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劇 | 長月燼明(三)︰拯救蒼生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敦煌風妝造

敦煌風妝造


普世救贖為終極

  前面兩篇談及人物設定的崩盤與叛國是否具有合理性,此篇要探討的是此劇的終極關懷——拯救天下蒼生。


  這齣戲最讓人難以下嚥的,大概是悲劇的必然性,劇情走向與一般大衆所期待的成功登極的爽感,截然相反,看時請大家面紙要多備幾盒。爲了不讓劇情發展流於枯燥單調,導演以甜虐交替的手法,讓觀衆得到多重的觀劇感受。然而,澹臺燼這個角色帶給觀衆的卻是,一個又一個嚴肅的命題︰無法跳脫的悲劇宿命,成魔的必然性,唯有透過獻祭才能終止的末世浩劫。


  先撇開仙俠劇中複雜的仙術設定不談,有興趣的讀者自行去研究,這裏不想談太多神仙世界的設定,只談男女主如何從個人情愛的層次,逐漸升華到拯救蒼生的境界?


  最終,以愛為祭,完成普世救贖


澹臺燼與葉夕霧的婚禮

澹臺燼與葉夕霧的婚禮


澹臺燼魔胎宿命

  故事一開始,開門見山地講述世界瀕臨毀滅,那時已無神明,仙界便肩負起降妖伏魔的使命。在仙門盡數被魔神殲滅時,黎蘇蘇是唯一的倖存者,於是她背負著救世的使命,藉由破光陣的力量,穿越到五百年前的盛國,爲了的就是殺掉那個毀滅世界的魔神——澹臺燼。


  女主的任務原本非常明確,而故事有趣的地方就在於,她在尋找魔神、消滅邪骨的過程中,也不斷地殺進男主的内心世界中。


  五百年前的澹臺燼還不是魔神,只是一具未蛻變成魔的「魔胎」,肉體凡胎,沒有修爲、沒有法術、沒有力量,是一隻小弱鷄,只能任人欺凌。而魔胎身負邪骨而生,以基督教的術語來解釋,魔胎就是魔神的容器,容器是肉身,是能承載魔神的意志與靈魂的肉體,同時也是汲取世間所有怨恨苦厄的載體,魔神可怕的地方則是世間苦難越多,聚集的苦恨也就越多,魔神的力量就越强大。


  只要苦恨的力量積聚到一定的程度,魔胎就會蛻變成魔


  縱觀全劇,澹臺燼極力要擺脫的,黎蘇蘇極力要制止的,就是成魔的宿命


  在這裏原著作者做了一個相當有趣的設定︰黎蘇蘇在殺掉澹臺燼之前,必先滅掉他身上的邪骨,以防止魔神復活降臨。若是邪骨未被毀滅,魔胎就被殺死,魔神會因死亡,怨恨達到了頂點,便會立即幻變成魔。因此,黎蘇蘇一而再再而三地捨命去救澹臺燼,她爲的是不讓他成魔,同時這讓澹臺燼對她產生了極深的依戀之情。


  澹臺燼生來無情無愛,平日裏飽受他人凌辱,黎蘇蘇突然來到他身邊,無論如何都要護他救他,這讓他第一次感受到愛。


  這樣的設定,把黎蘇蘇與澹臺燼兩人的命運,緊緊地捆綁在一起,黎蘇蘇不僅是來阻止澹臺燼成魔的人,同時也是促使澹臺燼蛻變成魔的人;她不僅是來殺死澹臺燼的人,同時也是來拯救澹臺燼的人;她不禁推動了澹臺燼成魔的結果,同時也是澹臺燼成魔救世的終極原因。全劇交錯著女主的殺與救,男主的沉淪與上升,女主的正義與衝動,男主的忽邪忽正,這讓這個故事充滿迷情與魅力。兩人不斷地陷入種種矛盾與掙扎,在希望與絕望中不斷浮沉翻滾,直到死亡時刻的來臨,雙雙成就了互相的救贖。


戰神冥夜與桑酒的婚禮

戰神冥夜與桑酒的婚禮


澹臺燼覺醒之路

  澹臺燼蛻變的故事線始終伴隨著一種宿命感,每當他面臨絕望時,總會出現新的轉機,但迎來的卻是再次的絕望。當希望在節節退去之後、最後修仙的希望也變成絕望時,「絕望」卻成爲他心中的一盞明燈,照亮了生來必然成魔的宿命,同時也堅定了他犧牲赴死的決心。這樣的宿命讓澹臺燼一角,迅速從黑暗升華到了光輝的層次,讓魔神躍升成爲神明,讓成魔之路同時逆轉成救世之路


  澹臺燼的覺醒略分三階段,而「絕望」卻是推進他向前行的動力。


  第一階段無情無愛︰黎蘇蘇穿越到葉夕霧的身上,成爲澹臺燼的妻子,此時的澹臺燼是個無情無愛的魔胎,天生沒有情絲,不會痛苦,不會哭泣,對世間一切喜怒哀樂都感受不到,這時候我們看到的澹臺燼是毫無情緒波動、受困于人的質子。在盛王宮裏飽受欺凌,被王子蕭涼卸下手臂時,他一個小孩卻完全感受不到疼痛的感覺,沒有屈辱之心,沒有羞恥之心,不會哭泣,以全然的漠視對抗外界的欺凌。此時的澹臺燼是受害者,面對加害者還以無情,對人世間抱持著一種絕望的態度,沒有希望,也不哀傷,更無任何感受。葉夕霧問他對這一切是怎麽想的?他果決地回答︰「不想!」禁絕一切思考念頭,就是他對待世間的態度,爲的只是活下去。


  第二階段情絲萌發︰撫養澹臺燼的姑姑荊蘭安去而復返,像母親一般給了他希望,讓他心中開出了花朵,他隨她離開了盛國,隨即便經歷到了她的背叛,心中對親情的渴望再度破滅,此時荊蘭安清楚道出了澹臺燼薄涼無情的天性,「是我和瑩心把你撫養長大的,可是對你來説,我們兩個的背叛,和其他人的背叛並無兩樣,我們並不是特殊的,這才是最可怕的地方⋯⋯這一次能夠利用到葉夕霧來設計你,倒是我沒有想到的。」最後澹臺燼跳河求生,幸而被葉夕霧救起。此時的澹臺燼情絲已漸漸萌芽,兩人在逃亡的過程中,漸生情愫,葉夕霧爲了救他被敵人符玉擊昏,逼使他喚出傾世之玉去擊退符玉。而葉夕霧發現傾世之玉吞噬了他的左眼之後,便毫不猶豫地以眼換眼以免他遭到橫死(吞噬傾世之玉的人會橫死)。在這個過程中,澹臺燼愛上了葉夕霧,認識了人類最基本的情感——愛。


  第三階段驟失所愛︰當澹臺燼擺脫了囚徒生涯,回到了景國,成爲帝王,擁有最高度的自由時,終於學會了什麽叫做喜歡,然而兩人的愛情依然滾滾往悲劇前進。此時的澹臺燼是一個自以爲得到了天下,就可以得到一切的年輕帝王,卻在殲滅所有仇敵的同時,所愛之人葉夕霧卻以自己的仙髓,換出他的邪骨,斬斷魔神滅世劫難,殉道而亡。他痛失所愛,肝腸寸斷,變得瘋癲癡狂,從無情無愛,變成一個可怕的偏執狂,只執著於葉夕霧一人,為一人捨棄一國。在所投注的愛,成爲喚不回的破滅時,他變得極其軟弱,應驗了荊蘭安在死前對他説的︰「人一旦擁有了感情,不再是無堅不摧了。」


  葉夕霧死後,爲了尋回她的元神,他毅然決然走入弱水。


魔神與黎蘇蘇的婚禮

魔神與黎蘇蘇的婚禮


澹臺燼成魔之路

  歷經五百年弱水的沖蝕,澹臺燼在弱水河畔被兆悠真人尋獲,成爲仙門弟子,並在仙界遇到了葉夕霧(此時恢復了黎蘇蘇身份),兩人歷盡艱辛,再度相愛。可憐的澹臺燼,終於擁有了世間美好的情愛,擁有了悲天憫人的胸襟,得到所愛之人。這看似,命運給他一次重新來過的機會,然而魔胎的宿命卻早已決定,就在兩人快要成婚、憧憬著美好的未來時,諦冕卻開啓了吞噬天地的同悲道,而唯一能夠終止同悲道繼續擴散蔓延的,只有魔神一人了。


  此劇幾乎花費了所有的篇幅,女主極盡所有的努力,一切就是爲了阻止澹臺燼成魔,當本劇進入高潮與落幕時,同悲道開啓,澹臺燼註定要成爲魔神,頓時她所有的努力成爲枉然。此時,唯有澹臺燼放棄個人的小情小愛,接受成爲魔神的命運,才能拯救全世界。因爲,同悲道與魔神同生同滅,魔神存,同悲道存,魔神亡,同悲道亡。唯有魔神死了,同悲道才能被毀去,才能終止同悲道毀滅世界的劫難。


  然而,能夠殺死魔神的,唯有神明了。


  此時世間再無神明,黎蘇蘇在這裏起了關鍵性作用,她是鳳凰女神的女兒,天生適合修煉無情道,能直接飛升成神。爲了讓黎蘇蘇急速飛升成神,澹臺燼以極端的手段,將她送到雷擊之下,以屠神弩射殺仙門,讓她的怨恨達到最高點,斷情絕愛,就在她勘破一切時,渡劫涅槃,她瞬間成了世間唯一能夠殺死魔神的神明。


  唯有讓黎蘇蘇恨自己,才能狠下心殺了自己,唯有她殺了自己,才能解救天下蒼生,澹臺燼一開始就下了如此的決心︰


  她的存在是爲了他的死亡

  他的死亡是爲了她的存在

  成魔成神僅在一念之間

  而成魔成神卻是愛恨二元的無限擺渡


  無論從自我救贖理論(自力)來看,還是從救世主理論(他力)來看,本劇攝入不少佛教和基督教的觀點。神愛世人而上十字架拯救世人,是基督教的觀點;割肉救下鴿子,是佛教的觀點;無論基督教還是佛教,澹臺燼是唯一阻止滅世的救世主。唯有透過他的自我犧牲,全世界方能得到了拯救。與此同時,他也將自己從魔胎的宿命拯救了出來,兩相結合,成爲一個駁雜有趣的綜合體。


  最後黎蘇蘇說︰「我的存在,生來便是爲了你的死去。」

  他回答說︰「我這一輩子好辛苦,就由妳來幫我結束。」

  以死拯救天下,以愛成全對方的死。

  我想,這就是極至的愛情吧!


本文修改自︰


❤️《長月燼明》觀後感四部曲︰人設崩塌叛國合理、拯救蒼生、自我救贖

內容總結
長月燼明
5
/5
73會員
85內容數
徜徉於空山不見人的簡約生活中,匍匐於多語多文化的坎坷道路上。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