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故事深入而漸漸對角色產生理解、認同、憐憫、友誼……人類情感的投注,使得我們不再用單一眼光看待角色,而是以更真誠的心境去面對他們,也進而從局外人(創作者)成為了最熟悉角色的至交。
只是這也是痛苦的開端。對角色投注的感情越深,我們越是會可憐角色的處境;尤其當我們為了故事,不得不讓他去體驗、採取一些殘酷的事件或行動……說實在的,良心會有點過意不去。
這篇有感而發,出自我在去年十二月底連載完結的《劣童遊戲》。如果你是已經讀完整部小說的讀者,應該知道這是從一位小女孩琉司的視角為出發點,去觸發、遭遇流傳於村內傳說、偏向怪異的奇幻小說。
我花費不少篇幅在描寫琉司與家庭、孩子交際圈的相處情境;其中我自己覺得寫得特別有趣的,是關於孩童村落團體之間的政治算計:介於認真和幼稚的心態,是我自認這部故事裡最成功有趣的橋段。
至於家庭的部分其實蠻折磨的。因為這部故事一開始並沒有想好琉司與家庭的關係、雙親隱藏的秘密這兩項要素,一切順其自然接續下去,所以去年十二月修改這段情節時,我前後花費特別多時間,讓這些要素的說服力更充分。
也因為有特別琢磨這兩個部分,因此我的印象非常深刻:在描寫孩童心理的部分,我想起小孩子的標籤不單只有幼稚、天真,他們還會嘗試模仿大人的行為舉止,佯裝成熟卻又破綻百出;然而另一方面,當小孩子認真看待某件事情,他們會無意識地透露出遠勝於大人的成熟觀點,甚至表現出沉穩的一面──這是我根據現實一些針對孩童教育的心得分享以及自身的成長經驗所汲取的靈感。
而描述琉司與父母的交流,我則採用了非常經典傳統的公式:大人總是自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