天比較麻煩,穿短袖,沒地方可藏常用物品。   我有件釣魚背心,有10個口袋。夏天時,我就將常用物品放入釣魚背心口袋,把釣魚背心當成包包,早上穿著釣魚背心到學校,黃昏穿著釣魚背心回家。
臥室的日光燈,突然發出唧唧的噪音。 換了啟動器,換了燈管,還是唧唧響,可能是安定器壞了。 只好找水電工來換整座日光燈。   家裡的水、電過一段時間,就會出問題,只好找水電工來修理。   談到家裡水電,想起一件重大事件。   我住透天,有天下午在二樓滑平板,突然聽到門鈴大響。下樓開門,
多年來的生活經驗,告訴我一定要早到慢走。一般人的毛病是慢到快走,這會惹來不少麻煩。到任何地方,要早點到,免得遲到。走的時候,一定要慢,先仔細檢查,看看是否忘了東西,然後再走。 本來我也不知道這道理。讀高中時,有位代課老師談人生經驗,他說:「做事一定要提前到。」當時他舉了個例子。
低頻噪音非常恐怖。一是因低頻噪音通常是持續性的,24小時不停,白天晚上都存在,一年響365天。二是因低頻噪音傳遞的距離很遠,有時可以傳幾公里。三是低頻噪音穿透力極強,牆壁、氣密窗都擋不住。有些低頻噪音在室外聽不到,在密閉空間,如室內、汽車,才聽的到,可能是低頻噪音引起共鳴。
我外表又高又胖,似乎是個粗獷的人,實際上我卻很敏感。甚至對一些細微的變化,我都能感覺到,尤其是聲音。 從台中市頭汴坑到南投埔里,有條省道136線,風景優美,是山路。現在路面鋪了柏油,但還是忽上坡忽下坡,連續幾公里彎路,很不好走。幾年前,這條路都是碎石子,更是顛簸難走。
坐公車比開車、騎機車,更能節能減碳,可是很多人寧可開車、騎機車,卻不願意坐這便利的大眾運輸工具。等我坐了一次公車之後,才知道除非迫不得已,一般人不願意坐公車的原因。 最近,腳還是一直發麻,有人推薦榮總醫師,建議我去榮總檢查。星期五請了假,去榮總看醫生,老婆陪我去。
我喜歡隨身攜帶一些常用物品,卻又不喜歡帶包包,嫌包包累贅。冬天比較簡單,可將常用物品,藏在夾克裡;夏天比較麻煩,穿短袖,沒地方可藏常用物品。   我有件釣魚背心,有10個口袋。夏天時,我就將常用物品放入釣魚背心口袋,把釣魚背心當成包包,早上穿著釣魚背心到學校,黃昏穿著釣魚背心回家。
臥室的日光燈,突然發出唧唧的噪音。 換了啟動器,換了燈管,還是唧唧響,可能是安定器壞了。 只好找水電工來換整座日光燈。   家裡的水、電過一段時間,就會出問題,只好找水電工來修理。   談到家裡水電,想起一件重大事件。   我住透天,有天下午在二樓滑平板,突然聽到門鈴大響。下樓開門,
多年來的生活經驗,告訴我一定要早到慢走。一般人的毛病是慢到快走,這會惹來不少麻煩。到任何地方,要早點到,免得遲到。走的時候,一定要慢,先仔細檢查,看看是否忘了東西,然後再走。 本來我也不知道這道理。讀高中時,有位代課老師談人生經驗,他說:「做事一定要提前到。」當時他舉了個例子。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昨晚又地震了…… 雖然我居住的東京不是震央,離震央的距離有4、500公里吧。搖晃的時間太久,耳裡的半規管也失去平衡,比搭乘遊樂園的海盜船暈的更厲害。 關於日本的抗震基準可以參考以前的文章👉日本中長期住房問題的解決辦法-房屋狀態(小標題) 2022/03/17 posted.
創傷是一個共同的經歷,甚至不必親歷其境,只要想到受災地的淒慘面目,僥倖或者藏在心底,但更多的是強烈的衝擊與不安。這是因為受限於地域的災禍背後,有着超越國界的共性和意義。
我在方格子的第一篇地熱發電文章【讓核電消失的基載再生能源-AGS/CLG地熱發電-初探】曾經提到AGS/CLG地熱發電不會引起誘導地震(Induced Earthquake),這是一個相對安全的地熱發電技術。本文來談談為何地熱發電發展幾十年了,其聲勢不如離岸風電、太陽光電、陸上風電的真正原因,那就是
台灣和日本一樣因為地理因素,是屬於地震活動和颱風十分頻繁的區域。想起22年前的921大地震造成上萬人傷亡,以及數萬間房屋倒塌;近年梅雨季與夏季颱風來臨時,臺灣各地總是下著傾盆大雨,使得低窪地區易造成水災。有想過這些災害發生在自己居住的地區該怎麼辦嗎?萬一周遭沒有大人怎麼辦?該採取哪些行動? 這系列
311東日本大震災十年過去了。對於災後重建的情況,日本的東北復興究竟已履及何處?從硬體的防災設施打造,到災後的心理支持,東北三縣的災後復興又有些哪些未竟之處?讓我們暫時撇開那些紛擾,直面地看待東北復興之路上,那些已解的課題與待解的難題。
首先,我要鄭重的再次強調:台灣人好日子過太久,實在太沒有憂患意識了!最近一次遭遇全國性的大型天災,或許就是921震災。但是坦白說,那樣的強度與傷害性,離大型災難還有一段距離。至於人禍就更遙遠了,曾經親身經歷二次大戰的台灣人已經寥寥可數。 再看看五月中第一次宣布「三級警戒」時,有多少人像無頭蒼蠅般
昨晚又地震了…… 雖然我居住的東京不是震央,離震央的距離有4、500公里吧。搖晃的時間太久,耳裡的半規管也失去平衡,比搭乘遊樂園的海盜船暈的更厲害。 關於日本的抗震基準可以參考以前的文章👉日本中長期住房問題的解決辦法-房屋狀態(小標題) 2022/03/17 posted.
創傷是一個共同的經歷,甚至不必親歷其境,只要想到受災地的淒慘面目,僥倖或者藏在心底,但更多的是強烈的衝擊與不安。這是因為受限於地域的災禍背後,有着超越國界的共性和意義。
我在方格子的第一篇地熱發電文章【讓核電消失的基載再生能源-AGS/CLG地熱發電-初探】曾經提到AGS/CLG地熱發電不會引起誘導地震(Induced Earthquake),這是一個相對安全的地熱發電技術。本文來談談為何地熱發電發展幾十年了,其聲勢不如離岸風電、太陽光電、陸上風電的真正原因,那就是
台灣和日本一樣因為地理因素,是屬於地震活動和颱風十分頻繁的區域。想起22年前的921大地震造成上萬人傷亡,以及數萬間房屋倒塌;近年梅雨季與夏季颱風來臨時,臺灣各地總是下著傾盆大雨,使得低窪地區易造成水災。有想過這些災害發生在自己居住的地區該怎麼辦嗎?萬一周遭沒有大人怎麼辦?該採取哪些行動? 這系列
311東日本大震災十年過去了。對於災後重建的情況,日本的東北復興究竟已履及何處?從硬體的防災設施打造,到災後的心理支持,東北三縣的災後復興又有些哪些未竟之處?讓我們暫時撇開那些紛擾,直面地看待東北復興之路上,那些已解的課題與待解的難題。
首先,我要鄭重的再次強調:台灣人好日子過太久,實在太沒有憂患意識了!最近一次遭遇全國性的大型天災,或許就是921震災。但是坦白說,那樣的強度與傷害性,離大型災難還有一段距離。至於人禍就更遙遠了,曾經親身經歷二次大戰的台灣人已經寥寥可數。 再看看五月中第一次宣布「三級警戒」時,有多少人像無頭蒼蠅般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等了好久的雨,終於下了,但是豪雨卻也帶來不少的傷害,連著 二十多日的花蓮地震,又被偶然的餘震,嚇得連山上都不敢回,年後種的菜,就只能自生自滅,沒什麼事也沒勇氣面對,有落石的危機,記得921地震,爸媽還在山上,我隔了有半年以上才有勇氣回家,現在沒這動力,能避就避吧,幾日的雨,也下的人也blue 了
Thumbnail
這次清明四天連假,依照慣例回花蓮老家 特別是0403大地震後,更是在心頭一緊的擔心下,感恩我能搭著火車回家 我家,一切平安 回到家放好行李,我騎著摩托車到花蓮市繞一繞,觸目驚心的景象、封閉的道路,正常運作的白日裡,我的內心感受一股很大的波動,儘管我家並不住在這一帶,但這是我成長回憶裡熟悉的一部
Thumbnail
因為工作的關係,我到了花蓮,上禮拜大地震的時候,我正剛好出門買咖啡跟早餐準備上班。 當我在7-11買咖啡的時候,突然感覺到在搖晃。起初以為沒有很大,幾秒之後感覺不太對勁,就趕快跑到馬路上面,這是我第一次感覺到這麼大的地震。本來以為花蓮的地震都那麼大,因為從以前唸書的時候就知道東部是地震帶。但我看到
Thumbnail
  幾天前的早晨7:58分..正當我準備要吃早餐時,忽然一陣天搖地動,嚇壞了我當時所有在店內用早餐的人都紛紛往外跑,這也是921地震後,第一個讓我驚嚇往外跑的地震,看了新聞才知道地震是7.2級,花蓮已經傳出災難... 上傳的這張照片是2019年11月22日我曾經與好友去旅遊時拍的,當時的風景是相當
Thumbnail
容我記錄一下4/3。 回想那天早上的地震太驚人了,剛好是平常要起來準備上班的時刻,直想到我1月時在臉書貼的,地質學家的強震預警:【台灣NEXT】獨家!專家預警2025大地震 北市15層以下大樓 要小心!,難道傳說中的大地震要來了嗎?😳😱 混亂中抓起眼鏡跑到房門口,腦袋有點空掉,從密集的上下
Thumbnail
事發過3天,其實心情還是飄忽飄忽的 身處南投,上班前,第一次看見電影畫面在眼前上演 餐廳裡所有人拔腿傾瀉而跑,瞬間清空了板凳 第一時間想起了幾年前的太魯閣,也在清明節前夕 在所有消息尚未明朗前 既擔心 又真的希望大家都沒事 很難過,陸續災情和報導傳出 心疼著那些受災的人們、救災的人們 天可憐見,
Thumbnail
電視播著0403花蓮7.2地震的新聞 震下的當時 在遠方工作的我 沒有第一時間感受到 下班後 打開電視 新聞一則一則的彈出 ... 震時的影片. 落石的滾落. 山時的鳴叫. 男女老少的驚慌.....好多.好多 越看越難過 越看越心驚 原本也打算這次休假也來一趟花東遊 這一次的震後 人
Thumbnail
都說在花東住過的人不怕地震,但今天早上的地震著實很嚇人。那種驚嚇的感覺,我想大概是因為,擔心房子的安危,會造成自身生命財產的損失。 剛從花蓮回到台北的那些年.偶遇地震,都覺得「哎,不怕不怕」。畢竟在花蓮讀書的那些年,早已把地震當日常。不過,在空曠的山水之間、待在僅有一層樓的小小平房,畢竟和高樓都市
Thumbnail
上班途中等個紅綠燈,突然覺得機車在搖晃,心想我沒頭暈,脫口一句:地震嗎?身旁不認識的騎士很友善地回說:是,是地震^ _ ^。 這時…
Thumbnail
今天早上又來一個震撼全台的地震。如果要數數難忘的地震回憶有哪些呢?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等了好久的雨,終於下了,但是豪雨卻也帶來不少的傷害,連著 二十多日的花蓮地震,又被偶然的餘震,嚇得連山上都不敢回,年後種的菜,就只能自生自滅,沒什麼事也沒勇氣面對,有落石的危機,記得921地震,爸媽還在山上,我隔了有半年以上才有勇氣回家,現在沒這動力,能避就避吧,幾日的雨,也下的人也blue 了
Thumbnail
這次清明四天連假,依照慣例回花蓮老家 特別是0403大地震後,更是在心頭一緊的擔心下,感恩我能搭著火車回家 我家,一切平安 回到家放好行李,我騎著摩托車到花蓮市繞一繞,觸目驚心的景象、封閉的道路,正常運作的白日裡,我的內心感受一股很大的波動,儘管我家並不住在這一帶,但這是我成長回憶裡熟悉的一部
Thumbnail
因為工作的關係,我到了花蓮,上禮拜大地震的時候,我正剛好出門買咖啡跟早餐準備上班。 當我在7-11買咖啡的時候,突然感覺到在搖晃。起初以為沒有很大,幾秒之後感覺不太對勁,就趕快跑到馬路上面,這是我第一次感覺到這麼大的地震。本來以為花蓮的地震都那麼大,因為從以前唸書的時候就知道東部是地震帶。但我看到
Thumbnail
  幾天前的早晨7:58分..正當我準備要吃早餐時,忽然一陣天搖地動,嚇壞了我當時所有在店內用早餐的人都紛紛往外跑,這也是921地震後,第一個讓我驚嚇往外跑的地震,看了新聞才知道地震是7.2級,花蓮已經傳出災難... 上傳的這張照片是2019年11月22日我曾經與好友去旅遊時拍的,當時的風景是相當
Thumbnail
容我記錄一下4/3。 回想那天早上的地震太驚人了,剛好是平常要起來準備上班的時刻,直想到我1月時在臉書貼的,地質學家的強震預警:【台灣NEXT】獨家!專家預警2025大地震 北市15層以下大樓 要小心!,難道傳說中的大地震要來了嗎?😳😱 混亂中抓起眼鏡跑到房門口,腦袋有點空掉,從密集的上下
Thumbnail
事發過3天,其實心情還是飄忽飄忽的 身處南投,上班前,第一次看見電影畫面在眼前上演 餐廳裡所有人拔腿傾瀉而跑,瞬間清空了板凳 第一時間想起了幾年前的太魯閣,也在清明節前夕 在所有消息尚未明朗前 既擔心 又真的希望大家都沒事 很難過,陸續災情和報導傳出 心疼著那些受災的人們、救災的人們 天可憐見,
Thumbnail
電視播著0403花蓮7.2地震的新聞 震下的當時 在遠方工作的我 沒有第一時間感受到 下班後 打開電視 新聞一則一則的彈出 ... 震時的影片. 落石的滾落. 山時的鳴叫. 男女老少的驚慌.....好多.好多 越看越難過 越看越心驚 原本也打算這次休假也來一趟花東遊 這一次的震後 人
Thumbnail
都說在花東住過的人不怕地震,但今天早上的地震著實很嚇人。那種驚嚇的感覺,我想大概是因為,擔心房子的安危,會造成自身生命財產的損失。 剛從花蓮回到台北的那些年.偶遇地震,都覺得「哎,不怕不怕」。畢竟在花蓮讀書的那些年,早已把地震當日常。不過,在空曠的山水之間、待在僅有一層樓的小小平房,畢竟和高樓都市
Thumbnail
上班途中等個紅綠燈,突然覺得機車在搖晃,心想我沒頭暈,脫口一句:地震嗎?身旁不認識的騎士很友善地回說:是,是地震^ _ ^。 這時…
Thumbnail
今天早上又來一個震撼全台的地震。如果要數數難忘的地震回憶有哪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