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魔法空間 25 聖家堂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我總想問:「為了什麼緣故,讓人們對建築設計及工程施工彼此之間存在著沒有來由的矛盾、甚或對立?」   

        許多歐美國家對於工程原創設計者的推崇是反饋以幾乎「不做侷限」的模式。讓建築師依照自覺行為去展現自我內心的理想設計!那是對於專業的絕對尊重。        

raw-image

一件具備實質意義與精神價值的工程創作。針對它的施工造價與公共利益而言,其價值絕非天文數字便足以奠定它不可磨滅重要性!也許我們多信奉佛教、道教。;但是提起一座至今尚未完工的天主教教堂,這是你一定要知道的一件建築曠世鉅作!

       由加泰隆尼亞建築師安東尼·高第在1926年去世前設計。共費時43年心血在這座教堂,只是工程卻完成不到1/4!?身為一個建築師半生奉獻在這偉大的建築設計生涯!不料43年後高第辭世後,緊接由後代專精持續以高第理想繼續建造聖家堂大教堂。只為達成耗時一百多年且跨越兩個世紀進行建造的俊偉工程。

raw-image

        聖家堂大教堂預計在2026年竣工。        以我的認知。聖家堂大教堂它存在的意義,則是設計專業與施工專業的互信,以及結合成一致創造目標所融合而成彼此共生的微妙關係!這種合作模式絕不會是從相互存疑中發展而成!         另外。打從聖家堂大教堂工程展開期間。每一個施工環節都是專業技術淬鍊與縝密建築設計相生相容的交織成果;不論是施工者、亦是設計者?既然同樣身為工程人。那麼我們更該為自己專精的技能,為計畫與實現做出最為實際的定位。         因為堅持自己專精之所以精湛、獨特則當之不凡!專業、堅持、標準都是工程人應該奮力捍衛的格局,而且不容蒙受他人質疑。        

raw-image

若是如同看待藝術般單純的心態,去看待、對待、甚至是支持設計者原始創作的理念,以及工程施作實現者在雙方角色本份長久交流行為日漸形成,必然不會是相互對立;反而會是相互支應、相輔相成的和諧團隊合作情誼!這是建築設計原創者與專案專業技術施工團隊彼此受衆期待的良性互動;它不僅是一種工程默契。更是一種來自於不同專業領域上同等的尊重!   


raw-image

若是我再把建築師與營造匠工兩者關係。比喻為雕刻家與製造雕具的鐵匠……互應的角色,不知道這譬喻是否妥當!?


avatar-img
49會員
297內容數
生命似夢,而生活恰似夢裡唱的不同的歌;歲月在建築低語的話,將會在時空繪出感動。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射 手 🏹 箭 矢 的其他內容
設計與工程的執行受到許多外因介入影響,如財務、勢力、認知、地位、亦或是另一種無知而再也不能像過去般單純!
    「你洗好了啊!有點久,但時間拿捏剛好。你不必久等,再幾分鐘馬上就可以開動了。」
「也許你不完全懂,也許你不是很確定。但是就我所知,這應該就是『家』的感覺吧?」
「「大男人?妳指的是妳的丈夫嗎?」     夏朵看到墨雅說話時一副嚴肅的表情,差點笑了出來。
     沒等妻子開口回應,他就搶著描述在腦海裡延伸下屬向他回報的記憶。     「……她的美的確是猶如沉魚落雁……。」
    「你知道嗎?說真的聽你這麼講,讓我為台灣百姓感到安慰。因為我嫁給了一個明道知義的老公。」
設計與工程的執行受到許多外因介入影響,如財務、勢力、認知、地位、亦或是另一種無知而再也不能像過去般單純!
    「你洗好了啊!有點久,但時間拿捏剛好。你不必久等,再幾分鐘馬上就可以開動了。」
「也許你不完全懂,也許你不是很確定。但是就我所知,這應該就是『家』的感覺吧?」
「「大男人?妳指的是妳的丈夫嗎?」     夏朵看到墨雅說話時一副嚴肅的表情,差點笑了出來。
     沒等妻子開口回應,他就搶著描述在腦海裡延伸下屬向他回報的記憶。     「……她的美的確是猶如沉魚落雁……。」
    「你知道嗎?說真的聽你這麼講,讓我為台灣百姓感到安慰。因為我嫁給了一個明道知義的老公。」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來聊聊很多客人在需要全室設計+裝潢的時候, 正常情況下是你委託某個設計師簽了設計約, 才會有丈量規畫設計圖, 而整套平立面設計圖確定所作的內容後, 材質五金都定義了, 這時候設計師則是幫你精算報價. 這是第一種認知的人. 那另外有一種人心想著要免設計費就不樂意了, 所以因應而
Thumbnail
建築的目的是為了甚麼? 如何和大自然共生。 平凡而不平凡。 What is the purpose of architecture? How to live in harmony and prosper with nature is something worth contemplating
Thumbnail
  在上一篇〈從《為什麼哲學思考》談那無法被理解的,就是它可被理解的〉中說明了哲學思考的欲望、起源、言說及行動。本篇想談談「為什麼建築思考?」然筆者不打算以欲望作為進路,因為建築思考不是、也不應該是哲學思考的延伸。而是從最直接的經驗開始。當我們面對、閱讀建築時,我們如何思考,以及思考建築的什
Thumbnail
  建築作為藝術的分支,西洋建築從古典主義建築、中世紀建築、文藝復興建築、巴洛克建築、學院派建築、到現代主義建築、功能主義建築、未來主義建築、表現主義建築、國際主義建築、解構主義建築、地域主義建築等,其建築史的背後亦是一套思想的發展。然而,建築理論是如同藝術理論般「起源皆非由作者提出」、「在
Thumbnail
  我在107年7月1日的貼文〈何謂解構主義式教育─以成人教育之淡江建築教育為例〉中提到:「建築設計雖然說沒有唯一的標準答案,但是卻有檢視答案是否合理、是否夠「建築」的標準,而那標準便是建築之所以為建築的東西,如果跳出建築的脈絡便稱不上是建築了。建築設計課便是學習「建築語言」的過程;這樣的過
Thumbnail
本書提出101個關於建築的問題,與精簡扼要的答案,但精簡的答案只能回答精簡的問題,如同懶人包片段的回答,看似將重點論述了一番,實則宛如船過水無痕。完全印證了老苑所說的「學建築的人,就是沒有膽量學哲學的工程師。」這兩位瑞典的建築師,也不過是站在哲學的大門前,手指著哲學然後不敢踏入哲學之門。當然
Thumbnail
這本書非常推薦給正在建築界奮鬥或者不知為何而戰的學子與相關從業人員。《建築的理由》精準有條理的論述了台灣目前的建築發展與定位,從全球化、競圖、產學、策略、數位、土地、工作營等,以學界觀察業界和建築教育界,提出種種質疑,並試著回答,以此做為當代建築人得以借鏡與反思的依據。 畢光建老師任職
Thumbnail
「如果不能有邏輯地以清楚的文章組織說明一個觀念,包括設計觀念,即代表著不能清楚地構思自己的設計作品;也因為國外的建築碩士同樣如此要求」。5年前如此回答,至今也仍如此相信著。
Thumbnail
適應的主體與客體到底是誰,是建築適應環境?人適應建築所賦予的生活型態?或者,建築、環境、人、建築師與工法四者彼此適應,共構出空間。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來聊聊很多客人在需要全室設計+裝潢的時候, 正常情況下是你委託某個設計師簽了設計約, 才會有丈量規畫設計圖, 而整套平立面設計圖確定所作的內容後, 材質五金都定義了, 這時候設計師則是幫你精算報價. 這是第一種認知的人. 那另外有一種人心想著要免設計費就不樂意了, 所以因應而
Thumbnail
建築的目的是為了甚麼? 如何和大自然共生。 平凡而不平凡。 What is the purpose of architecture? How to live in harmony and prosper with nature is something worth contemplating
Thumbnail
  在上一篇〈從《為什麼哲學思考》談那無法被理解的,就是它可被理解的〉中說明了哲學思考的欲望、起源、言說及行動。本篇想談談「為什麼建築思考?」然筆者不打算以欲望作為進路,因為建築思考不是、也不應該是哲學思考的延伸。而是從最直接的經驗開始。當我們面對、閱讀建築時,我們如何思考,以及思考建築的什
Thumbnail
  建築作為藝術的分支,西洋建築從古典主義建築、中世紀建築、文藝復興建築、巴洛克建築、學院派建築、到現代主義建築、功能主義建築、未來主義建築、表現主義建築、國際主義建築、解構主義建築、地域主義建築等,其建築史的背後亦是一套思想的發展。然而,建築理論是如同藝術理論般「起源皆非由作者提出」、「在
Thumbnail
  我在107年7月1日的貼文〈何謂解構主義式教育─以成人教育之淡江建築教育為例〉中提到:「建築設計雖然說沒有唯一的標準答案,但是卻有檢視答案是否合理、是否夠「建築」的標準,而那標準便是建築之所以為建築的東西,如果跳出建築的脈絡便稱不上是建築了。建築設計課便是學習「建築語言」的過程;這樣的過
Thumbnail
本書提出101個關於建築的問題,與精簡扼要的答案,但精簡的答案只能回答精簡的問題,如同懶人包片段的回答,看似將重點論述了一番,實則宛如船過水無痕。完全印證了老苑所說的「學建築的人,就是沒有膽量學哲學的工程師。」這兩位瑞典的建築師,也不過是站在哲學的大門前,手指著哲學然後不敢踏入哲學之門。當然
Thumbnail
這本書非常推薦給正在建築界奮鬥或者不知為何而戰的學子與相關從業人員。《建築的理由》精準有條理的論述了台灣目前的建築發展與定位,從全球化、競圖、產學、策略、數位、土地、工作營等,以學界觀察業界和建築教育界,提出種種質疑,並試著回答,以此做為當代建築人得以借鏡與反思的依據。 畢光建老師任職
Thumbnail
「如果不能有邏輯地以清楚的文章組織說明一個觀念,包括設計觀念,即代表著不能清楚地構思自己的設計作品;也因為國外的建築碩士同樣如此要求」。5年前如此回答,至今也仍如此相信著。
Thumbnail
適應的主體與客體到底是誰,是建築適應環境?人適應建築所賦予的生活型態?或者,建築、環境、人、建築師與工法四者彼此適應,共構出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