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錄《友友》第1章:切割人生的一天【老王賣瓜】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友友:半個身體的滿滿幸福》是我幫人寫的第一本傳記。

主角是一位12歲時因「先天性腦血管病變」而半身癱瘓的男孩陳贈友。他曾經自怨自艾,過著好幾年不見天日的生活。

後來他浪子回頭,用6年的時間在全台各地演講了500場,還出書、拍紀錄片,紀錄片更是在德國獲奬。

以下便以第一人稱呈現的傳記《友友》第1章:

切割人生的一天

raw-image

出處:https://www.watchinese.com/article/2017/23266


民國九十四年三月十日,一個將我生命一分為二的日子。

在這一天以前,我只是個住在苗栗通宵的偏鄉小孩,過著平凡無憂的童年生活,然而這驚天動地的一天,卻讓我的人生急轉直下,甚至險些揮別人世。

此後,我的生活再也不平靜,等在我面前的是重重的障礙與苦痛……

當時,我還只是一個十二歲的小六學生。三月十日傍晚,通霄國小四點的放學鐘聲剛響起,同學們互相問著:「今天誰要留下來練球?」

前一天我們剛代表學校贏得了一場躲避球賽,士氣旺盛的我們決定加緊練習,為下一場比賽做準備,而我從來沒想過,那竟是我人生最後一場躲避球賽。

留下來練球的同學個個饑腸轆轆,我們相偕到學校對面買鹹酥雞解饞,正吃得高興時,我的頭開始隱隱作痛。

我原以為只是感冒頭痛,心想吃完鹹酥雞或許就不痛了,沒想到愈吃頭愈痛,彷佛有人拿了一把大鐵鎚拚命往我頭上敲一樣,暈眩漲痛的侵襲讓我忍不住痛哭失聲,眼前幾乎一片昏黑,在場的同學都嚇壞了。

全身無力的我,根本無法走路回家,一直挨到了五點多,同學李彥仲才把我背到校門口,匆匆打電話給我爸爸,請他來接我回家。

按照我們家鄉的習俗,當家的兄弟要在大年初二宴請回娘家的姊妹,但大年初二爸爸因工作忙碌之故,無法宴請姑姑們,於是挪到三月十日補請。

當天四位姑姑均攜家帶眷前來赴宴,家中席開四桌,客人少說也有四、五十人,身為東道主的爸爸,正好是位外燴主廚,這次宴客從食材採買到下廚作菜,爸爸全都一手包辦,五點多正是忙得不可開交的時候,他接到電話以後,立刻騎機車到學校接我。

爸爸載我回家後,我已無力招呼親戚,上了二樓後,立刻倒在沙發上。

爸爸一直以為我只是感冒頭痛,加上家中有太多客人要接待,實在無暇照顧我,而附近的小診所下午又休診,也無法立刻就醫,爸爸只好先讓我休息,打算等到晚上七點小診所開門,再帶我去就診。

然而頭痛的感覺並未隨著躺下休息而稍減,反而不斷加劇,活像一列列火車輪流從我頭上輾過,痛得我死去活來,淚水也始終沒有停過,因為除了呻吟流淚之外,我幾乎什麼事也做不了。

腦中閃過千萬個疑問:我到底怎麼了?頭為什麼會這麼痛?我快死掉了嗎?……

聽著時鐘規律的滴答聲,我不斷祈求七點鐘快快來到,讓我可以趕快看醫生,解除令人窒息的頭痛。

意識朦朧中,我聽見媽媽的車子的聲音,她出其不意地回家了。

媽媽平時在彰化工作,為了方便上班,在彰化租了房子住,並不是每天通車回家,而那天媽媽原本也沒打算回家,但正好帶到不用過夜的團。不知是不是出於母親的直覺天性,她突然覺得該回家一趟,也才因此撿回了我一條小命。

躺在沙發上的我,隱約聽見爸爸在跟媽媽敘說我頭痛欲裂的事,媽媽很快上樓來,看到我掙扎的模樣,擔心地問我:「友友,你要不要緊?要不要帶你去看醫生?」

我虛弱地回了一句「好」,媽媽立刻帶我下樓,開車送我到小診所。

到了診所,媽媽等不及掛號,立刻衝進診間請醫生先為我診治,結果醫生一檢查,才發現大事不妙:「陳太太,你兒子可能得了急性腦膜炎,要趕快帶他到大醫院檢查!」

媽媽一聽簡直無法置信:「怎麼可能?!我兒子身體一向很好,怎麼會得這種病?」

在醫生的堅持下,媽媽只好帶著我步出診所,打算送我到附近的李綜合醫院,豈料一出診所,我立刻腳軟沒辦法走路,媽媽只好揹我回車上,一上車我開始嘔吐,把後座吐得亂七八糟,吐完以後,馬上就休克不醒人事了。

意外的休克終於讓我暫時脫離疼痛,沉入一望無際的黑暗之中。

只是沒想到等我再度張開眼睛時,我的身體、我的世界已經全變了樣。

那之後的事,我都是從別人口中輾轉聽來的……。(待續)

我只追隨靈感,想寫啥就寫啥。 最愛寫小說和搞笑文,其他文章通常是用來掙錢和練文筆的。 希望有生之年皆能隨心所欲、自由自在。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隔日清晨醒來,想起了電影中的情節,突然有種莫名的心痛,這就是我被電影感動時的感覺了。難道我已對《心動》動了心而不自知?
《生命鬥士的熱血志願》一書快上市之前,出版社主編要我寫一篇有關作者的趣事,然而......
果子離是我最喜歡的台灣作家,他筆下的好文佳作多如牛毛,然而最令我印象深刻的則是以下這篇情書,纏綿悱側令人動容,每每讀罷不勝噓唏。
有一年,還在遠流工作的我,企劃了一個線上活動,就是在史蒂芬.金的部落格裡,舉行一個短文創作活動......
這是我寫的第二本書,賽斯文化出版社的李總編表示,此書的筆鋒更成熟流暢,我個人也覺得寫得比第一本《不老的身心靈》要好,但難度也比較高。
隔日清晨醒來,想起了電影中的情節,突然有種莫名的心痛,這就是我被電影感動時的感覺了。難道我已對《心動》動了心而不自知?
《生命鬥士的熱血志願》一書快上市之前,出版社主編要我寫一篇有關作者的趣事,然而......
果子離是我最喜歡的台灣作家,他筆下的好文佳作多如牛毛,然而最令我印象深刻的則是以下這篇情書,纏綿悱側令人動容,每每讀罷不勝噓唏。
有一年,還在遠流工作的我,企劃了一個線上活動,就是在史蒂芬.金的部落格裡,舉行一個短文創作活動......
這是我寫的第二本書,賽斯文化出版社的李總編表示,此書的筆鋒更成熟流暢,我個人也覺得寫得比第一本《不老的身心靈》要好,但難度也比較高。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結合自身與旁人經歷的半自傳小說《我能從感情中得到什麼?》上線囉!每周更新章節連結,歡迎大家點擊閱讀。
Thumbnail
一個平凡的故事,講述了主角如何在朋友麥可受傷時,用心照料他的日常生活。從一頓簡單的午餐到復健中心的相遇,這些日常的片段構成了他們的美好回憶。
Thumbnail
2022年8月,我第一個服務的個案, 也是我人生裡照顧親人以外的第一人。 我上班第一天,我就想把這人和這事記清楚, 因為我覺得值得當作回憶紀念。他是一位約51歲男性小兒麻痺個案,原本會行走,後來因為母親在家拖地不甚滑倒撞到後腦出血,從此 右側特別無力,左手只是稍微好一點也沒多好,連舉起自己的手都
Thumbnail
第二章 一步一步靠近創傷(下) 在那段日子裡,信仰和教會是我相當重要的精神支持和社群。某次,牧師邀請了幾位與我相熟的教友為我禱告;其中幾位已經認識多年的教友們,甚至是第一次聽到我述說這個故事。 在說完故事之後,某位稍長幾歲的姐姐給出「這沒有什麼吧?小時候,我也發生過類似的事情!」的回饋;沒有想到
Thumbnail
春節,收到一個稀客的訊息。他是我國中同學,是我那時候很欣賞的一位同學。
Thumbnail
如果在那個艱難的時刻,他有那麼多朋友陪他在社區裡走走,他能讓自己短暫逃離到廟裡找朋友說說話,他會不會就能跨過去?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結合自身與旁人經歷的半自傳小說《我能從感情中得到什麼?》上線囉!每周更新章節連結,歡迎大家點擊閱讀。
Thumbnail
一個平凡的故事,講述了主角如何在朋友麥可受傷時,用心照料他的日常生活。從一頓簡單的午餐到復健中心的相遇,這些日常的片段構成了他們的美好回憶。
Thumbnail
2022年8月,我第一個服務的個案, 也是我人生裡照顧親人以外的第一人。 我上班第一天,我就想把這人和這事記清楚, 因為我覺得值得當作回憶紀念。他是一位約51歲男性小兒麻痺個案,原本會行走,後來因為母親在家拖地不甚滑倒撞到後腦出血,從此 右側特別無力,左手只是稍微好一點也沒多好,連舉起自己的手都
Thumbnail
第二章 一步一步靠近創傷(下) 在那段日子裡,信仰和教會是我相當重要的精神支持和社群。某次,牧師邀請了幾位與我相熟的教友為我禱告;其中幾位已經認識多年的教友們,甚至是第一次聽到我述說這個故事。 在說完故事之後,某位稍長幾歲的姐姐給出「這沒有什麼吧?小時候,我也發生過類似的事情!」的回饋;沒有想到
Thumbnail
春節,收到一個稀客的訊息。他是我國中同學,是我那時候很欣賞的一位同學。
Thumbnail
如果在那個艱難的時刻,他有那麼多朋友陪他在社區裡走走,他能讓自己短暫逃離到廟裡找朋友說說話,他會不會就能跨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