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06/02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令人無法自拔的故事

    我看過大大小小的故事,有的虎頭蛇尾,有的被封神,有的就還好。有些故事結束的時候,我會非常的不捨,就算我沒有參與其中,我也像是和主角一起渡過災難般,不想和他們分別,他們仿佛成為了我長短時間內最要好的朋友。有些時候我不只會不捨得,還會想像我是主角的伴侶和朋友,令我更難捨棄對這段故事。

    那為什麼這段故事會使我深陷其中、無法自拔呢?我本以為只是故事劇情的好。但我得出結論:並不是。劇情故然一個因素,但作者能在故事的篇幅中寫好角色的心境和經歷才令我能有身歷其境的感覺。我們去社交時,不會看了一個人的外表就下判斷對方的經歷。我們可能會因為對方的代表而有了第一印象的好壞,但我們不能像看維基百科一樣,點一下就看到對方從出生至今的所有經歷,了解到對方對不同事物的看法,更何況有些事情可不是能用三言兩語就能說明清楚。

    看故事確實是像和人交朋友。剛開始的時候,你會了解到他表面呈現的性格,就假設是一個自信且有活力的男生,他很會和人交際,但也願意聆聽你說話,你很喜歡這樣溫柔和開朗的他。

    後來你們相識幾個月,你發現到他一些更好的地方,原來他是一個有義氣的人。當你被人刁難的時候,他會為你發聲。你遇到困難而沮喪時,就算他不能直接為你解決事情,也會給予支持與鼓勵,這種時候,你會發現他真的很好。故事來說,從作者安排一次又一次的事件中,人物的形象得以具體地塑造出來,如果是堆積出討喜的形象,讀者也會一起喜歡他。

    再過了不少歲月,你才覺察到你一直停留在對方的表面呈現,而你也慢慢留意到他那些大部分人未必了解的一面,他也揭露了他小部分的經歷。原來因為小時候被同學排擠,他才那麼努力學會與人交往的技巧。你如夢初醒,發現他之前一些小舉動透露出他以前經歷導致的焦慮。這個時候你可能會心疼他,也可能會覺得你好像更了解他的內心世界。我也常在這個時候對角色的好感轉為了投入,我希望可以更了解他。

    在他公開他小部分的經歷後,不會馬上再公開更多。他可能暫時封閉了內心世界,也可能沒有。這段時間,他呈現的現象與認識幾個月的時候接近,但你會自己知道,他這樣做是源於他以前的事。他再次公開經歷時,你和他的關係不再只是一般的好朋友,他已經信任你了。雖然閱讀或看劇時,角色不是因為信任你而透露的,可能是回憶也可能是角色對另一個角色的信任而說。但因為故事中知道此事的角色不多,而你又知道,因為先前的投入,較容易投入的讀者可能就會有作為角色「特別的人」的感覺。

    不同於現實世界中,即使他和你疏遠或他離開這個世界,地球不會就此消失。故事則不同,即使作者中途放棄了,故事也會有一個所謂的「結束」。我是一個忠實的電視劇粉絲,每次看劇也容易深陷其中。無論結局對角色好壞,是編劇作者用心寫還是他們無心創作的強制結束,我也希望有一個續集,當然有了第二季就會想要第三季,人類總是貪得無厭。許多影評人喜歡開放式的結局,我不同,我這種人喜歡自白的結局。伏筆必須解開。有愛情線的男女主角沒有交往的話就希望他們在第二集再續前緣,交往的話就結婚,結婚的話就生小孩。但這樣其實不是最好的。

    編劇也是人,怎會有無窮無盡的靈感呢?如果看人氣電影的評價,第一集普遍大受好評,好評加開的第二集或許沒有第一集的評價這麼高。有些長篇小說漫畫常有一個問題,當作者寫了幾章後,靈感已經所剩無幾,因此劇情經常重複和公式化。打敗敵人,收集伙伴;打敗敵人,收集伙伴。當這些劇情不停重複時,讀者就會對劇情感到疲憊,甚至是厭惡得棄追。有時時間長了,作者也會忘了該角色的小細節,令人物塑造出現矛盾。如果劇情繼續寫下去,終究導致我們曾經熱愛的角色失去原有的魅力,我寧可讓角色到達作者認為適當的結局,在讀者對角色有著最美好印象之際,結束這個故事之旅。

    以上是我對吸引人的故事的個人見解。我原本是預計在此寫一篇小說,但仍未想好敍事的手法。我希望可以在不久的將來可以寫出一個扣人心弦的故事,有以小說家的身份和各位再見。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