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5-07|閱讀時間 ‧ 約 25 分鐘

台灣著名地震列表(續)

    1906年梅山地震

    梅仔坑地震,或稱嘉義地方地震梅山地震或是梅山大地震,是指1906年3月17日於台灣時間(UTC+8)凌晨6時43分於日治臺灣嘉義廳打貓東頂堡梅仔坑庄(今嘉義縣梅山鄉)一帶因梅山斷層錯動而發生的芮氏規模7.1強烈有感地震。而自臺灣有文獻記載以來,這場地震的死亡總人數為史上第四慘重,至少有1258人遇難。

    這次地震為芮氏規模7.1,深度為6公里(4英里),屬於淺層地震。

    造成地震爆發的主要原因是由兩個斷層錯動所造成。影響最嚴重的是梅山斷層,長約11公里(7英里);第二是陳厝寮斷層,長約4公里(2英里)若加上新港鄉一帶的地裂與噴砂現象,斷層破裂帶長度可能長約25公里(16英里)。

    主震發生後,接踵而來的餘震持續了好幾天,嚴重妨礙了救援工作。

    而當時台灣仍有部分女性纏足造成行動不便,因此這次地震女性死亡比例比男性高很多。為了地震逃命而加快了纏足習俗在台灣的消失。

    1935年新竹-台中地震


    1935年新竹-臺中地震是一起發生於1935年4月21日清晨6時2分16秒的地震,其芮氏規模為7.1,震央位於臺灣臺中市北北東30公里處的大安溪中游。因其震央位於今苗栗縣三義鄉鯉魚潭水庫及關刀山一帶,又名關刀山地震;又因內埔屯子腳(舊稱「墩仔腳」,今臺中市后里區)及清水街(今臺中市清水區)一帶災情最為慘重,又名后里大地震清水大地震屯子腳大地震墩仔腳大地震。該地震有感區域幾乎遍布臺灣全島,並造成新竹州及臺中州(約今新竹縣市、苗栗縣、臺中市一帶)3,276人死亡,12,053人受傷,房屋全倒達17,907戶,半倒則有36,781戶,是自1906年梅山地震後再度重創臺灣的地震,也是臺灣有史以來傷亡最慘重的自然災害。之後臺灣總督府設置「震災地復興委員會」(依昭和10年4月29日訓令第25號)推動災後復興事業,並陸續於新竹、大武、新港(成功)、宜蘭等地設立地震觀察站,以增強對地震的觀測與瞭解。

    新竹臺中地震造成苗栗及臺中三條之間長度分別為12公里、5公里及14公里的地表破裂,屬於破壞性大的淺層地震,主要發生於獅潭斷層與屯子腳斷層兩條地震斷層,其中獅潭斷層位於新竹州大湖郡獅潭庄(今苗栗縣獅潭鄉竹木村)向北延伸至今天的三灣鄉大河村,長約12公里,為逆移斷層,地震時造成最大地表垂直抬升量約3公尺。而屯子腳斷層位在臺中州豐原郡內埔庄(今臺中市后里區),向西南延伸經內埔至清泉崗,長約14公里,為右移斷層,地震時最大右移量約1.5公尺。

    1941年中埔地震

    1941年中埔地震(嘉義地方烈震)發生於1941年12月17日上午3時19分,震央位於今天台灣嘉義縣中埔鄉龍山腳附近,該地震又名「嘉義地震」,芮氏規模7.1,造成台南州(約今雲林、嘉義、台南縣)360人死亡,729人受傷,住家全倒塌4,481戶,半倒則有6,787戶。主震發生後,引發草嶺地區山崩,土石堵塞清水溪形成堰塞湖。

    921大地震


    921大地震,又稱為集集大地震,是指1999年9月21日凌晨1點47分15.9秒發生在臺灣中部山區的逆斷層型地震,總共持續大約102秒,期間臺灣全島都感受到明顯搖晃。震央位於北緯23.85度、東經120.82度,位於南投縣集集鎮境內,震源深度為8公里,芮氏規模為7.3(美國地質調查局測得地震矩規模為7.6-7.7)。這場地震肇因於車籠埔斷層的錯動,並且在地表造成長達85公里的破裂帶,另外也有學者認為是由車籠埔斷層以及大茅埔-雙冬斷層2條活動斷層同時再次活動所引起。

    這場地震造成2,415人罹難,29人失蹤,11,305人受傷,另有51,711棟房屋全倒,53,768棟房屋半倒,是臺灣戰後時期傷亡損失最嚴重的自然災害。人員傷亡慘重外,許多道路與橋梁等交通設施、堰壩以及堤防等水利設施,以及電力設備、維生管線、工業設施、醫院、學校、政府機關等公共設施遭到震毀,更引發大規模的山崩與土壤液化災害,其中又以臺灣中部的災情最為嚴重。臺灣鐵路管理局西部幹線一度全面停駛,且多數的客運公司都暫時停駛。

    此次大地震也造成山區土石容易鬆動,致使強震後數年每逢豪雨,中南部山區便常發生土石流令道路中斷,影響山區的觀光等經濟活動,不過往好處想此次強震也讓社會大眾產生強烈的環境保護意識,所以對台灣社會觀念的轉變也是有一定的幫助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