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5-06|閱讀時間 ‧ 約 28 分鐘

陸劇|長月燼明(二)︰叛國合理?

戰神冥夜

戰神冥夜


葉家全體叛國

  細數人設崩塌情節,還有女主葉夕霧的姐姐葉冰裳(女二)背叛丈夫蕭凜(男二),以及弟弟葉清宇(男三)率軍投降等叛國情節。整個葉家在男主澹臺燼的庇護之下,舉家安然遷入景國。與此同時,全劇最大反派葉冰裳,冰清纖弱的人設進而徹底的黑化。


  葉夕霧的父親身爲柱國大將軍,祖母身爲皇族長公主,弟弟身爲守關邊將,姐姐身爲太子側妃,全都叛了國,紛紛前往景國投靠女婿澹臺燼。照理説女婿當上他國國君,葉家全家跟著依附,效忠新主,這不是在情理之中嗎?然而,中國觀衆卻接受不了,他們期待的大概是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殉國劇情,紛紛指責葉家叛國。因此,這齣戲在收視飆高爆紅的同時,也遭到嚴重的抹黑與網暴,相較於其他連續劇中規中矩的劇情,《長月燼明》以當前中國政治環境,這種投靠新主的膽大妄爲,要不被黑粉攻訐確實很困難。


  葉家遷到景國之後,葉嘯拒絕皇帝女婿的邀請,寧可賦閑在家,不願再度出山為景國效力,並痛斥叛國的兒子,將他掃地出門,不讓他走進家門,這樣的舉動並沒有得到網友的原諒,反而嘲諷他矯揉造作。


  被批評最多的是男三葉清宇,帶著全家集體叛國。葉清宇是女主葉夕霧的弟弟,原本的人設是少年英雄,守關邊將,在男主澹臺燼(姐夫)强力攻城之下,被迫棄城投降,劇中安排招降的橋段,葉清宇確實是三言兩語給勸降了。勸他要以天下蒼生爲重,不要拿將士的性命,去換取個人的高風亮節,勸他捨棄名節這種虛名,以務實爲本,投靠澹臺燼照樣能爲民效力。而澹臺燼派去的説客還是個狐狸精,同時也是葉清宇所深愛的女人,難免留下一種色令智昏的壞印象!葉清宇投降後,澹臺燼把葉家全家接到景國,讓他們免於滅族之災,繼續享受榮華富貴。


  本人覺得劇情安排很合理啊!畢竟澹臺燼是葉家贅婿,國破山河在,爲了避免葉家受到自己的牽連,爲了避免盛王將葉家滿門抄斬,把葉家全家接到景國避禍,很正常啊!


  這卻引起全中國的撻伐。


  説什麽,葉家在盛國原本是皇親國戚,來到了景國依舊是皇親國戚。


  最令中國網友瞠目咂舌的是,女二葉冰裳(女主的姐姐)在盛國亡時,爲了活下去,一轉身便背叛了深愛她的丈夫蕭凜(盛國儲君),跟了景國國君澹臺燼,並且不斷引誘澹臺燼,暗示要他納了她做妃子。若是澹臺燼真的這麽做,真不知道觀衆的觀感會如何?我去考察了原著小説,原作者可真是這麽寫的,若編劇也這麽編,會大幅度削弱、後面冥川尋妻五百年的說服力、與「只愛葉夕霧一人」這個概念互相矛盾,所以編劇沒這麽寫。


魔神與黎蘇蘇


固有忠君思想

  網友對《長月燼明》批評最多的是,也就是「叛國」這個劇情。擺脫政治正確的維度,平心而論,此劇所建構出來的世界觀並不拘泥傳統的忠君愛國,它想要傳遞的世界觀是「天下」這個概念,而非盛景兩國之爭,爭的也非誰是「正統」的問題,盛景代表的也不是傳統的「中國」。而是進一步以「天下」為核心,以此發展出來的世界觀,比「家國」更宏觀、更遠大、更具有包容性,劇中提出的概念是爲佛家所說的「四洲三界」。


  因此,此劇的終極關懷是以天下為心,而非天下歸心


  漢文化相對於西方文化,在民族認同上表現特別强烈,這使得我們的書寫一直圍繞在「」這個核心價值在運作,故事情節也圍繞在「忠誠與背叛」這樣的固定格局在推動︰


  君君臣臣(后宮與權謀小説)、師徒門派(武俠小説)、男女雙潔(言情小説)。


  即便是三權分立的《三國演義》,也必定焦於「漢室」,以此作爲正統皇權。


  在多國並立的歷史格局中,若無正統勢力凌駕勝出,對中國人而言,「忠」會變得無處依托,統一天下、逐鹿中原便成了觀劇的戲眼,一種埋伏在觀衆潛意識中的期盼。


  在澹臺燼叛逃之前,蕭凜、葉清宇與龐宜之三人曾經聚在一起,各自表白心中所懷抱的志向,葉清宇就曾經清楚地説出,他希望儘快結束戰亂局面,讓天下歸於一統與和平,不忍看到百姓繼續受到戰火荼毒。這種思想在很多分裂架空的歷史劇中都可以看到,然而統一的需求性是來自固有的政治觀,與多國分裂的歷史樣態無關。我們的歷史教育似乎一直在灌輸我們大一統這一個概念,這造成我們對於多國分裂的局面無法接納與包容。


  《長月燼明》的導演鞠覺亮是香港人,這意味著什麽?


  或許他跟台灣人一樣,對中國認同不高,和平與統一兩者之間並不存在著必然性。




是以天下為心,而非天下歸心

  民族認同放在不同文化情境中,看法與做法或許會不同。「忠」這個概念,在不同的世界觀中,或許也會運作不起來,若是跳開傳統中國格局來看,「忠」並無必然性。統治者渲染愛國情操與認同情緒,教育人民為他抛頭顱灑熱血,只不過是一種統治的手段罷了。


  「忠」這個觀念一深植,人民被馴化了,就變得很好操控與利用。


  相較而言,歐洲人無論是過去或現在,並無强烈的民族認同,歐洲一直處於多國並列的政治格局,多民族混居的文化氛圍,他們認同什麽?


  認同多國多元啊!


  舉一個例子來説,音樂家李斯特的官方身份是一位匈牙利人,他所創作的《匈牙利狂想曲》名滿天下,所認同的故鄉是位於匈牙利是沒錯!但他自己與匈牙利其實關聯性甚少,本人甚至不會說匈牙利文,所創作的《匈牙利舞曲》也與匈牙利傳統音樂毫無關聯,他本質上是一個道道地地的德意志人。


  澹臺燼生於景國,長於盛國,入贅盛國葉家,他就是另一個李斯特


  當然大家會説,以他國國情來比較中國國情,不太恰當吧?然而,奇幻世界觀原本就有獨立的設定,這裏的設定是四洲三界,並不是中國,四洲三界指的是全宇宙,觀衆又何必抱著傳統忠君愛國的價值觀不放呢?


  再者,葉夕霧在盛景兩國的戰爭中,所扮演的角色也是耐人尋味,拼著與澹臺燼決裂的風險去救蕭凜,並非因爲她是盛國人,她原本來自仙界,不屬於人間的任何一國人,而她救蕭凜只是爲了救一個朋友,不是要幫助盛國。葉冰裳則是爲了活下去,而背叛蕭凜,轉而去投靠澹臺燼。骨子裏,兩姐妹國家認同觀念都很薄弱,最後體現在她們弟弟葉清宇身上,他選擇的便是「識時務者爲俊傑」這條道路︰歸降


  全劇的核心是什麽?絕非家國情懷!


  黎蘇蘇穿越到五百年前的盛國,成爲葉夕霧,她要拯救的是天下蒼生,四洲三界,以及被魔神塗炭的生靈,不是只有她的國家盛國。盛國的興亡她並不是很在意,那並不屬於神國的事,她也不是因爲她的丈夫澹臺燼是景國國君,因此轉而效忠景國。而是救國從來就不是她的使命,忠君也不是她所秉持的價值觀,她是以一種更遠大的目標來到這個世界,她是來救世的。


劇中三組CP


小結

  個人認爲,《長月燼明》試圖打破傳統既有的身份認同、國家認同、忠君觀念,投入「現代」多元元素;這個奇幻世界,包裝了中國古代的外殼,若是仔細去看,裏面並沒有中國古代的内核。它背後所隱藏的訊息,更多時候是現代西化之後的世界觀,一種懷抱基督救世的普世救贖精神。尤其是般若浮生這一段,視覺上雖是以佛教十二神明來展現,但體現的則普世性救贖,沒有國家,只有人神,而神明的存在是爲了救世。


  黎蘇蘇在飛升成神時,決定與澹臺燼同歸於虛無,説了一句話令人感動的話︰「世間再沒有魔神時,那也就不需要神明了。」


  《長月燼明》的内核與傳統思想並不一致,甚至背道而馳,在中國人眼裏看來,叛國讓人覺得劇中人物特別割裂與破碎,他們難以理解其背後的意涵,這並不令人意外。在我看來,導演鞠覺亮以中國仙俠外殼,將現代某一部分中國人的願景寄托其中︰和平與統一毫無必然,「正統」的延續也並非在中國。


  《長月燼明》在國外有相當亮眼的評價,IMDb評分高達8.3與豆瓣評分卻只有5.6,兩者的差距反應了,不合中國人的胃口,在海外卻廣受好評。筆者認爲,雖然無法獲得中國市場的認可,卻是一個勇敢的嘗試,心中盼望有更多類似的作品出現,跳出「忠」這個格局,尋求另一種更廣闊的創作方向。


本文修改自︰


❤️請點閱《長月燼明》觀後感四部曲︰人設崩塌合理叛國拯救蒼生、自我救贖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歌曲翻譯分享、陸劇觀後感想、電影分析介紹等,不專業評論。
內容總結
長月燼明
5
/5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