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5-04|閱讀時間 ‧ 約 22 分鐘

瞎聊191

每次要參加友人婚宴包紅包,我爸總是一臉又要花錢、浪費錢的口氣和表情,尤其自己的孩子還沒結婚,甚至沒有結婚的可能性,就是錢都給了別人那樣的感覺啦。

他們那代人九成以上都會結婚,所以結婚紅包包來包去也不吃虧,等輪到自己結個婚就回本了,大家彼此彼此。

我的祖父母輩是民國20年左右出生,成年後準備成家立業時是民國40年了,戰後嬰兒潮的我的父母那輩,家裡平均是六個手足,母親幾乎都是專職主婦,等於一個男人也就是一家之主必須養八口以上,但因為那時代各種開銷支出較低,家裡較大孩子若不擅長讀書,沒考上初中,國小畢業就得開始工作或照料年幼的弟妹,減輕父母的經濟負擔和育兒壓力,孩子養不起的檯面上送養,私下收“營養費”的在我父母家族都有。

到了我父母出社會時已經來到了民國60年代,適逢經濟起飛的時代,婚生年齡也隨著學歷提升而延後的人不少,加上提倡“一個孩子不嫌少,兩個孩子剛剛好”的“家庭計劃”,平均一對夫妻生育兩孩子。(中國是“一胎化政策”)

但政府沒料到因“家庭計劃”時代出生的我們這輩,已經開始不太考慮婚生了,婚生率形同砍半,要包紅包次數也沒有我們父母輩那麼多,再下一代大概就直接斷崖了吧。

民國40年戰後嬰兒潮📈到民國90年千禧年時代📉,出生人口粗估少了四倍,我爸媽說他們國小和初中一個班上學生最多近60人,我的國中小班上約40人,現在好像國中小一個班約25人,課桌椅也是一人一套獨立式,看新聞畫面覺得教室也寬敞許多,偏鄉和離島小學一班人數已至個位數甚至掛零,很多後段私立辦學不力的大專院校紛紛退場和賣掉校區,國立大學則是合併,用各種方式轉型力求生存。

我那年代國小課桌椅兩人一桌,偏偏導師都喜歡安排男女同學一起坐,有些就會畫“楚河漢界”,國中雖然是獨立課桌椅,永遠都是萬年梅花座😑

另外因為醫療資源增加和醫學技術進步,還有高齡化問題要面對,不管本身是否是單身還是已婚有伴侶/配偶、有子女,先有健康的身心和穩健的財力,才能安心面對終老吧。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個人碎碎念所在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寶包薰的雜談舖♥️ 的其他內容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