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生漫錄|全球地震頻繁,臺灣人防災觀念不可無

更新 發佈閱讀 3 分鐘

去年在全球範圍內,發生很多起強烈地震,使人感覺到是否「地震好發期」又將來到?僅以2023年上半年統計,全球就發生過390次地震,其中7級以上竟然高達10次。全年發生大地震究竟多少次?我個人並未加統計。但印象中以12月18日甘肅積石山6.2級地震,印象最深,暴露了大陸地方政府手忙脚亂,整個甘肅省房屋大量倒塌,大批居民傷亡的慘劇。

2024年元旦,日本中部石川縣能登半島也在發生7.6級強震,震源深度約10公里,最大震度達到7級,據說這是日本有史以來第三次出現最高震度。這個地震還引發海嘯,造成至少4人死亡,200多人受傷,200萬戶家庭斷電,數千棟房屋損毀。

這兩個強烈地震,使台灣各界也開始關注本地的防災問題。台灣多年在學校推廣地震防護教育,其實大多數民眾都知道地震來臨時,應該如何應對。其中重要的注意事項:比如住在高樓的民衆,「絶不能在發生地震還搭乘電梯」。再如,「不應在地震發生時跑到馬路上」;「平日應囤積一些乾糧」、「囤積若干飲水」、「預備衣物及照明設備」,還有,就是要有「醫藥防護包」,這些都已經成為基本知識了,也一定要預作準備。

我個人比較驚心動魄的地震故事是發生在1999年的「921大地震」。這個地震又稱為「集集大地震」,那是1999年9月21日凌晨1點47分15.9秒,發生在臺灣中部山區的「逆斷層型地震」,為時持續約102秒,全台都感受到明顯的搖晃。

當時我住在台中市南屯區一棟才入住不到5年的新公寓,樓層位於第十樓。地震發生時,整個屋子發出隆隆的聲音,我家裡的書櫃全倒,衣橱也移位。當我要到兒子的房間叫醒兩個兒子時,幾乎寸步難行。因為這個地震持續了102秒,而且,是「上下抖動」的震盪型態,實在是非常的恐怖;一種致命的危機感,或死亡的陰影,立刻籠罩心中。我們只想快速逃出自己的房子,好在我家鐵製大門還打得開。

我們不敢搭乘電梯,全家人拎著一點點衣物,沿著安全梯快走到地下停車場,迅速的把車子開走。當時馬路上竟然還有很多人逗留,大半只穿著睡衣在那議論紛紛。接著又發生了好多次餘震,強度都非常之大。在這個驚惶未定的時刻,怎麼還在大樓下聊天?實在是不可思議;這個時候,其實應該迅速逃離大樓才是。

而我們正是如此行。記憶中是將車子開到中興大學,就在興大校園度過一夜。 當時連手機訊號都都不是很通暢,不過我們仍然向親友家人通報平安。次日清晨我們才回到家裡收拾零亂的客廳,也陸續知悉中部地區的嚴重災情。

「921大地震」已經發生25年了。台灣的大樓建築,也大多數採取更先進的鋼構模式,防震系數大為添加,然而目前在發生地震的時候,大多數人還是掉以輕心,在屋內任它搖晃;其實這樣的態度是不對的,大家好像見怪不怪,習以為常了。

離我住家不遠的台中市霧峰區光復新村,有一座由〔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管理的〔921地震教育園區〕,正好座落在921地震重災區光復新村遺址,將充滿特色的災後建築與遺址完全保存,以震後留下的毀壞教室、斷層剖面作為教材,有系統地展示出來。

這個教育園區展示內容涵蓋「地震科學」、「地震體驗」以及如何建立「防災觀念」,我早在2016年5月間就曾參觀。這是個很棒的教學園區,對於尚未建立正確地震防災觀念的社會大衆而言,很值得專程去看看。 俗話説得好:「居安思危」,在大地震尚未發生前,未雨綢繆,自當有備無患,以免大震突發時驚慌失措。

〔921地震教育園區〕 https://g.co/kgs/Zt4Y99h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韓孟子的藝文沙龍
9.6K會員
1.2K內容數
沙龍主持人十多年前曾在UDN設置〔韓孟子的藝文空間〕開始數位平台寫作,至今仍然勤於筆耕,作品散見各平台。有基督信仰,思維正向誠摯,擁抱多元價值,對各知識領域都懷有敬意。樂於結交文友,携手同行;共同實現寫作理想。歡迎文友以合宜文字、開放心態暢談世事、分享生活思維與閲讀的蹤跡;更歡迎文友推薦加入,関注贊助,瀏覽追蹤。
2025/05/06
看了一支令人振奮的影片——《從今天到4000年:太空旅行與太空船的未來》。短短20分鐘,勾勒出人類從現在到未來4000年的太空之路。 卡爾·薩根曾說過:「從長遠來看,每個行星文明都將面臨太空撞擊的威脅,因此每個倖存的文明都有義務進行太空探索。」
Thumbnail
2025/05/06
看了一支令人振奮的影片——《從今天到4000年:太空旅行與太空船的未來》。短短20分鐘,勾勒出人類從現在到未來4000年的太空之路。 卡爾·薩根曾說過:「從長遠來看,每個行星文明都將面臨太空撞擊的威脅,因此每個倖存的文明都有義務進行太空探索。」
Thumbnail
2025/05/05
和老媽合影的相片其實不太多,因為老媽出生於民國20年,是上個世代的人,對攝影有畏懼,當然也很不喜歡拍照。我倒是習於使用攝影記錄生活,5年前,曾半哄半騙地搶拍,留下她90歲高齡的相片。製作成這張併貼,當然用三星手機的美肌效果,顯得容光煥發,而且十分逗趣。
Thumbnail
2025/05/05
和老媽合影的相片其實不太多,因為老媽出生於民國20年,是上個世代的人,對攝影有畏懼,當然也很不喜歡拍照。我倒是習於使用攝影記錄生活,5年前,曾半哄半騙地搶拍,留下她90歲高齡的相片。製作成這張併貼,當然用三星手機的美肌效果,顯得容光煥發,而且十分逗趣。
Thumbnail
2025/05/04
自由,如同空氣,無形無影,人們往往在順遂時忽略它的存在,唯有當窒息感來襲,才驚覺它的珍貴。2025年的台灣,因著一場針對國民黨籍立委的「大罷免」公民運動,掀起了一股保衛自由的浪潮。這場奮起的運動,不僅僅是對特定立委的不滿,更是一場民主自由的深刻覺醒與堅定守護。
Thumbnail
2025/05/04
自由,如同空氣,無形無影,人們往往在順遂時忽略它的存在,唯有當窒息感來襲,才驚覺它的珍貴。2025年的台灣,因著一場針對國民黨籍立委的「大罷免」公民運動,掀起了一股保衛自由的浪潮。這場奮起的運動,不僅僅是對特定立委的不滿,更是一場民主自由的深刻覺醒與堅定守護。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2025/01/08收到Vocus格編寄來電子函件,説道:「李建崑,你是格心寶藏家。你將內容創作發佈在 vocus ,將內心的寶藏展示在自由開放的方格子,為世界增添更多故事與價值!」非常感謝勞苦功高的格編們!
Thumbnail
2025/01/08收到Vocus格編寄來電子函件,説道:「李建崑,你是格心寶藏家。你將內容創作發佈在 vocus ,將內心的寶藏展示在自由開放的方格子,為世界增添更多故事與價值!」非常感謝勞苦功高的格編們!
Thumbnail
2025微末的年度計畫有四:1.天天發文,向一萬粉邁進。2·讀完聖經一遍,撰述百篇讀經心得。3.重新磨練二胡,到可以拉奏高階曲目。4.向老婆學 琴。立志彈小奏鳴曲。
Thumbnail
2025微末的年度計畫有四:1.天天發文,向一萬粉邁進。2·讀完聖經一遍,撰述百篇讀經心得。3.重新磨練二胡,到可以拉奏高階曲目。4.向老婆學 琴。立志彈小奏鳴曲。
Thumbnail
我相當幸運,就住在台中市南區福平里,與半平厝公園僅一橋之隔;距離五權西四街的餐廳區和美術園道也不算太遠。我最喜歡在晚飯之後出門散步,這不僅成為我的生活日常,也為我帶來了不少啟發。
Thumbnail
我相當幸運,就住在台中市南區福平里,與半平厝公園僅一橋之隔;距離五權西四街的餐廳區和美術園道也不算太遠。我最喜歡在晚飯之後出門散步,這不僅成為我的生活日常,也為我帶來了不少啟發。
Thumbnail
海鷗作為意象和隱喻,可以象喻自由和探索、旅行和冒險、警示和預兆、平和與寧靜。每一種取喻,都富涵著啟示,帶來生命的力量,足以有力地鼓舞人生。
Thumbnail
海鷗作為意象和隱喻,可以象喻自由和探索、旅行和冒險、警示和預兆、平和與寧靜。每一種取喻,都富涵著啟示,帶來生命的力量,足以有力地鼓舞人生。
Thumbnail
昨天下午開車去太平,來到坪林森林公園。這個地方原是軍用營區,往昔國防部正是把坪林營區當作新兵訓練中心,地點就在國軍803醫院對面,與勤益科大學比隣;廣達11公頃的土地上,種植很多花草樹木,目前已轉型為大片森林公園。
Thumbnail
昨天下午開車去太平,來到坪林森林公園。這個地方原是軍用營區,往昔國防部正是把坪林營區當作新兵訓練中心,地點就在國軍803醫院對面,與勤益科大學比隣;廣達11公頃的土地上,種植很多花草樹木,目前已轉型為大片森林公園。
Thumbnail
2024年4月22日,一連串地震襲擊了台灣東部海岸,其中最強的擾動達到了6.3級的地震烈度。這一連串的地震活動始於星期一晚間,持續進入周二早晨,在花蓮縣造成廣泛的關注和干擾。這些地震的震央位於島嶼的東岸,中心點大約在花蓮市南部約28公里(17.5英里)。
Thumbnail
2024年4月22日,一連串地震襲擊了台灣東部海岸,其中最強的擾動達到了6.3級的地震烈度。這一連串的地震活動始於星期一晚間,持續進入周二早晨,在花蓮縣造成廣泛的關注和干擾。這些地震的震央位於島嶼的東岸,中心點大約在花蓮市南部約28公里(17.5英里)。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