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理小說《偵探冰室》港風元素詳細解讀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偵探冰室》是6位香港推理寫作者,陳浩基、譚劍、文善、黑貓C、望日、冒業的短篇作品合集,號稱第一本「以香港本土元素為主體」的推理合集。個人並非推理小說嗜好者,只是幾年沒踏足過去頻繁造訪的香港,甚是想念港產風味,正好在架上瞥見,就趁著長週末入手一讀。

篇章中的「香港本土元素」確實引人入勝。場景安排包括,重慶大廈咖哩餐廳、大嶼山大佛、地鐵中環站、會展中心、旺角西洋菜街二樓書店⋯⋯讀來就像環遊香港;情節元素上,警匪追逐、茶餐廳卡座、分租劏房、地產商騷擾釘子戶、颱風假通宵打麻將,結合新科技的3D列印和無人機竊盜,完全讓讀者感受到香港的活力。

以下挑選合集中的〈重慶大廈的非洲雄獅〉、〈二樓書店〉、以及〈來自地下〉,簡介故事內容,兼談其中的「香港本土元素」。


〈重慶大廈的非洲雄獅〉

本篇開場就是互不相識的線民與警方在「昂坪360纜車」碰頭;身處前不著村、後不著店的纜車車廂中,交換秘密情報,頗有懸疑而道地的港產警匪片氛圍。

「重慶大廈」本身是非常鮮明的香港標記icon,號稱全亞洲最「低端全球化」的地方,揉雜所有全球南方(global south)的元素。

王家衛導演的《重慶森林》讓「重慶大廈」永垂不朽,即使小說中明言,多年來「重慶大廈」已有新風貌;但提起這4個字,相信大家仍是想到穿著風衣、戴著墨鏡的林青霞,穿梭於修鞋鋪、找換店等零碎店鋪之間,躲避追擊的身影。

raw-image


〈重慶大廈的非洲雄獅〉故事敘述非洲某國的反政府軍隊領袖逃進重慶大廈這個「國中之國」,隱身其中當個餐廳大廚,卻碰到來自母國政府的追殺。

香港警方為了避免「堂而皇之進廚房切菜,未來就要管上廚房的內外大小事」,無法正面對決,只好另闢蹊徑來解救這個政治流亡者,字裡行間也映襯出正遭「全球通緝」的香港流亡者處境和心聲。


〈二樓書店〉

本篇亦是以香港特產為名、為主題、為場景的推理小說。所謂「二樓書店」,並不一定真的在二樓,故又稱「樓上書店」,泛指不在地面或商場內的書店。

香港寸土寸金,租金昂貴,房東房客算盤都打得精,因此獲利平平的小書店只好往上搬、再往上搬、愈搬愈高店租愈低廉,讀者也跟著往上爬、再往上爬、愈爬愈喜歡二樓書店,算是香港特有的閱讀文化。

二樓書店是慣常在港島活動的我,過海前往九龍的理由之一;它們扎堆在旺角最最熱鬧繁華的西洋菜南街之上,香港作家廖偉棠曾這樣描述自己的二樓書店店員經驗:

「在(二樓書店)洪葉、東岸工作時,我總覺得自己好像在滾滾紅塵上,打理一間很孤清的書店,那種感覺是很奇妙的,你會覺得自己在做一些很詩意的行為,如果你考慮到你正蝕本,整件事真是很行為藝術。」

二樓書店各有特色,較常去的是位於旺角西洋菜南街的「序言書室」,舊大樓中的窄仄電梯令人印象深刻,總覺得隨時會故障⋯⋯電梯的按鈕是老派的機械式小塑料按鈕,別有一番風味。

raw-image


順帶一提,香港曾受英國統治,所以許多大樓的樓層計數方式和臺灣不同,臺灣人想的「1樓」不叫「1樓」,而是ground floor,中文叫「地下」,有店面則叫「地鋪」;向上(臺灣人的2樓)才是「1樓」,向下則是地下室「地庫」。

初來乍到時常分不清「地下」、「地庫」和「地鋪」,但搭電梯上樓時就有個效率解:比起容易混淆的「7樓」——那到底是7樓還是8樓?——香港人乾脆說:「7字樓」,望文生義,看見數字7就大膽按下去,無論究竟是7樓或者8樓,總之包準順利抵達。

〈二樓書店〉是陳浩基的作品,自然對它有些期待。故事描寫西洋菜街的一間二樓書店靠著佛心房東打9折的租金慘淡經營,卻被神秘人物闖入,但又無財務損失,因此店主懷疑是否因寄賣的臺灣書爆料中國黑幕,違反一國兩制下的國安規定,而引發神秘入侵事件。間中夾雜地產商為了「都更」的不擇手段,確實是原汁原味的港風故事。


「李氏力場」

〈李氏力場之麻雀移動事件〉和〈李氏力場之欠交功課事件〉這兩個短篇在內容上「非我杯茶」,不太合閱讀口味,但「李氏力場」應該是臺灣人會很有共鳴的香港特色「科技」。

根據香港偽基百科,「李氏力場」,「是香港富商李嘉誠為提升香港的國際競爭力而秘密研發的颱風抗抑裝置」。

在這項科技的保護下,香港很少在上班日發出「即刻停工」的8號暴風警告;有了這個特色科技,香港人不再需要因颱風休學休市,經濟產業不再停工停擺。

事實上,香港天文台跟臺灣氣象署一樣採用0至12級的蒲福風級(Beaufort scale),天文台會根據持續的風速來發表「風球」;當風速達每小時63至117公里,天文台就會掛出「8號風球」,公私場所依規定關閉,全港開始放颱風假。

當工作倦怠的上班族,出門覺得風強雨大,天文台卻還不掛「8號風球」,就會忍不住嘀咕這是「李氏力場」發威,保護香港產業,導致上班日難有颱風假的小確幸。

不過,順帶一提,香港人在颱風假時往往也不能放鬆,必須透過網路、電視、或者老派的廣播,緊盯天氣變化,因為依照〈颱風工作守則〉,8號風球一旦撤下,員工得在2小時內回到工作崗位,不像台灣通常以「天」為單位來宣布停止上班上課的安排,醒來放假就是整天放假。


〈來自地下〉

本篇是發生在香港地鐵的一起命案,以「交換車票」為開端,層層抽絲剝繭,翻案再翻案,雖然動機情節不能說十分滑順,但仍有可觀之處。

「交換車票」是我未曾聽聞或經歷的活動,因此特別好奇。港鐵票價是浮動的,每年檢討調整——當然,就像小說中所述,是「有加無減」。它的最低票價雖跟臺北差不多(約台幣20元),但隨著距離拉長,車資增幅驚人,單程車票最高要價台幣250元。

順帶一提,香港的面積約等於高雄,或4個臺北,過去曾有文章將臺北生活圈和香港的地圖相疊分析,移居臺北的香港作家陳慧亦曾在podcast中談兩地不同的移動速度感,結論大致都是,香港生活的時間空間感覺較緊湊,「臺北去不同地方要比在香港遠一點,不是直線距離的問題,而是實際交通出行時的感覺問題」。

總之,不堪交通費用高昂的港民,發展出各種逃票/避票討論,「交換車票」便是其中之一。

簡單來說,是第1站上車者,雖然其實要去第9站,但只買到第2站的車票,在途中和另一個要到第2站(但車票只買到第9站)的人約好交換車票,雙方就能以最低票價,長距離移動。

這個方法雖能省錢,但操作上其實頗為麻煩,需配合雙方的通勤時間和起訖點,且有對方遲到甚至放鴿子空等、出不了站的風險,於是衍生出較為專業的連鎖車票交換,由專人在站內媒合不同時間、不同起訖點者的車票,而〈來自地下〉的故事,便從此展開。

港味推理小說保留了「港產片」的一絲靈魂。

港片「北上」中國市場後,中國電影審查(電檢)明文規定不得「影響警察形象」,且「犯罪人員須給出法律懲罰」,這非常考驗編導功力,稍有不慎就會變成樣板宣傳片。

而生猛有力的港產警匪場景,或許只能透過文字和想像力重現。


感謝您的閱讀、參與和贊助支持,讓我們持續分享宇宙和心靈的共鳴。This is it.


內容總結
偵探冰室
3
/5
avatar-img
133會員
70內容數
禪是哲學,也是呼吸坐臥之間的生活方式,身心靈最放鬆的安身立命之道。《三不五時來點禪》這個專題,希望透過介紹並反思不同作者和讀物對禪的理解,綴以禪坐內觀的實際體驗心得,與大家分享一些觀察和體悟,並期待更多迴響與探索。一期一會、侘寂美學、正念冥想……禪的無與空蘊含著無限可能,讓我們一同來品味。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Claydee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本書是印度瑜伽行者尤迦南達(Paramahansa Yogananda 1893-1952)在1945年執筆寫下的一生感悟,分享他的修行心得,記錄尋訪聖人的經驗,並整理師祖瑪哈賽和上師聖尤地斯瓦爾等重量級瑜伽行者的開示。
《空谷幽蘭》(Road to Heaven)是本奇書。內容大概是登山行腳、私宅開箱、加上中國文化基本教材的綜合體。作者Bill Porter在書中深入探討了隱士傳統,以及現代隱士在深山角落中的神秘生活。
《衣飾無憂》是一本探討時裝風格、歷史和文化的書籍。書中描述了日本時尚的和風美學,反映了時代變遷對時尚流變的影響。除了文化歷史的描述,書中還從藝術和科學的角度探討了和風美學和侘寂的簡約之美。這些內容將吸引對時尚和文化歷史感興趣的讀者。
「把工作做好,但不要做得太好」、「我無法取悅別人,只能取悅自己」、「每個人都該有個店鋪後頭的小房間」⋯⋯Sarah Bakewell將法國文藝復興巨匠蒙田的碎碎念,轉化為現代人實用的生活金句,指引我們「如何生活」,如何「像在天堂裡打滾一樣輕鬆地滾著」。
許多人都疑惑:為何面對另一半/家人,心中明明有滿滿的愛,卻常常說沒兩句就劍拔弩張,快要吵起來呢?《家人使用說明書》介紹了心靈對話的重要性,以及對話技巧,教人如何展開建設性的溝通。
神秘的羅斯柴爾德家族從歐洲皇室的白手套,一路發展成信用評等超越法國國家銀行的各國政府金庫;他們還曾是美國民主黨主席和法國總統的雇主,以及發掘音樂家蕭邦、作家巴爾札克的星探收藏家。本文介紹羅斯柴爾德的商業原則、戰爭牟利、政商關係、對藝術文化的投資、教育,以及家族後代對生活的反思。
本書是印度瑜伽行者尤迦南達(Paramahansa Yogananda 1893-1952)在1945年執筆寫下的一生感悟,分享他的修行心得,記錄尋訪聖人的經驗,並整理師祖瑪哈賽和上師聖尤地斯瓦爾等重量級瑜伽行者的開示。
《空谷幽蘭》(Road to Heaven)是本奇書。內容大概是登山行腳、私宅開箱、加上中國文化基本教材的綜合體。作者Bill Porter在書中深入探討了隱士傳統,以及現代隱士在深山角落中的神秘生活。
《衣飾無憂》是一本探討時裝風格、歷史和文化的書籍。書中描述了日本時尚的和風美學,反映了時代變遷對時尚流變的影響。除了文化歷史的描述,書中還從藝術和科學的角度探討了和風美學和侘寂的簡約之美。這些內容將吸引對時尚和文化歷史感興趣的讀者。
「把工作做好,但不要做得太好」、「我無法取悅別人,只能取悅自己」、「每個人都該有個店鋪後頭的小房間」⋯⋯Sarah Bakewell將法國文藝復興巨匠蒙田的碎碎念,轉化為現代人實用的生活金句,指引我們「如何生活」,如何「像在天堂裡打滾一樣輕鬆地滾著」。
許多人都疑惑:為何面對另一半/家人,心中明明有滿滿的愛,卻常常說沒兩句就劍拔弩張,快要吵起來呢?《家人使用說明書》介紹了心靈對話的重要性,以及對話技巧,教人如何展開建設性的溝通。
神秘的羅斯柴爾德家族從歐洲皇室的白手套,一路發展成信用評等超越法國國家銀行的各國政府金庫;他們還曾是美國民主黨主席和法國總統的雇主,以及發掘音樂家蕭邦、作家巴爾札克的星探收藏家。本文介紹羅斯柴爾德的商業原則、戰爭牟利、政商關係、對藝術文化的投資、教育,以及家族後代對生活的反思。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如果制度令無辜的市民受害、令公義無法彰顯,那麼,我們就有充分的理由去反抗那些僵化的制度。」
Thumbnail
如果有看我寫的朋友,就可以知道在我香港住處附近有一間澳門豬骨煲小店,那豬骨煲火鍋至今仍讓人魂牽夢縈,就在參加公司的員工小旅行澳門遊之後,趁十一陸客還未大量湧入之前,香港朋友便帶我跟其他二位同事,一同前往澳門吃吃喝喝,果然需要懂行的人帶路才吃得美味
Thumbnail
內容以作者鹿港老家廣聚來客的茶桌為舞台,在各方好友一起泡茶聊天嗑瓜子的情境下,當地的恐怖故事便成為茶桌上頻繁出現的話題之一——畢竟鹿港本身就是一個富有歷史的小鎮,保留了許多老宅,自然也發展出各種奇奇怪怪的傳說。
Thumbnail
位於台北市府松菸附近,氛圍一百的茶餐廳玖龍冰室,店內有港星海報和復古廣告,以及煉乳罐頭的佈置,進到店裡有踏入另個時空的感覺。 這次體驗了水晶鮮蝦餃、鮮蝦蟹子燒賣、鮮蝦腐皮捲、楊枝甘露、腐乳高麗菜和鹹魚雞粒炒飯,燒賣非常美味!
Thumbnail
《偵探書屋》是一間結合偵探推理小說和咖啡的書店,在2018年底關閉實體書店後改為全網路經營。店內擁有各國偵探推理小說及相關擺飾,也提供特色命名的咖啡和餐點。雖然實體店已結束營業,仍希望網路模式能持續推廣這種獨特風格的書店。
Thumbnail
心得   雖都使用中文為書寫的語言,但在華文文學的世界中,仍可以清晰地從用字遣詞、字裡行間流漏的生活細節中,看出這是哪個國家、哪個地區的作家所書寫的作品。   本書作者黃凱德是新加坡人,生在台灣的我對新加坡的印象是地理或歷史課本上的「新加坡、韓國、香港與台灣是亞洲四小龍」這一句知識性、考試會
Thumbnail
我一直都喜歡讀胡晴舫的散文,因為她的選題、角度和想法總能引起我這個城市人強烈共鳴和深入反思,而這一本散文集令我尤其感觸。 前半部是作者分享過去在各地生活期間的人與事,思考當地獨特的人文風情。我向來好奇他人對香港的想法,結果不失所望,從她筆下看香港確實奇特有趣。
Thumbnail
「如果制度令無辜的市民受害、令公義無法彰顯,那麼,我們就有充分的理由去反抗那些僵化的制度。」
Thumbnail
如果有看我寫的朋友,就可以知道在我香港住處附近有一間澳門豬骨煲小店,那豬骨煲火鍋至今仍讓人魂牽夢縈,就在參加公司的員工小旅行澳門遊之後,趁十一陸客還未大量湧入之前,香港朋友便帶我跟其他二位同事,一同前往澳門吃吃喝喝,果然需要懂行的人帶路才吃得美味
Thumbnail
內容以作者鹿港老家廣聚來客的茶桌為舞台,在各方好友一起泡茶聊天嗑瓜子的情境下,當地的恐怖故事便成為茶桌上頻繁出現的話題之一——畢竟鹿港本身就是一個富有歷史的小鎮,保留了許多老宅,自然也發展出各種奇奇怪怪的傳說。
Thumbnail
位於台北市府松菸附近,氛圍一百的茶餐廳玖龍冰室,店內有港星海報和復古廣告,以及煉乳罐頭的佈置,進到店裡有踏入另個時空的感覺。 這次體驗了水晶鮮蝦餃、鮮蝦蟹子燒賣、鮮蝦腐皮捲、楊枝甘露、腐乳高麗菜和鹹魚雞粒炒飯,燒賣非常美味!
Thumbnail
《偵探書屋》是一間結合偵探推理小說和咖啡的書店,在2018年底關閉實體書店後改為全網路經營。店內擁有各國偵探推理小說及相關擺飾,也提供特色命名的咖啡和餐點。雖然實體店已結束營業,仍希望網路模式能持續推廣這種獨特風格的書店。
Thumbnail
心得   雖都使用中文為書寫的語言,但在華文文學的世界中,仍可以清晰地從用字遣詞、字裡行間流漏的生活細節中,看出這是哪個國家、哪個地區的作家所書寫的作品。   本書作者黃凱德是新加坡人,生在台灣的我對新加坡的印象是地理或歷史課本上的「新加坡、韓國、香港與台灣是亞洲四小龍」這一句知識性、考試會
Thumbnail
我一直都喜歡讀胡晴舫的散文,因為她的選題、角度和想法總能引起我這個城市人強烈共鳴和深入反思,而這一本散文集令我尤其感觸。 前半部是作者分享過去在各地生活期間的人與事,思考當地獨特的人文風情。我向來好奇他人對香港的想法,結果不失所望,從她筆下看香港確實奇特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